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了,可以出去走走,放鬆心靈。
身體累了,可以按按摩,放鬆一下。
生活累了,可以適當的鹹魚一下
累了,可以閉上眼睛休息一下
今天圓周率看歷史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821480865132823066470938446095505822317253594081284811174502841027019385211055596446229489549303819..
819年 唐朝(以下歷史資料均來自百度)
819年,也是就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四年。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憲宗遣宦官赴法門寺迎佛骨至長安,留宮中供奉三日,然後送各個寺院供奉。長安王公百姓瞻視施捨,唯恐不及。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十一日,遣吐蕃使臣論短立藏等返國。
中國紀年819年,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四年
歷史大事遣吐蕃來使歸國
吐蕃派使臣論短立藏來唐結好,未及返回,又入侵河曲(今寧夏、內蒙黃河沿岸)。朝臣以吐蕃背信棄義,請求誅殺其來使。憲宗不許,認為其國失信,其使何罪!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十一日,遣吐蕃使臣論短立藏等返國。
韓愈諫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憲宗遣宦官赴法門寺迎佛骨至長安,留宮中供奉三日,然後送各個寺院供奉。長安王公百姓瞻視施捨,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認為,佛教本夷狄之法。自黃帝至禹、湯、周文王、武王,皆能長壽,百姓安樂,而當時未有佛法。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其後戰亂頻仍,王朝短命。宋、齊,梁、陳、北魏尊佛愈誠,年代愈短。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次捨身入寺,然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今江蘇南京城內),其國不久即滅。由此可見,佛實不可倍。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身不服先王之衣,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恩。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國命來朝,陛下優禮接待,不過宣政殿接見,禮賓院設宴,賜其衣一套,衛送出境,不讓其迷惑百姓而已。況且其身死已久,豈宜以其枯朽之骨迎入宮禁!韓愈因請將佛骨交有關部門處理,投入水火,永絕根本。並表示,假如佛骨顯靈,降臨災禍,願由愈一人承擔。憲宗見愈上奏,大怒。將愈奏章出示宰相,欲處其死刑。裴度等人認為,韓愈雖然狂妄,但出自對皇上忠心,應寬容其罪,以開言路。十四日。詔貶韓愈為潮州(今廣東)刺史。
田弘正東阿大捷
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奉詔征討淄青李師道。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一月,率全軍於楊劉渡黃河,距鄆州城四十里下寨。師道大驚,命都知兵馬使劉悟率軍拒戰。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田弘正大敗劉悟於東阿(今山東東阿鎮),殺萬餘人。廿七日,又於陽穀(今山東陽穀東)破劉悟兵萬人。
劉悟夜襲鄆州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憲宗發兵征討淄青李師道,師道遣都知兵馬使劉悟率軍萬餘人屯守陽穀(今山東)。劉悟待將士寬惠,頗得士心,軍中號為“劉父”。十一月,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率軍渡河紮營,次年正月,大敗悟軍,攻取東阿(今屬山東)。李師道聽信讒言,疑劉悟收買士心,恐有異志。召悟欲殺之,後以悟無反跡,恐殺悟諸將不服,因留數日,厚贈金帛遣還行營。悟知師道疑己,還營後私下為備。師道以悟掌兵在外,終必為患,二月八日,密遣二使持手令至行營,令兵馬副使張暹斬悟。暹託言劉悟有備,不可魯莽,遂密告於悟。悟派人殺師道使者,召諸將宣李師道手令及其罪惡,提議襲鄆州,誅李師道,歸順朝廷。諸將凡遲疑不言者,即命斬之,餘皆願聽命。劉悟密派人以其謀告田弘正,請出兵相助。當日夜半,劉悟率軍出發。天未明,至鄆州城下,詐言奉李師道手令入城,斬守門卒,攻拔子城。牙城數百人拒戰,後知兵力不濟,皆降。李師道與其二子藏於床下,被士卒搜擒。劉悟命斬李師道父子及其黨羽二十餘家,又命左右都虞候巡行坊市,禁止焚掠,州城即定。遂舉烽向田弘正告捷。弘正露布以報朝廷。李氏割據淄青十二州,至此平定。
分淄青為三道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二月,劉悟夜襲鄆州,殺李師道,平定淄青。十七日,憲宗命戶部侍郎楊於陵為淄青宣撫使,分割淄青十二州土地。於陵按視淄青圖籍,據諸州土地遠近、士馬眾寡、倉庫虛實,擬分為三道:以鄆、曹、僕為一道(今山東東平西北);淄、青、齊、登、萊為一道(今山東益都);兗、海、沂、密為一道(今山東臨沂)。憲宗准奏。三月十日,以華州刺史馬總為鄆曹僕等州節度使。十一日,以義成節度使薛平為平盧節度、淄青齊登萊等州觀察使。以淄青行營供軍使王遂為沂海兗密等州觀察使。
烏重胤奏河朔藩鎮割據因由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三月,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節度使烏重胤上奏,以為河朔藩鎮之所以抗拒朝命,割據跋扈六十餘年,原因在於節度使各於州縣設定外鎮兵,由鎮將統率兵馬,刺史失其兵權。若使刺史掌兵,則節度使即使如安祿山、史思明驕橫跋扈,必不能據一州而叛。烏重胤奏稱,橫海所管德(今山東陵縣)、棣(今山東惠民東南)、景(今河北南皮西南)三州,已將外鎮兵交刺史統轄。
詔諸道外鎮兵並令刺史統轄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憲宗以相繼平定淮西、淄青等鎮叛亂,遂欲削除諸道節度使職權。四月十九日,詔令諸道節度使、都團練使、防禦使、經略使所管支郡,除其治所州郡外,各州所置外鎮兵馬,並令刺史統轄。凡周邊與蠻夷少數族接壤之地所建城鎮,與州郡無關者,不在此限。
程異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四月廿四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程異卒。程異,字師舉,京兆長安人。舉明經及第,授揚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主簿,轉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尉。貞元(七八五-0四)末,以虞部員外郎充鹽鐵轉運揚子院留後,參與王叔元政治集團改革,失敗後貶為郴州(今湖南)司馬。元和(八0六至—八一四)初,鹽鐵轉運使李巽以異精於吏職,奏請拔用,擢為侍御史,仍為揚子留後,加檢校兵部郎中、淮南(今江蘇揚州)等五道兩稅使。異自悔前非,竭力奉職,江淮財政弊端,多有釐革。以功入朝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鹽鐵轉運副使。十二年,奉詔至江淮督徵財賦,得一百八十萬貫,供討伐淮西諸軍,以功擢為御史大夫、鹽鐵轉運使。十三年九月,與皇甫鎛同拜相,仍領鹽鐵轉運使。異知西北邊軍政不修,建議置巡邊使,請自行。議未決而卒。異善理財而家無餘財,頗為時所稱。
韓弘入朝
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在鎮二十餘年,四州賦稅皆據為已有,未嘗上供。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二月,唐廷官軍平定錙青李師道,韓弘畏懼。七月二日,弘率宣武牙校千餘人入朝,獻馬三千,絹五千,雜繒三萬,金銀器千餘件。其庫廄尚有錢百餘萬緡,絹百餘萬匹,馬七千匹,糧三百萬斛。弘屢上奏辭職,憲宗准奏,授司徒、兼中書令,以吏部尚書張弘靖為宣武節度使。
沂州軍亂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兗海沂密(今山東臨沂)觀察使王遂以李師道初平,人情未安,專以嚴酷治理,所用刑杖大於常時;盛夏時使役士卒營繕府舍,督責峻急,將士憤怒。七月十五日,役卒王弁等五人於沂水沐浴,密謀作亂,約事成後推弁為留後。十六日,王遂與監軍、副使飲宴;中午,當值衛兵亦休息,王弁等五人突入衛兵房中取弓刀等,射殺副使張敦實。王遂狼狽欲逃,被弁擒拿,數其罪而斬之。弁自稱留後,召集將吏參拜祝賀,眾莫敢不從。
曹華誅鄆州士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七月,沂州役卒王弁作亂,殺觀察使王遂,憲宗認為李師道鄆州士卒蓄意作亂,兇殘之態未滅。廿八日,以棣州(今山東惠民東南)刺史曹華為沂海兗密節度使,命其率棣州兵赴任。同時,以王弁為開州(今四川開縣)刺史,於途中設計擒斬。曹華率兵至沂州,以好言安撫將士,眾皆不疑。上任三日,設宴慰勞將士,棣州兵千人伏於帳下。華以優賞為名,命鄆州兵立左,沂州兵立右,士卒分別站定,命沂州兵先出,遂閉門,伏兵皆出,殺鄆州兵一千二百人,無一逃脫。
郗士美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八月廿二日,陳許(今河南許昌)節度使郗士美卒。郗士美,字和夫,兗州金鄉(今山東)人。少好學,歷任藩鎮幕僚,遷坊州(今陝西黃陵)刺史。永貞二十年(八0四)擢任黔中(今四川彭水)經略使。夷獠作亂,士美設奇計討平,以功封高平郡公,遷京兆尹。元和六年(八一一),出任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削除前任弊政數端。元和十一年,朝廷征討成德,(今河北正定)王承宗,諸鎮兵十餘萬逗留不前,士美斬大將王獻,親擂鼓督戰,大破成德兵於柏鄉(今河北),威震兩河。遷檢校刑部尚書、陳許節度使。卒年六十四歲。
李渤奏兩稅攤逃之弊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八月,陳許節度使郗士美卒,憲宗命庫部員外郎李渤為弔祭使。渤回朝奏稱出使路經渭南(今陝西),聞長源鄉舊有四百戶,今才百餘戶,閿鄉縣舊有三千戶,今才千戶,其他州縣亦與此相似。戶籍流失如此之多,原因在於百姓逃亡,地方官吏即以其兩稅攤於鄰居,鄰居不堪負擔,亦隨之逃亡。李渤請憲宗下詔,杜絕攤逃之弊,以逃戶家產抵稅;不足,即予赦免。如此數年,百姓當即歸農。宰相皇甫鎛不聽,渤遂託病歸東都。
楊清攻陷安南
黃洞蠻自貞元十年(七九四)後屢出兵攻陷州縣。元和(八0六—八二0)中,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裴行立、容管(今廣西容縣)經略使陽旻欲僥倖立功,爭請出兵征討。憲宗准奏,徵發江西、湖南兵會同桂、容二管討伐。士卒遭受瘴癘,死者不計其數。安南(今越南河內)都護李象古貪財苛刻,士卒怨怒。蠻酋楊清時為牙將,鬱郁不得志。十四年,象古命清率兵三千討黃洞蠻。十月,楊清率兵擅返,夜襲安南府城交州,殺李象古及其妻、下屬、部曲千餘人。十七日,容管奏楊清攻陷交州。廿一日,憲宗以桂仲武為安南都護;赦免楊清,以其為瓊州(今海南海口南)刺史。
史敬奉奇計解圍鹽州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月,吐蕃節度使論三摩、宰相尚塔藏、中書令尚綺心兒率軍十五萬,圍攻鹽州(今陝西定邊),党項亦出兵相助。鹽州刺史李文悅竭力堅守二十七日,城欲陷。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北)牙將史敬奉請求朔方節度使杜叔良給兵三千人,帶三十日干糧,深入吐蕃境內,以解鹽州之圍。叔良給兵二千五百人。敬奉出兵十餘日,渺無音訊,朔方人以為其全軍覆沒。不久,敬奉從小道繞吐蕃軍後,吐蕃大驚潰歸,敬奉率軍奮擊,大破敵軍,殺傷不可計數,遂解鹽州之圍。
柳泌驅民採仙藥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一月,憲宗以方士柳泌為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泌至台州,驅吏民進天台山採集仙藥,歷經一年而無所得。柳泌畏罪,全家逃入山中。十四年十月,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追捕擒獲,送至京城。宰相皇甫鎛等袒護柳泌,憲宗使泌入翰林院待詔,服用其所鍊金石藥,日益燥渴。
鄭餘慶請抽文官俸祿修國子監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二月六日,國子祭酒鄭餘慶奏請,凡現任一至九品文官及出使在外而兼京正員官者,每月俸祿一貫,抽取十文錢(即百分之一),修國子監。憲宗准奏。
崔群罷相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七月,群臣上憲宗尊號,皇甫鎛欲增“孝德”二字,宰相崔群認為尊號有“聖”字,則孝在其中。鎛向憲宗告狀說:“群於陛下惜‘孝德’二宇”,憲宗怒。皇甫鎛時為判度支,屢不按時支付邊軍衣糧;所給衣糧又多陳腐,不能服用,士卒怨怒,流言欲作亂。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李光顏憂懼,欲自殺,派人向憲宗上告,憲宗不信。崔群亦以此情上奏。皇甫鎛密告崔群煽動人情。以此二事,十二月十一日,憲宗罷崔群相,出任湖南觀察使。
柳宗元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一月,柳州刺史柳宗元卒。宗元,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九年(七九三)登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校書郎。轉藍田尉。永貞元年(八0五),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擢禮部員外郎。同年失敗後,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八一五)召入朝,復出為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和韓愈併為古文運動領袖,世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為“文者以明道”,反對駢文形式。他的散文取材廣泛,寓意深邃,著有《三戒》、《蝜蝂傳》等寓言作品,《永州八記》等山水遊記,繼承了《水經注》的成就而有所發展,他的《天說》、《天對》等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在貶逐外任時,關心民生疾苦,注重吏治,曾革除地方弊政和陋習。卒年四十七歲。有《柳河東集》四十卷傳世。
張仲素卒
張仲素,字繪之,河間(今河北)人,貞元十四年(七九八)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工詩,詩作有《春閨思》、《秋閨思》、《塞下曲》等。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卒。
通鑑記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八一九年)
春,正月,辛巳,韓弘拔考城,殺二千餘人。
丙戌,師道所署沐陽令梁洞以縣降於楚州刺史李聽。
吐蕃遣使者論短立藏等來修好,未返,入寇河曲。上曰:“其國失信,其使何罪!”庚寅,遣歸國。
壬辰,武寧節度使李愬拔魚臺。
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然香臂頂供養者。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以為:“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黃帝以至禹,湯、文、武,皆享壽考,百姓安樂,當是時,未有佛也。明帝時,始有佛法。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舍身為寺家奴,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微賤,於佛豈可更惜身命。’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恩。假如其身尚在,奉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豈宜以入宮禁!古之諸侯得吊於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視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罪,臣實恥之!乞以此骨會有司,投諸水火,永絕要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福,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將加愈極刑。裴度、崔群為言:“愈雖狂,發於忠懇,宜寬容以開言路。”癸巳,貶愈為潮州刺史。
自戰國之世,老、莊與儒者爭衡,更相是非。至漢末,益之以佛,然好者尚寡。晉、宋以來,日益繁熾,自帝王至於士民,莫不尊信。下者畏慕罪福,高者論難空有。獨愈惡其蠹財惑眾,力排之,其言多矯激太過。惟《送文暢師序》最得其要,曰:“夫鳥俯而啄,仰而四顧,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且不免焉。弱之肉,強之食。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遊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丙申,田弘正奏敗淄青兵於東阿,殺萬餘人。
滄州刺史李宗奭與橫海節度使鄭權不葉,不受其節制,權奏之。上遣中使追之,宗奭使其軍中留己,表稱懼亂未敢離州。詔以烏重胤代權,將吏懼,逐宗奭。宗奭奔京師,辛丑,斬於獨柳之下。
丙午,田弘正奏敗平盧兵於陽穀。
二月,李聽襲海州,克東海、朐山、懷仁等縣。李愬敗平盧兵於沂州,拔丞縣。李師道聞官軍侵逼,發民治鄆州城塹,修守備,役及婦人,民益懼且怨。都知兵馬使劉悟,正臣之孫也,師道使之將兵萬餘人屯陽穀以拒官軍。悟務為寬惠,使士卒人人自便,軍中號曰劉父。及田弘正渡河,悟軍無備,戰又數敗。或謂師道曰:“劉悟不修軍法,專收眾心,恐有他志,宜早圖之。”師道召悟計事,欲殺之。或諫曰:“今官軍四合,悟無逆狀,用一人言殺之,諸將誰肯為用!是自脫其爪牙也。”師道留悟旬日,復遣之,厚贈金帛以安其意。悟知之,還營,陰為之備。師道以悟將兵在外,署悟子從諫門下別奏。從諫與師道諸奴日遊戲,頗得其陰謀,密疏以白父。又有謂師道者曰:“劉悟終為患,不如早除之。”丙辰,師道潛遣二使齎帖授行營兵馬副使張暹,令斬悟首獻之,勒暹權領行營。時悟方據高丘張幕置酒,去營二三里。二使至營,密以貼授暹。暹素與悟善,陽與使者謀曰:“悟自使府還,頗為備,不可匆匆,暹請先往白之,雲:‘司空遣使存問將士,兼有賜物,請都頭速歸,同受傳語。’如此,則彼不疑,乃可圖也。”使者然之。暹懷帖走詣悟,屏人示之。悟潛遣人先執二使,殺之。時已向暮,悟按轡徐行還營,坐帳下,嚴兵自衛。召諸將,厲色謂之曰:“悟與公等不顧死亡以抗官軍,誠無負於司空。今司空信讒言,來取悟首。悟死,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欲誅者獨司空一人。今軍勢日蹙,吾曹何為隨之族滅!欲與諸公卷旗束甲,還入鄆州,奉行天子之命,豈徒免危亡,富貴可圖也。諸公以為何如?”兵馬使趙垂棘立於眾首,良久,對曰:“如此,事果濟否?”悟應聲罵曰:“汝與司空合謀邪!”立斬之。遍問其次,有遲疑未言者,悉斬之,並斬軍中素為眾所惡者,凡三十餘,屍於帳前。餘皆股粟,曰:“惟都頭命,願盡死!”乃令士卒曰:“入鄆,人賞錢百緡,惟不得近軍帑。其使宅及逆黨家財,任自掠取,有仇者報之。”使士卒皆飽食執兵,夜半聽鼓三聲絕即行,人銜枚,馬縛口,遇行人,執留之,人無知者。距城數里,天未明,悟駐軍,使聽城上柝聲絕,使十人前行,宣言“劉都頭奉帖追入城。”門者請俟寫簡白使,十人拔刃擬之,皆竄匿。悟引大軍繼至,城中噪譁動地。比至,子城已洞開,惟牙城拒守,尋縱火,斧其門而入。牙中兵不過數百,始猶有發弓矢者,俄知力不支,皆投於地。悟勒兵升聽事,使捕索師道。師道與二子伏廁床下,索得之,悟命置牙門外隙地,使人謂曰:“悟奉密詔送司空歸闕,然司空亦何顏復見天子!”師道猶有幸生之意,其子弘方仰曰:“事已至此,速死為幸!”尋皆斬之。自卯至午,悟乃命兩都虞候巡坊市,禁掠者,即時皆定。大集兵民於球場,親乘馬巡繞,慰安之。斬贊師道逆謀者二十餘家,文武將吏且懼且喜,皆入賀。悟見李公度,執手歔欷;出賈直言於獄,置之幕府。悟之自陽穀還兵趨鄆也,潛使人以其謀告田弘正曰:“事成,當舉烽相白。萬一城中有備不能入,願公引兵為助。功成之日,皆歸於公,悟何敢有之!”且使弘正進據己營。弘正見烽,知得城,遣使往賀。悟函師道父子三首遣使送弘正營,弘正大喜,露布以聞。淄、青等十二州皆平。弘正初得師道首,疑其非真,召夏侯澄使識之。澄熟視其面,長號隕絕者久之,乃抱其首,舐其目中塵垢,復慟哭。弘正為之改容,義而不責。
壬戌,田弘正捷奏至。乙丑,命戶部侍郎楊於陵為淄青宣撫使。己巳,李師道首函至。自廣德以來,垂六十年,籓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上命楊於陵分李師道地,於陵按圖籍,視土地遠邇,計士馬眾寡,校倉庫虛實,分為三道,使之適均:以鄆、曹、濮為一道,淄、清、齊、登、萊為一道,兗、海、沂、密為一道,上從之。
劉悟以初討李師道詔雲:“部將有能殺師道以眾降者,師道官爵悉以與之。”意謂盡得十二州之地,遂補署文武將佐,更易州縣長吏;謂其下曰:“軍府之政,一切循舊。自今但與諸公抱子弄孫,夫復何憂!”上欲移悟他鎮,恐悟不受代,復須用兵,密詔田弘正察之。弘正日遣使者詣悟,託言修好,實觀其所為。悟多力,好手搏,得鄆州三日,則教軍中壯士手搏,與魏博使者庭觀之,自搖肩攘臂,離坐以助其勢。弘正聞之,笑曰:“是聞除改,登即行矣,何能為哉!”庚午,以悟為義成節度使。悟聞制下,手足失墜。明日,遂行。弘正已將數道兵,比至城西二里,與悟相見於客亭,即受旌節,馳詣滑州,闢李公度、李存、郭昈、賈直言以自隨。
悟素與李文會善,既得鄆州,使召之,未至。聞將移鎮,昈、存謀曰:“文會佞人,敗亂淄青一道,滅李司空之族,萬人所共仇也!不乘此際誅之,田相公至,務施寬大,將何以雪三齊之憤怨乎!”乃詐為悟帖,遣使即文會所至,取其首以來。使者遇文會於豐齊驛,斬之。比還,悟及昈、存已去,無所覆命矣。文會二子,一亡去,一死於獄,家貲悉為人所掠,田宅沒官。
詔以淄青行營副使張暹為戎州刺史。
癸酉,加田弘正檢校司徒、同平章事。
先是,李師道將敗數月,聞風動鳥飛,皆疑有變,禁鄆人親識宴聚及道路偶語,犯者有刑。弘正既入鄆,悉除苛禁,縱人遊樂,寒食七晝夜不禁行人。或諫曰:“鄆人久為寇敵,今雖平,人心未安,不可不備。”弘正曰:“今為暴者既除,宜施以寬惠,若復為嚴察,是以桀易桀也,庸何愈焉!”
先是,賊數遣人入關,截陵戟,焚倉場,流矢飛書,以震駭京師,沮撓官軍。有司督察甚嚴,潼關吏至發人囊篋以索之,然終不能絕。及田弘正入鄆,閱李師道簿書,有賞殺武元衡人王士元等及賞潼關、蒲津吏卒案,乃知曏者皆吏卒賂於賊,容其奸也。
裴度纂述蔡、鄆用兵以來上之憂勤機略,因侍宴獻之,請內印出付史官。上曰:“如此,似出朕志,非所欲也。”弗許。
三月,戊子,以華州刺史馬總為鄆、曹、濮等州節度使。己丑,以義成節度使薛平為平盧節度、淄、青、齊、登、萊等州觀察使。以淄青四面行營供軍使王遂為沂、海、兗、密等州觀察使。
橫海節度使烏重胤奏:“河朔籓鎮所以能旅拒朝命六十餘年者,由諸州縣各置鎮將領事,收刺史、縣令之權,自作威福。向使刺史各得行其職,則雖有奸雄如安、史,必不能以一州獨反也。臣所領德、棣、景三州,已舉牒各還刺史職事,應在州兵並令刺史領之。”夏,四月,丙寅,詔諸道節度、都團練、都防禦、經略等使所統支郡兵馬,並令刺史領之。自至德以來,節度使權重,所統諸州各置鎮兵,以大將主之,暴橫為患,故重胤論之。其後河北諸鎮,惟橫海最為順命,由重胤外之得宜故也。
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程異薨。
裴度在相位,知無不言,皇甫鎛之黨陰擠之。丙子,詔度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充河東節度使。皇甫鎛專以掊克取媚,人無敢言者,獨諫議大夫武儒衡上疏言之。鎛自訴於上,上曰:“卿以儒衡上疏,將報怨邪!”鎛乃不敢言。儒衡,元衡之從父弟也。
史館修撰李翱上言,以為:“定禍亂者,武功也;興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內,若遂革弊事,復高祖、太宗舊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邇;改稅法,不督錢而納布帛;絕進獻,寬百姓租賦;厚邊兵,以制戎狄侵盜;數訪問待制官,以通塞蔽;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興也。陛下既已能行其難,若何不為其易乎!以陛下天資上聖,如不惑近習容悅之辭,任骨鯁正直之士,與之興大化,可不勞而成也。若不有此為事,臣恐大功之後,逸欲易生。進言者必曰:‘天下既平矣,陛下可以高枕自安逸。’如是,則太平未可期矣!”
秋,七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殺武元衡賊王士元等十六人,詔使內京兆府、御史臺遍鞫之,皆款服。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色詢之,則多異同。元略問其故,對曰:“恆、鄆同謀遣客刺元衡,而士元等後期,聞恆人事成,遂竊以為己功,還報受賞耳。今自度為罪均,終不免死,故承之。”上亦不欲復辨正,悉殺之。
戊寅,宣武節度使韓弘始入朝,上待之甚厚。弘獻馬三千,絹五千,雜繒三萬,金銀器千,而汴之庫廄尚有錢百餘萬緡,絹百餘萬匹,馬七千匹,糧三百萬斛。
己丑,群臣上尊號曰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赦天下。
沂、海、兗、密觀察使王遂,本錢穀吏,性狷急,無遠識。時軍府草創,人情未安,遂專以嚴酷為治,所用杖絕大於常行者,每詈將卒,輒曰“反虜”;又盛夏役士卒營府舍,督責峻急。將卒憤怨。辛卯,役卒王弁與其徒四人浴於沂水,密謀作亂,曰:“今服役觸罪亦死,奮命立事亦死,死於立事,不猶愈乎!明日,常侍與監軍、副使有宴,軍將皆在告,直兵多休息,吾屬乘此際出其不意取之,可以萬全。”四人皆以為然,約事成推弁為留後。壬辰,遂方宴飲,日過中,弁等五人突入,於直房前取弓刀,徑前射副使張敦實,殺之。遂與監軍狼狽起走,弁執遂,數之以盛暑興役,用刑刻暴,立斬之。傳聲勿驚監軍,弁即自稱留後,升廳號令,與監軍抗禮,召集將吏參賀,眾莫敢不從。監軍具以狀聞。
甲午,韓弘又獻絹二十五萬匹,絁三萬匹,銀器二百七十。左右軍中尉各獻錢萬緡。自淮西用兵以來,度支、鹽鐵及四方爭進奉,謂之“助軍”;賊平又進奉,謂之“賀禮”;後又進奉,謂之“助賞”;上加尊號又進奉,亦,謂之“賀禮”。丁酉,以河陽節度使令狐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與皇甫鎛同年進士,引以為相。
朝廷聞沂州軍亂,甲辰,以棣州刺史曹華為沂、海、兗、密觀察使。
韓弘累表請留京師。八月,己酉,以弘守司徒,兼中書令。癸丑,以吏部尚書張弘靖同平章事,充宣武節度使。弘靖,宰相子,少有令聞,立朝簡默。河東、宣武闕帥,朝廷以其位望素重,使鎮之。弘靖承王鍔聚斂之餘,韓弘嚴猛之後,兩鎮喜其廉謹寬大,故上下安之。
己未,田弘正入朝,上待之尤厚。
戊辰,陳許節度使郗士美薨,以庫部員外郎李渤為弔祭使。渤上言:“臣過渭南,聞長源鄉舊四百戶,今才百餘戶,閺鄉縣舊三千戶,今才千戶,其它州縣大率相似。跡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戶稅攤於比鄰,致驅迫俱逃,此皆聚斂之臣剝下媚上,惟思竭澤,不慮無魚。乞降詔書,絕攤逃之弊。盡逃戶之產償稅,不足者乞免之。計不數年,人皆復於農矣。”執政見而惡之,渤遂謝病,歸東都。
癸酉,吐蕃寇慶州,營於方渠。
朝廷議興兵討王弁,恐青、鄆相扇繼變,乃除弁開州刺史,遣中使賜以告身。中使紿之曰:“開州計已有人迎候道路,留後宜速發。”弁即日發沂州,導從尚百餘人,入徐州境,所在減之,其眾亦稍逃散,遂加以杻械,乘驢入關。九月,戊寅,腰斬東市。先是,三分鄆兵以隸三鎮,及王遂死,朝廷以為師道餘黨兇態未除,命曹華引棣州兵赴鎮以討之。沂州將士迎候者,華皆以好言撫之,使先入城,慰安其餘,眾皆不疑。華視事三日,大饗將士,伏甲士千人於幕下,乃集眾而諭之曰:“天子以鄆人有遷徙之勞,特加優給,宜令鄆人處右,沂人處左。”既定,令沂人皆出,因闔門,謂鄆人曰:“王常侍以天子之命為帥於此,將士何得輒害之!”語未畢,伏者出,圍而殺之,死者千二百人,無一得脫者。門屏間赤霧高丈餘,久之方散。
臣光曰:《春秋》書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於申。彼列國也。孔子猶深貶之,惡其誘討也,況為天子而誘匹夫乎!王遂以聚斂之才,殿新造之邦,用苛虐致亂。王弁庸夫,乘釁竊發,苟沂帥得人,戮之易於犬豕耳,何必以天子詔書為誘人之餌乎!且作亂者五人耳,乃使曹華設詐,屠千餘人,不亦濫乎!然則自今士卒孰不猜其將帥,將帥何以令其士卒!上下盻盻,如寇仇聚處,得間則更相魚肉,惟先發者為雄耳,禍亂何時而弭哉!惜夫!憲宗削平僭亂,幾致治平,其美業所以不終,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
甲辰,以田弘正兼侍中,魏博節度使如故。弘正三表請留,上不許。弘正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猶以故事繼襲,故兄弟子侄皆仕諸朝,上皆擢居顯列,朱紫盈庭,時人榮之。
乙巳,上問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後亂,何也?”崔群對曰:“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末為戒,乃社稷無疆之福!”皇甫鎛深恨之。
冬,十月,壬戊,容管奏安南賊楊清陷都護府,殺都護李象古及妻子、官屬、部曲千餘人。象古,道古之兄也,以貪縱苛刻失眾心。清世為蠻酋,象古召為牙將,清鬱郁不得志。象古命清將兵三千討黃洞蠻,清因人心怨怒,引兵夜還,襲府城,陷之。初,蠻賊黃少卿,自貞元以來數反覆,桂管觀察使裴行立、容管經略使陽旻欲徼倖立功,爭請討之,上從之。嶺南節度使孔戣屢諫曰:“此禽獸耳,但可自計利害,不足與論是非。”上不聽,大發江、湖兵會容、桂二管入討,士卒被瘴癘,死者不可勝計。安南乘之,遂殺都護。行立、旻竟無功,二管凋弊,惟戣所部晏然。
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為安南都護,赦楊清,以為瓊州刺史。
是月,吐蕃節度論三摩等將十五萬眾圍鹽州,党項亦發兵助之。刺史李文悅竭力拒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靈武牙將史奉敬言於朔方節度使杜叔良,請兵三千,齎三十日糧,深入吐蕃以解鹽州之圍。叔良以二千五百人與之。奉敬行旬餘,無聲問,朔方人以為俱沒矣。無何,奉敬自它道出吐蕃背,吐蕃大驚,潰去。奉敬奮擊,大破,不可勝計。奉敬與鳳翔將野詩良浦、涇原將郝玼以勇著名於邊,吐蕃憚之。
柳泌至台州,驅吏民採藥,歲餘,無所得而懼,舉家逃入山中。浙東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鎛、李道古保護之,上覆使待詔翰林;服其藥,日加躁渴。
起居舍人裴潾上言,以為:“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樂者饗天下之福,自黃帝至於文、武,享國壽考,皆用此道也。自去歲以來,所在多薦方士,轉相汲引,其數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潛巖壑,惟畏人知。凡候伺權貴之門,以大言自炫奇技驚眾者,皆不軌徇利之人,豈可信其說而餌其藥邪!夫藥以愈疾,非朝夕常餌之物。況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火氣,殆非人五藏之所能勝也。古者君飲藥,臣先嚐之,乞令獻藥者先自餌一年,則真偽自可辨矣。”上怒,十一月,己亥,貶潾江陵令。
初,群臣議上尊號,皇甫鎛欲增“孝德”字,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群曰:“言聖則孝在其中矣。”鎛譖群於上曰:“群於陛下惜‘孝德’二字。”上怒。時鎛給邊軍賜與,多不時得,又所給多陳敗,不可服用,軍士怒怒,流言欲為亂。李光顏憂懼,欲自殺。遣人訴於上,上不信。京師洶懼,群具以中外人情上聞。鎛密言於上曰:“邊賜皆如舊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群鼓扇,將以賣直,歸怨於上也。”上以為然。十二月,乙卯,以群為湖南觀察使,於是中外切齒於鎛矣。
中書舍人武儒衡,有氣節,好直言,上器之,顧待甚渥,人皆言其且入相。令狐楚忌之,思有以沮之者,乃薦山南東道節度推官狄兼謨才行。癸亥,擢兼謨左拾遺內供奉。兼謨,仁杰之族曾孫也。楚自草制辭,盛言“天后竊位,奸臣擅權,賴仁杰保佑中宗,克復明闢。”儒衡泣訴於上,且言:“臣曾祖平一,在天后朝,辭榮終老。”上由是楚楚之為人。
你渴望的,別人可以輕易得到
你羨慕的,可能是你得不到呢
生活途中,總會有人的行為讓你感慨萬分
覺得人間有時真的很可笑,也很悲哀!
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