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九州配圖:五代風雲

代周稱帝

五代時期,各個王朝猶如走馬燈般快速更迭,地方政權林立,權臣弒主自立的現象屢見不鮮,國與國之間的兼併傾軋更是家常便飯。中原地帶先有朱溫稱帝建立“後梁”、李存勖滅梁建立“後唐”、“兒皇帝”石敬瑭建立“後晉”,後有劉知遠太原登基建立“後漢”、郭威取後漢而代之建立了“後周”;北邊熱鬧,南邊也不甘示弱,先後有後蜀、南唐、楚、吳越、南漢等地方政權相繼稱帝,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眼花繚亂。

九州配圖:趙匡胤黃袍加身

公元959年,五代末期,後周世宗柴榮不幸中道崩阻,其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繼位,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身為禁衛軍頭領趙匡胤悄然上演了陳橋兵變,在親信將領們的煽動和策劃下,一個黃袍加身和三呼萬歲將其推向了權力的頂峰,完成了有一次的王朝更迭,建立了北宋朝。

丹書鐵券

有這樣一個說法,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在代周稱帝之後,心有所愧,同時也為了安撫民心,在對待前朝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後代子孫時,不僅沒有斬草除根,而且是善待有加,甚至說給柴家頒發了可以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丹書鐵券。

九州配圖: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此外,熟悉《水滸傳》的朋友們,一定對書中所提“小旋風”柴進家中藏有祖傳的“丹書鐵券”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書中是這樣交代的:柴進“是大周世宗柴榮的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不過,《水滸傳》畢竟只是小說,其真實性待考。

九州配圖:小旋風柴進

那麼,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真實的史料依據呢?

可以肯定的是,丹書鐵券並非施耐庵的發明,它在歷史上確是真實存在的,而發明者就是草根皇帝劉邦,這一點可參見史籍《漢書·高帝紀》《祭遵傳》,書中稱其為“丹書鐵契”、“丹書鐵券”。高祖皇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為了嘉獎一眾開國功勳,便用丹書的形式將封賞刻寫在鐵板之上,稱其為“丹書鐵契”,然後用金匱(金匣子)藏放,並封存於石屋內,以顯示皇帝所賜富貴牢不可破之意。

實際上,最初的丹書鐵券僅僅只是一個獎賞文書而已,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有了“免死”的功能,而後延續。我國現存最早的丹書鐵券文物,是唐末唐昭宗賜於時任兩鎮節度使的錢繆[liú]的丹書鐵券,目前收藏於首都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內。

九州配圖:丹書鐵券

雖然,學界普遍認同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後有頒發丹書鐵券之舉,但筆者翻閱史料,並未見有明確文字記載。因此說,丹書鐵券確是由來已久,但宋太祖是否恩賜給柴榮後人丹書鐵券,因未見正史記載,並不得考。亦或是九州讀史不細之可能,未能廣羅史籍,期待有識者補充交流。

誓碑疑雲

除了前文所述的趙匡胤賜給柴家子孫丹書鐵券的說法廣受認可之外,還有一個說法更是撲朔迷離、疑點重重,那就是“太祖誓碑”之說。

九州配圖:趙匡胤影視劇照

《宋論.卷一.太祖三》中如是說:“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此外,南宋陸游在所著《避暑.漫抄》中也曾記載:“宋太祖於建隆三年(962)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還說:北宋歷代皇帝“皆踵故事,歲時伏謁,恭讀如儀,不敢洩漏。”直到“靖康之變”後,開封陷落,太廟之門洞開,人們方見此碑。據陸游描述,此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上刻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這和《宋論》所言倒是相符。

九州配圖:太祖誓碑

關於“太祖誓碑”的真偽,史學界多有爭議,主要原因在於在正史史料之中並未有文字所見,不論是《宋論》還是《避暑.漫抄》皆非正史典籍,不能盡信。因此關於誓碑以及誓碑內容的真實性,著實是給後世留下了重重疑雲。

柴榮七個兒子的真實下場

雖然關於宋太祖是否恩賜給柴榮子孫“丹書鐵券”以及傳說中的“太祖誓碑”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因史料有缺而難以定論,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從結果的角度來審視一下。看看趙匡胤立國稱帝之後,究竟是如何對待柴榮的後代子孫的。

九州配圖:柴榮畫像

《新五代史·卷二十·周家人傳第八》記載:“世宗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也就是說,柴榮實際上共有七個兒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因為郭威造了後漢政權的反,而慘遭後漢隱帝(末代皇帝)殺害。

柴榮第四子柴宗訓,幼年繼位是為後周末代皇帝周恭帝。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沒有殺他,而是將其降封為鄭王,並遷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安置,後來在20歲之時早早去世了,原因不詳。

九州配圖:柴宗訓影視劇照

五子曹王柴熙讓和七子蘄王柴熙誨在史料中並無更多記載,只有在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上有過一筆:“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關於柴熙誨,坊間還有一種說法是,大將軍盧琰回鄉之時收養了他,並將其改名盧璇,在真宗朝之時,曾擔任過殿前防禦使之職,甚至還被封武烈侯。

而六子紀王柴熙謹,歷史記載也是不清不楚,疑點重重。有一種說法是趙匡胤入宮後,不忍殺害尚在襁褓中的柴熙謹,而是將他賜給大將潘美作養子。而在《宋史·本紀第一》中卻是另有說法:“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戊申,周紀王熙謹薨。輟視朝。”此時的他應該才四五歲,死因不詳。

可見,柴榮的七個兒子,除了前三個被後漢所殺之外,後四個都是在趙匡胤奪權篡位之後相繼死去的,雖然不是立刻被殺,但從正史記載的語焉不詳以及去世的年紀來看,很難讓人相信是被善待而終的。

關於善待柴家後代的“誓碑”的證偽

細看柴榮七個兒子的下場,其實還是頗讓人感慨和唏噓的。這樣的結局,似乎又與一度甚囂其上的“太祖誓碑”給人的美好感覺相去甚遠,甚至是自相矛盾。果真如前所述那樣,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立有誓碑,並刻有“保全柴氏子孫”之聖訓的話,那麼柴榮的幾個小兒怎會一個比一個短命,令人百思不解。

九州想來,這裡至少有四個疑點,也可以說是邏輯上的硬傷:

其一,後周恭帝的弱冠而亡。

前文說過,柴宗訓作為後周末代皇帝,在趙匡胤代周稱帝后,便被降為鄭王並遷居房州。這樣的待遇其實並不算差,至少在外界人看來如此,沒有什麼毛病。畢竟是前朝皇帝,沒被一刀殺掉已經實屬不易了,而且從趙匡胤的角度來說,畢竟是奪權篡位,為了安撫人心,對前皇帝總得有個合適的安排。

不過,這個鄭王柴宗訓在房州剛剛活到20歲這樣一個弱冠年紀便去世了,實在是離奇。剛成年便去世,這說明了什麼?

九州配圖:弱冠而亡的柴宗訓劇照

史書裡只記載了他20歲就死了,但並沒有說他具體是怎麼死的,因何而死。當然,柴宗訓也有可能從小體弱多病,到了20歲時病死或者是得了什麼急症而亡,並不無可能。但也有更大的可能是被害死的。對於前朝皇帝,留著終究是個隱患,最有可能的作法是把他放在房州監禁起來,密不透風的掌控於視線之內。這一點可以參照宋太祖趙光義對待李後主的作法,如出一轍。從這個角度來看,柴宗訓最終20歲而亡便不再難以理解了。更何況,宋太宗因心裡有鬼,曾經多次逼迫史官修改史料細節,因此真實的歷史資訊,怕是很難搞清楚了,只能藉助常理和思辨來推斷。

其二,歐陽修所言之不知所蹤。

如前所述,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說:“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更是離奇到了天際。離奇的地方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首先,歐陽修這個大文豪,也算是北宋朝鼎鼎大名的史官,按說治學論史應該是相當嚴謹的才對,可偏偏在對待前朝公子一事上如此的草草了事,語焉不詳,不得不讓人多想。

其次,在他生活的年代,實際上離陳橋兵變發生的時間點並不算久,最多半個多世紀,按道理,他多少會了解一點這兩個人的真實情況和遭遇的。然而,他偏偏用一個“不知所終”來劃上句號,到底是為什麼呢?

九州配圖:歐陽修《新五代史》

再次,從宋太祖趙匡胤的角度來說,對於先朝皇帝柴榮的嫡系子孫,照理說絕對是他重點“照顧”的物件,對於柴熙讓和柴熙誨的來龍去脈,不可能不搞清楚,絕對不可能隨隨便便的讓他們“不知所終”。更何況,趙匡胤果真是立了“誓碑”要善待柴家子孫的話,那絕對以可以用來大書特書的宣傳標籤啊,足以收買人心,怎麼可能讓他們“不知所終”呢?

可見,歐陽修這樣輕描淡寫,是為了避談。真實的可能是,趙家皇族肯定是知道柴熙讓和柴熙誨的去向的,而史官歐陽修也大機率是瞭解其下落的,之所以不如實寫來,想必是不敢說,但同時又不想違背史官的職責和良心,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史筆。對於這一點,宋末元初的史學家胡三省也持有相同的觀點。很顯然,歐陽修不敢說出來,反而是反向印證了熙讓和熙誨這兩個小娃娃應該是被害死了。

其三,趙匡胤的“輟視朝”。

這裡我們再來說一說柴榮的第六子柴熙謹,前文說到《宋史》上記載的是:“冬十月戊申,周紀王熙謹薨。輟視朝。”這一年是乾德二年,也就是“陳橋兵變”發生後的第四年,此時的柴熙謹只有四五歲的光景,但是卻離奇早夭。和他的哥哥弟弟們一樣,他的死在正史史料中並沒有提及具體原因。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宋史》中多了三個字——“輟視朝”。

這三個字非常的耐人尋味,意思是說趙匡胤因為柴熙謹突然夭折而為他停止視朝,顯示出了趙匡胤的“震驚”和“哀悼”之情。一個刀光劍影過來的開國皇帝,因為前朝皇帝的一個四五歲小兒早夭而停止上朝,似乎“作秀”的成分更為濃厚吧。

其四,“誓碑”的隱蔽性。

如果說,“太祖誓碑”是真實存在的,那不論是“保全柴氏子孫”還是“不殺士大夫”的誓文,都是可以極大增強趙匡胤個人“聖慈帝王”光環的有力工具,為何要搞得神秘兮兮的了,跟見不得人似的呢?這一點,反正九州是百思不解。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有人故弄玄虛,刻意美化罷了。

九州配圖:隱蔽的誓碑

因此,綜上四個疑點的思辨,我們雖然不敢斷定說宋太祖趙匡胤未曾善待柴家子孫,但要說趙匡胤對柴榮的幾個孩子很好,對柴家後人很照顧,甚至還在太廟之中立有“誓碑”讓後世皇帝也要對其恩賞照顧,顯然是一個笑話,實屬子虛烏有!

需要說明的是,九州並非宋粉,也非宋黑,只是想盡量還原史料和傳說背後的真實歷史而已,不喜輕噴~

參考資料

1.《新五代史》

2.《宋史》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宣宗去世之後,大唐帝國為何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