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越南戰爭,也稱第二次印支戰爭,從1959年1月越共擴大的十五中全會決定在南方開展武裝鬥爭算起,到1975年5月全部解放南方為止,前前後後進行了16年。除了南北越從頭到尾反覆較量外,中間又有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包括韓國陸軍、澳大利亞陸軍、泰國皇家陸軍、紐西蘭陸軍等)介入12年,可以說打得屍山血海,滿目瘡痍。
單論南北越的組織能力看,南越完敗,根本不是北越的對手。但法國人前腳撤出越南,美國人就隨後進入,扶持南越吳庭豔當局,出錢出槍,建立起了數量可觀、裝備先進的南越國軍。以此為依仗,南越推行“肅共”政策,對北越留在南方的基層組織和骨幹力量進行甄別和掃蕩,予其以重創。沒有北方的支援,南方的鬥爭火種將很快被撲滅。但受到《日內瓦協定》的限制,以及國內國際的政治考慮,北越不能直接和南越開戰。這就只有開闢運輸線給南方堅持鬥爭輸血,逐步創造解放南方的條件。然而南越軍隊在17度線南側嚴防死守,陸路交通已斷絕。要從海上運輸吧,南越海岸線都是敵人控制,根本找不到卸貨的地點。這樣,儘管北越制定瞭解放南越的戰略方針,可如何實行卻是前路漫漫。
沒想到很快機會就來了。1960年,寮國發生內戰,右翼的寮國皇家陸軍在泰國皇家陸軍支援下,對左翼的巴特寮武裝大打出手。早在抗法戰爭中,越盟軍隊就進入寮國境內打擊法軍,和親越的巴特寮結成了盟友。巴特寮見勢不妙,馬上向北越求援。北越領導人可樂壞了,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很快派軍隊進入寮國,幫助巴特寮反擊右翼軍隊。
接著重點來了,北越人民軍和巴特寮武裝連戰連捷,控制了寮國東部大片地區,從而開闢了沿長山山脈的運輸走廊,稱為長山公路,直通南越解放區,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胡志明小道”。北越專門成立了559兵團,統一管理運輸事務,將大量兵員和作戰物資從長山公路源源不斷運入南越。後來中國又與柬埔寨領導人西哈努克協商,出了一筆“買路錢”,將長山公路進一步延伸到柬埔寨東北邊境,並開闢了海運至柬埔寨南部西哈努克港,再轉陸運至柬越邊境的新交通線。
有了長山公路這條生命線,北越的大量支援到達南越,這才能建立起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越南南方解放軍,同美國南越聯軍展開長達十餘年的殊死鬥爭。需要說明一下的是,以往美方和南越都將北越在南方的武裝力量稱為“越共”,實際上南方武裝力量從始至終都是越南人民軍的一部分,只是從政治上考慮,才對外稱為越南南方解放軍。
在越南戰爭前期,美國也受到政治限制,雖然眼看著北越利用長山公路支援南方,卻不能直接派地面部隊進入寮國,只能出錢出槍支援寮國右翼軍隊打內戰。可是寮國右翼軍隊太衰,打不過北越軍隊,丟了大片地盤。美國人紅了眼,派出空軍猛烈轟炸邊境,企圖封鎖“胡志明小道”。雙方長期鬥智鬥勇,還發生了禍延多年的“橙劑”事件。1970年柬埔寨發生內亂,右翼上臺,封鎖越柬邊境並關閉西哈努克港。美軍和南越軍趁機殺入柬埔寨,將柬東北部的長山公路和越軍根據地打了個稀巴爛。可惜此時尼克松政府已決心從越南拔腳,不久便從柬埔寨撤軍,封鎖長山公路的力度也不斷減弱,使北越抓住機會撐住了長山公路這條生命線。
美國人都無能為力,至此越南戰爭的結局便已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