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也是凡夫俗子,不少狀元一生都默默無聞,甚至只有個名字,生卒年月、籍貫等基本資訊都查不到。
想想也是,歷史上官員那麼多,如果這狀元沒啥特別之處,似乎也很難被正史收入其中為其做傳。憑藉兒子牛而被後世記住的狀元應該只有一個人,就是明代的王華,他兒子是王守仁,也就是陽明先生。
現在都說儒家三個半聖人,前兩個所處年代距今很久遠,直到明代才有陽明先生被尊為第三位聖人,可見王陽明的影響力,王學也從者眾多,屬於儒家最盛的一支。
轉回頭我們還是看看聖人他爹王華吧。
王華是個典型的讀書人,他明憲宗成化十七年辛丑科中了狀元,當時年紀35歲,看起來也不算大。但是,這已經是他考中秀才後的第19個年頭了,應該說是屢敗屢戰,最終一戰成名。
當年會試,王華也僅僅名列三十三名,殿試中發揮的好,被欽點為第一名。那一年,王華的長子王守仁(陽明)9歲。
本來一切安好,王華也不是個鬧事的人,但他兒子王守仁可不像他爹。在享受到兒子帶來的榮耀前,王華先嚐到了兒子帶來的禍事。1507年,也已經中了進士到京城任職的王守仁因上書得罪了劉瑾,被貶為貴州那偏遠地方的龍場驛驛丞,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政治生命終結。
王華也受到牽連,被弄到南京做了個象徵性的禮部尚書,剛到任,就又被劉瑾陷害,被迫退休回家閒居,已經年過花甲的王華還侍奉九十多歲的老母,被傳為佳話。
王守仁被貶貴州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實際上劉瑾在路上已經開始了追殺。躲過一劫的王守仁跑回南京,見到了父親,在王華的鼓勵支援下,才又上路最終到達了龍場驛,開始了悟道之路,形成了完善的心學體系。
王守仁最牛的還是帶兵多次平定叛亂,在最知名的平定寧王之亂後,王華得到訊息,激動地在自己書齋上題寫了一副對聯:任老子婆娑風月;看兒曹整頓乾坤。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讀出慢慢的自豪感,當年寬鬆的教育方式,最終成就了這個不世出的聖人。
王華政績一般,但著書修史成果豐碩,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尤其不近女色。在祁陽教書結束後,他告別一干朋友,準備回家參加鄉試。祁陽的朋友設宴餞行,有好事之徒想試一下王華的節操,特意將宴席安排在水中央的一座孤零零的亭子裡,藏了兩個妓女在裡面。吃完飯,大家都坐船離開,故意留下王華。王華見兩個女的冒出來,嚇了一跳,趕緊招呼船隻,但船早走遠,王華索性拆了扇門板渡水回來,贏得所有人的稱讚。
少年才氣出眾,中年考中狀元,晚年以兒子為榮,王華這一輩子其實啥都佔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