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給人的印象是地廣人稀,氣候乾燥,不適合農耕。因此儘管漢朝很早就開設了西域都護府,但最終還是失去了對西域的統治,直到清朝才完全控制這裡,並改名為新疆。
這種看法很有道理,但也不全對。從新疆再往西,也就是現代的中亞地區,有好幾個山間盆地,都彙集著從多條河流,土地肥沃,灌溉充足,其中又以七河地區最為著名。
中亞五國的主要人口就分佈在這些盆地中,養活了兩千多萬人。如果古代中國能移民到這裡並站住腳,那麼新疆的範圍會擴大很多,將與伊朗、阿富汗等國接壤。
唐朝時期,大唐把中國疆域拓展到整個帕米爾高原,深入到接近波斯的中亞地區。可惜的是,對古人來說西域過於廣大,從中原跨越數千裡移民數十萬過來,是個難以實現的任務,中國再一次錯失控制中亞的良機。
這塊地方直到清朝中期仍然屬於中國,生活著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等民族的祖先。但是,清朝並沒有在這裡設定嚴密的政權機構,而沿用了古代中國的羈縻制度,只要這些民族向朝廷臣服即可。
18世紀後期,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將天山南北歸於一統。遠在伏爾加流域的蒙古土爾扈特部落,不堪忍受俄國人的殘酷統治,踏上了歸程。為了填補土爾扈特人留下的空白,俄國招募大量德意志人開發伏爾加流域,併為侵略中亞建立起前哨基地。
俄國向中亞地區擴張和滲透的最主要對手是遊牧民族哈薩克,當時的哈薩克分為大、中、小玉茲三個政權,小玉茲最靠近中國,因而對清朝稱臣。
俄國人利用哈薩克人的分裂,拉攏大玉茲,打擊中小玉茲,從而逐步蠶食了哈薩克草原,逼近到七河地區。1854年,俄國建阿拉木圖城,作為控制中亞的樞紐,開始覬覦中國領土。
清朝雖然打輸了鴉片戰爭,但未傷到筋骨,看上去還有老大帝國的餘威,俄國沒有敢輕舉妄動,等著下手的機會。沒多久,英法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口氣打到北京城。
清朝這一次其實是想好好出口氣的,調動了最精銳的武力——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企圖在正面對決中打敗洋人,挽回十年前失去的面子。哪曾想,精心準備的反擊在洋槍洋炮面前碰個粉碎。
北京城被佔、咸豐帝出逃、圓明園被燒,把清朝的外強中乾暴露無疑,同時這也是一場奇恥大辱。比起俄國在新疆的侵略行動,北京城的恥辱似乎也算不上什麼。
俄國終於等到了機會,出動大批軍隊,公然侵入中國境內,把富饒的七河地區全部佔領,被其奪走的中國領土達4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江蘇省。
1864年,沙俄逼迫清朝簽訂條約,正式割讓外西北地區給俄國。中國不但丟掉了大片領土,還使巴爾喀什湖淪為兩國共有,中國卻只佔有15%的湖面。再加上另外幾個湖也併入俄國,這對於缺乏水資源的西北來說,是一項很嚴重的損失。
不僅如此,俄國還趁著阿古柏之亂,以保護俄國僑民的名義,出兵佔領伊犁。他們暗中資助阿古柏,希望他能將新疆分割出去,然後再滅了阿古柏,達到侵佔整個新疆的目的。
左宗棠頂住李鴻章等朝廷重臣的壓力,抬棺出征,拼死收復了新疆,將阿古柏分裂勢力徹底消滅。俄國一下子失去了侵佔伊犁的藉口,只好與清朝協商如何歸還伊犁。
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又有什麼好協商的?俄國可不這麼認為,他們想把伊犁河流域全都分割出去,只留給清朝一座伊犁城。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據理力爭,終於保住了伊犁河下游的部分領土。但中國仍然損失七萬多平方公里國土,而且都是良田。
俄國向南侵略的根本目的是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鯨奪蠶食中國領土也是為這個戰略服務的。英國人意識到這一點後,便出兵佔領阿富汗,防止俄國把手伸進南亞地區。
英俄兩國最終達到協議,俄國不再向南侵略,把阿富汗作為緩衝區。而原屬中國的帕米爾高原被英俄瓜分,只留下狹窄的瓦罕走廊通向中國,並隔開英俄兩國的勢力範圍。
就這樣,新疆原有面積的四分之一(約七十萬)被侵佔,只剩下大約160萬平方公里。跟大家想象不同的是,外西北其實比大部分的新疆地區更加肥沃,能夠養活的人口超過新疆現有的人口(約252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