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天孟子問宣王:“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可以說說嗎?”齊宣王而不語。孟子接著問:“難道是因為鮮美的食物不夠吃?還是因為輕暖的衣服不夠穿?或者因為瑰麗的顏色不夠看?抑或是因為悅耳的音樂不夠聽?還是因為身邊服侍的人不夠聽候差遣?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會盡全力來滿足您,您不會真是為了這些吧?”

宣王說:“不,我為的並不是這些。”

孟子說:“那麼,我便知道您最大的願望了,您是想要擴充領土,讓秦國、楚國這樣的大國來向您稱臣,統治中原,而安撫落後的外族。不過,如果您想用現在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找魚一樣。”

宣王說:“竟然有這麼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要嚴重呢。爬到樹上去找魚,即使找不到魚也不會帶來什麼危險。但是如果按照您現在的做法來實現您的願望,費心費力地去做了,禍患一定會隨後而至。”

宣王說:“可以將這個道理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與楚國交戰,大王認為哪國會取勝?”

宣王說:“必定是楚國勝出。”

孟子說:“顯然,小國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口少的國家從不能與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敵,弱國不能與強國為敵。中國的土地,方圓千里的共有九塊,齊國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您想要用這塊去征服其他八塊,這與鄒國跟楚國交戰有何差異?大王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如果大王施以仁政,讓天下當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中來當官,天下的農民都想到您的土地上來種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做買賣,出行的人都想從您的國家路過,天下痛恨本國國君的人都來您這裡控訴。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些,誰還能與您為敵呢?

原文: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梁惠王上》卷一

上一篇中齊宣王以動武的方式實現自己願望之說,孟子在這裡抓住時機,進行反駁。孟子開篇就問齊宣王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宣王早已領教孟子的厲害,笑而不語,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於他。孟子大智慧,當然早已猜到宣王的想法,所以欲擒故縱,連問了五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齊宣王忍不住對這些問題進行否認的時候,孟子馬上切入正題,說出齊宣王的最大願望,並毫不避諱地指出齊宣王犯了緣木求魚的大錯。

聽到孟子說自己的做法如此荒唐,宣王自然要問個究竟。於是孟子藉機開始鋪排揚厲,逐步升級,將齊宣王一心想要採取的霸道做法與自己提出的仁政做法進行比較,讓齊宣王知曉兩種做法產生的不同結果。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都是“秋後問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