首頁>歷史>

“安史之亂”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場盛唐時期的叛亂,也被認為是大唐走向沒落的歷史轉折點,但至於這次戰爭破壞力究竟有多大?可能很多人並不一定知道它的厲害,竟然會讓輝煌大唐真正重傷了“筋骨”。

動了藩鎮勢力的“乳酪”,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其可怕!

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軍事制度,當初武則天為了更好的控制天下,她給了府兵制的將軍很多權利,因此唐代將領的兵多是世代為兵,忠心於將。

而後來楊國忠打算廢除府兵制,而使用募兵制,這種僱傭關係計程車兵都是聽令於皇帝,和皇帝僱傭的少數民族騎兵以組成步騎聯軍。但楊國忠這樣做,無疑極大傷害了唐朝所有藩鎮將官的自身利益。

而當時藩鎮軍事勢力空前強大,甚至可以說大唐主要軍事力量都在藩鎮,而且當時幾乎所有的藩鎮主要將領都是胡人,如安祿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他們手中最有戰鬥力的精銳部隊也都是本族的胡兵。

這些胡兵天性彪悍,不服皇帝管教,幾乎都是藩鎮將領各自的私兵。這種軍隊如果想圖謀不軌,他們短時間內爆發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很可怕的,所以叛軍在戰爭初期一路所向披靡!當時可能只有哥舒翰的軍隊能夠穩定大局,可惜結果還是被楊國忠壞了事。

最富庶地區整整打了八年,經濟破壞力空前!

公元755年,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舉兵叛變後,唐玄宗甚至遲遲不肯相信安祿山會反叛一 事,因此他也錯過了最佳平叛時間。直到不斷傳來各地城池相繼淪陷的訊息,唐玄宗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安史之亂”前,唐帝國雖然經歷過不少戰爭,但基本都是唐軍去開拓疆域,戰爭的地點都是集中在邊疆,或者外族區域。即使唐朝也發生過幾次內亂,也只是停留在宮廷政變這樣的層次上, 並不會造成全國範圍內的巨大波動。

而大唐隨著版圖的空前擴大,大唐對外的頻繁戰爭用兵基本上在邊鎮,所有精銳部隊都逐步集中在幾大邊鎮上,而中原本土因為承平日久,中央駐守部隊長年無戰事,戰鬥力根本不是判軍的對手。加上幾個有能力的宰相相繼去職或者死亡,當時整個唐朝廷上下幾乎是一個空心狀態。

所以,當安祿山一路揮師長安時,緩過神來的唐玄宗只能狼狽逃往四川,一場原本幾個月就能平息的叛亂最終卻打了整整八年。而這漫長的八年中,對整個國家的破壞實在太過嚴重,因為戰爭的地點基本集中在最重要和最富庶的地區。

雙方在這些地方長期進行反覆爭奪和拉鋸戰,安祿山既沒有遠圖,又管控不了下屬,亂兵一味燒殺搶掠,毫無紀律可言,因此對當地經濟破壞力空前。那些曾經富庶的地區,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會被哄搶和毀壞。

唐朝的經濟重心一直是在中原地區,而首先遭受大規模毀害的就是中原,尤其是山東,也就是黃淮海平原,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以關中為首都的帝國糧倉。這也是隋唐王朝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的基礎之所在。

雖然這些地區先後也遭受秦漢,兩漢,東漢末年和隋末的大亂而元氣大傷,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至少能迅速恢復原先的繁榮,而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唐玄宗年間。當時長安所需的糧食,大部分取自該地。江南經濟雖然由於北方人民南遷也有所發展,但並沒有達到或超過黃河流域的水平。

曾經繁華無比的中原黃河流域大地,在安史之亂中,卻幾乎到了千里無人煙的地步。北方的糧草也大多被叛軍徵收,土地也因戰亂而無法秋收。所以,唐帝國境內的經濟基礎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經濟出現了大倒退的情況。

戰爭促使北方百姓逐漸大批次南下,他們在南遷的過程中損失了財富和土地,在抵達江南一帶後為了生計被迫成為佃農。這樣就促使唐帝國境內的階級關係也發生了劇烈變化,佃農數量的增加讓唐帝國徵收稅收和徵發徭役時困難重重。

從很多史料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北方地區幾乎已經不再是宜居區。但另一方面,北方百姓的南遷也促進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傳播,“安史之亂”為後來經濟重心的南移埋下了伏筆。

戰後人口統計僅剩1690萬?真實死亡數字同樣毛骨悚然!

“安史之亂”除了對大唐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外,更讓人恐怖的是百姓人口損失。《資治通鑑》裡有這樣一句話:“是歲,戶部奏:戶二百九十餘萬,口一千六百九十餘萬。” 這句話是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距離大唐平息安史之亂一年左右時間。

文獻中統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人口是1690萬,而至於盛唐時期的人口數量:從6000萬到9000萬的說法都有,也有現代日本學者甚至提出了1.4億人口這一數字。而這些資料的差異都非常大,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古代戶籍和稅收制度所帶來的統計出入問題。

而《中國人口史》,則認為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為6300多萬。我們且先認這同這個數字,那麼如果按照“安史之亂”後1690萬人口的統計,簡單的加減法:那麼“安史之亂”讓唐朝人口驟降4610萬?死亡率達到了75%!

但如果我們冷靜下來,這個4610萬的“死亡”數字,嚴格來說,其實只能算是安史之亂導致唐朝政權納稅人口減少的數量。而在戰爭中,實際死亡人數是根本不能詳細統計的,如果在資料上只做單純的加減,很容易得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數字。

安史之亂之後僅僅剩下了1690萬,很可能僧道、奴婢、士兵、還有眾多失去土地的佃農等,他們都沒有被計入當時的史書統計中。戰後人口統計資料的大幅下降,更直接的原因是因為基層機構被毀壞一空,人民流離失所導致。

但不可否認的是,戰亂中死亡的人口也並不會少!除了直接死於戰亂的人口外,當時最主要問題除了糧食外,還有疾病:殺戮太甚,死者枕籍,又值盛夏,極可能發生疾疫流傳。而大規模戰亂年代,糧食也是優先保證於士兵,如果軍隊都尚難自給,更絕不會分口糧給百姓,故百姓“人相食”的事情相信也是有的。

另外,像“安史之亂”這樣的大規模長年戰亂,唐帝國的嬰兒出生率肯定會大幅下降,加上迅速增加的人口死亡率,必然會導致戰後人口急速下降。而當時唐朝能掌握的人口數字是1690萬,但實際人口應該是遠大於這個數字的。

而至於“安史之亂”八年的真實死亡人口,雖然不敢隨意揣測這個數字,但認為6300多萬人口中,出現三分之一的損失也是極有可能的,這個數字也是極其恐怖的:2100萬!但如果把“安史之亂”和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做下簡單對比,損失2100萬可能性很大!

根據蘇聯解體後所公開的資料:戰時蘇聯光軍人戰死就有866萬,如果加上平民高達2700萬。所以,一場像“安史之亂”那樣慘烈的大規模八年戰爭造成2100萬人死亡,在古代“安史之亂”中出現2100萬人口損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安史之亂”這些經濟和人口大規模破壞當然是看得到的,但這次戰爭對中國後來的歷史影響也是深遠的,叛亂雖然最終被平息,但河北藩鎮“尾大不掉”,仍然割據一方,並延續到五代,直到200年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才得到根本解決。

此後中國歷史,各朝各代開始扶持文官典兵制度,就是因為對“安史之亂”的後怕,避免重蹈覆轍。雖然這樣做,客觀上讓中國從宋朝後至晚清前都沒有地方軍人割據,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尚武精神遭破壞削弱,古代武將地位下降!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錦帆鈴響,順流而東--江東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