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
他們從苦難中並肩走來
朱元璋是古代眾多皇帝中出身最貧寒的一位。他出身於比之農民尚且不如的赤貧的僱農階層。他的童年和少年充滿了苦難,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放牛娃,乞丐,和尚,都曾是他日後成為大明帝國開國皇帝后不願提及的不光彩的往昔身份。
苦難造就輝煌。沒有那些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歲月,也不可能有朱元璋日後君臨天下的非凡結果。除此,苦難還造就堅貞如磐石的愛情。
馬秀英雖是紅巾統帥郭子興的養女,但卻是個苦出身,招贅朱元璋後,夫妻之間相濡以沫,並肩度過苦難歲月,用親身的事蹟見證了愛情的強大的生命力。
他們從苦難中並肩走來,最後到達了勝利的終點。令人感動的是:終點之後,愛情仍在繼續,歷久彌堅,歷久彌篤,使他們成為皇帝夫妻中的楷模。
苦難的童年和少年
元朝末世,天下大亂。
一是朝廷橫徵暴斂,二是民族政策失敗,導致民生凋敝,怨聲載道。龐大的元帝國就像一鍋煮沸了的開水,煎熬交困,漸漸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眼看著局勢危如累卵,元朝的皇帝不加警醒,照樣歌舞昇平,醉生夢死。
回想起成吉思汗雄心勃勃征服歐亞大陸的光輝和夢想,忽必烈信誓旦旦統一中國的豪情和壯志,這些不成器的後代子孫,他們的紈絝行徑,拙劣表現,一定會令他們祖先的在天之靈蒙受羞恥。
蒙古人征服中國之初,面對中原的肥沃土地和花花江山,曾有人不止一次向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建議,殺光這些沒有鬥志的中原人,讓他們騰出耕種的土地,成為蒙古人牧放征服世界所需戰馬的牧場。
不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為什麼沒有采取這種建議。倘若他們能夠預知自己的後代子孫是那麼的不爭氣,種族滅絕政策或許會成為真實——屠城和種族滅絕向來都是蒙古鐵騎的拿手好戲。
那種可怕的想象畢竟沒有成為現實。刺目的現實是,龐然大物的元帝國很快就度過了它的強盛期,由於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沒有說的過去的民族和解政策,僅憑著個把蒙古部族的支撐,致命的弊端早就伏下。
危險的種子經過時間的浸泡,終於釀成惡果。元帝國像是一個巨型的火藥桶,踞在熊熊的火爐上,只待一絲飛躍而起的火花,引爆這個腐爛不堪的時代。
宇內形勢如決堤江水,浩浩蕩蕩,不可收拾。放下天下大勢不提,且說想當初江蘇沛縣有一家朱姓佃戶。此家的戶主名叫朱初一,想來祖上沒讀過多少書,只以簡單的數目字給孩子命名。大概也是當地的一種風俗。
朱佃戶一家本是元朝隸於版籍的專業淘金戶,以四處淘金為營生。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淘金之旅充滿了刺激性。一提到淘金,就讓人聯想到冒險和機遇,還有令人眼放光芒的黃澄澄的金砂金粒。淘金戶的家裡一定堆滿金山,富得流油。
事實上卻非如此。載之版籍的淘金戶不但富不起來,而且一年大部分光景都緊巴巴的,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們的身份相當於皇室的專業奴隸,所淘之金上繳皇室後,所餘的部分才可自己支配。但往往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經過層層盤剝,再加上年有豐歉,到年底屬於自己的所得可憐的刺眼。太平之年勉強混得過日子,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兵荒馬亂,日子就沒指望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也是經年常事。
朱初一在沛縣過了一段消停日子。好景不長,元朝久積的弊端漸漸顯露,各地民變不斷。開始只是星星小火,後來漸成燎原之勢。沛縣原本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里,四鄉紛紛傳言蒙古人要不行了,大漢當立,引起了元朝官員的警覺,加強了戒備。
朱初一在此種情況下,淘金的日子難以為繼,課稅卻一分都不能少,為了躲避官吏的敲詐勒索,一狠心背井離鄉,輾轉來到安徽泗州。到泗州沒多久,朱初一就病倒了。一則飢寒交迫,二則灰心失望,兩相交織,老朱頭一口氣沒上來,嗚呼哀哉。
老家長死後,朱家一大家子面臨絕境。最後研究決定,分開行動,以防止餓死在一處,畢竟多個方向就等同於多了一條活路。商量好了,一家子分開。
單說朱初一次子這一支。次子名叫朱五四。他老爹叫初一,他叫五四,可笑的是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叫做:朱重四、朱重六和朱重七。另外還有老婆陳氏,兩個女兒,一家七口投奔到岳父所在的泗州東風湖畔。
朱五四的岳父陳公,可不是個簡單人物。他的身份雖是一介尋卜問卦的算命,但他的傳奇經歷也關乎家國的興亡、民族的榮辱。他早年只在鄉間走江湖,卜卦為生,後來投奔到宋末名將張世傑的麾下,參與了著名的崖山之戰。
公元1276年,元兵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小皇帝趙昰被俘,宰相陸秀夫保護著一干皇室成員蹈海逃亡。當得知趙昰被俘後,另立衛王趙昺為帝,倉皇組建逃亡小朝廷。
1279年,元兵緊追不捨,終於在廣東新會攆上陸秀夫。雙方在崖山展開激戰。最終因為大勢已去,寡不敵眾,陸秀夫揹著年僅六歲的趙昺跳下海崖,投海自盡。南宋宣告滅亡。
當時陸秀夫並不是孤身盡忠,隨著他一起跳海的大有人在,陳公就是其中一位。幸運的是,陳公跳海後沒有溺死,被海浪衝漂到岸邊,一生一死只如做夢一般。夢前還是大宋朝的忠臣猛將,夢後卻成了遺老遺民,兩邊是不同的世界。
死裡逃生的陳公不敢呆在家鄉,遷至泗州風光湖,隱姓埋名,終日只以算命打卦為生活。後來娶了妻室,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招贅了季姓女婿,成了陳家頂門立戶的繼承人。
二女兒嫁到朱家,做了朱五四的老婆。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陳公逃過大劫,一直活到九十九歲,才撒手人寰,可謂養盡天年。
朱五四來投,陳公抱以理解。因為生活都很艱辛,幫不上什麼大忙,只在湖畔為朱五四一家張羅了兩三間木窩棚,權且安身度日。朱五四感激不盡,安頓好一家人,過起了僱工幫傭的苦生涯。
定居東風湖的第二年,也就是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公元1328年10月21日,陳二姑娘又為朱家添丁續口,生下了一個男孩。
依照老朱家的傳統命名習慣,朱五四為新下生的孩子取名作朱重八。這個朱重八就是未來的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據說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木窩棚裡紅光四射。眾鄰居以為朱家走了火,紛紛拿著水桶瓢盆來救,發現竟不是那回子事,原來是朱大嫂子降生了孩兒。
四鄰大肆傳播開來,鄉里引為奇事。這種事情史書上數見不鮮,不過是歷代帝王為了神化自己的身世而憑空杜撰的,大不可信。
喜添貴子的朱五四卻歡喜不起來,這哪是添了親生骨肉?分明是多了一口爭飯吃的強盜!因此上朱五四悶悶不樂。倒是陳公看見小外孫透著靈性,非常地高興,拿出自己的體己來,多次接濟女兒女婿。
陳公過世後,那個季姓的過門女婿難以相容,朱五四無奈再次舉家遷徙。一路上顛簸流浪,乞討度日,說不盡的辛酸。這一日來到鳳陽,窮得叮噹響的朱五四再也無力搬遷了,決定定居這裡,熬過一段歲月後再作打算。
可憐的小朱元璋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日子。可是貧寒依舊,吃不飽飯說明還有些飯吃,沒飯吃才是尋常事。
有時候,小朱元璋餓極了,用鍬挖老鼠洞,捉老鼠烤熟了吃。那個時候沒工業,老鼠吃得是糧食,不用擔心工業化學汙染,因此對飢餓的小孩來說,不啻為一道美味佳餚。一次不經意中,從老鼠洞裡挖出了老鼠聚積的糧食,七八種糧食混在一起。小朱元璋非常興奮,讓母親煮了一鍋粥,美美的吃了一頓。
據說,吃粥那天是臘月初八。日後,朱元璋做了皇帝仍想起這美味的雜八粥,時常讓御廚做來吃。這就是臘八粥的來歷。
同樣是粥,喝時的心情卻雲壤之別。當我們捧著臘八粥,裡面堆滿了香噴噴的花生香米栗子,咂咂的有滋有味的品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小朱元璋的感受。估計很少有人能體味那時的苦難和辛酸。
這樣痛苦的日子一直貫穿於朱元璋的童年和少年。這段時間正是形成性格的關鍵時期,童年遭受的苦厄,少年經歷的艱辛,都會折射到將來朱元璋治理國家,處理君臣關係等重大的施政理念中。
朱元璋日後的刻薄、猜忌、陰狠、毒辣,都與他早年的這些經歷有關。這原就是不可厚非的。我們在批判、批駁或是咒罵他的種種暴虐行徑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幼年遭受過的痛苦和災難?
白眼橫加,冷嘲熱諷,飢寒交迫,絕望無助,這樣的境遇加到一個天真稚嫩的孩子身上,怎麼說都是一件殘酷非常的事情。難道還要苛責他成為皇帝之後,忘懷所遭受的一切困厄,慈悲為懷,作以德報怨的菩薩嗎?
破衲芒鞋和尚生涯
元順帝至正四年,巨大的災難接二連三地席捲了淮河流域。
先是大旱,經年累月老天沒降下一滴雨,河床瘦削,土地龜裂,莊稼全都枯死,老百姓顆粒無收,看不到一丁點希望。大路上討飯的人群絡繹不絕。沒過幾天,哀嚎遍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接著又起了蝗蟲,方圓百里,遮天蓋地,密密匝匝的好像螞蟻成堆似的餓癆一片。能吃能啃的全被蝗蟲消耗殆盡。人搶不過蝗蟲,為了苟活下去,一開始啃草根吃樹葉,後來餓極了,觀音土也爭搶吃了,墜脹而死的人不在少數。
這兩宗天災還不算,後來還引發了瘟疫,半個月的時間,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孩子紛紛死掉。
明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