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商鞅,在這個故事中還不叫商鞅,而叫衛鞅。

衛鞅本是衛國人,後來到了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魏國,在魏國國相公叔痤的丞相府中當了五年的中庶子,掌管書房,輔助公叔痤治國理政。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五年中,衛鞅的諸多見解常常讓公叔痤深為震驚,公叔痤認識到衛鞅的經天緯地之才,認定他能幫助魏國成就霸業,一統天下。

所以,當公叔痤彌留之際魏王前來探望時,極力向魏王舉薦衛鞅為繼自己之後的丞相。但魏王一聽,覺得老丞相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昏。認為他病入膏肓,無與倫比,竟然舉薦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當丞相,而且連他師出何處都不知道,就要將我大魏國的命運交到一個不明底細的年輕人手上。聽到魏王這麼說,老丞相閉上眼睛,痛苦地流出兩行熱淚,對魏王說:“我王如果不用此人,就必須殺了此人!為魏國長遠大計,絕不能讓他到別國去。”魏王驚訝於堂堂大魏國丞相,行將就木之際竟如此固執地糾纏於一個無名小輩身上,只能敷衍地答應他,讓他好好休息為要。

魏王走後,老丞相立刻把衛鞅叫來,對他說:"我建議魏王用你為宰相,魏王不聽,我只能建議魏王殺了你,他答應了。你快逃,不然明天就沒命了"。衛鞅沒有絲毫驚訝,平靜地說:“公叔丞相,若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不用逃。魏王既然不聽你用我之言,又怎能聽你殺我之言?以魏王的心氣,他不會將我一個無名之輩放在心上的。”

公叔痤昏花的眼睛盯著衛鞅,震驚於自己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竟沒有面前這個年輕士子的見解透徹,感到欣慰而又痛心,欣慰的是自己慧眼識人,他沒看錯衛鞅,痛心的是如此奇才魏王不用,魏國即將沒落的未來。

為什麼老丞相要建議魏王殺掉衛鞅,又提醒衛鞅逃跑呢?作為一國宰相,他舉薦衛鞅是為國家舉賢薦能,是大義之舉。當魏王不聽時,出於對自己國家的安全著想,他建議魏王殺了衛鞅,因為這樣的奇才一旦被他國所用,對魏國來說就是災難。給魏王的兩個建議都是為國盡責盡忠;而勸衛鞅逃走,是出於情義,了卻情分。公私分明,忠義兩全,不失古人君子風範。

而對衛鞅來說,雖然不需要逃,但繼續留在魏國也沒什麼發展機會了。欣賞他的伯樂已經走了,而魏王好大喜功,醉心於炫耀國力,不會有渴求人才之心,更不會超拔起用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小中庶子。

眾所周知,後來衛鞅入秦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即史稱的“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為何當時中原那麼多個國家,衛鞅偏偏選中秦國呢?其實真正打動衛鞅的是秦孝公的一道求賢令。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真正的人才需要的就是一個懂得賞識自己的人,和一個施展拳腳的舞臺。當時的秦國積貧積弱,正是需要變法圖強的時候,而秦孝公正好也是少有的胸懷大志、求賢若渴的明君。只有這樣的國君,才能重用一個其他國家來的年輕人,一個沒有來歷、沒有背景但能幫助他的國家真正強大起來的人。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牆倒眾人推:連降二十一等,看雍正寵臣年羹堯翻身落馬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