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澶淵之盟定性:

表面為北宋用歲幣換合同的百年友好條約,實則喪權辱國,且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為岳飛登上歷史舞臺作出了百年前的鋪墊。

歷史背景:

自後周世宗柴榮起,中原政權便同遼國保持著南北對峙的局面,後宋宋高祖兵敗高粱河,太宗慘敗逃往涿州保命。從此宋遼之間攻守之勢互易,北宋對遼形成長期防守之勢。

二十餘年後,既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以收復瓦橋關等關南地區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攻定州 破雲州,遼軍巧妙走位,雖孤軍深入,但已到黃河北岸的澶州,大遼兵鋒直指北宋帝都開封府。

宋朝廷慌亂無策之際,主和大臣王欽若、陳堯叟等人主張遷都升州(南京)、益州(成都),加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

此千鈞一髮時刻,宰相寇準在楊嗣和楊延昭(楊家將中的楊六郎)等人的支援下陳明利弊,力請真宗親自領兵前往澶州抗遼,真宗被迫北上。

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宋軍士氣大振,射死遼軍主帥蕭撻凜。

至此,遼軍攻勢逐漸頹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然遼軍孤軍深入,補給線綿長不斷,已成強弩之末。

一心媾和,錯失良機,皮室軍安然北撤,收復幽雲無望,北方門戶洞開百年:

至此,澶州城下宋軍逐漸掌握主動權,在此背景下是戰是和同時擺在雙方廟堂之中。然宋真宗一心媾和。

楊延昭等人上疏,建議“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之言均未被採納。

北宋朝廷錯失聚殲二十萬遼軍精銳的大好良機,遼國數十萬皮室軍精銳放虎歸山,幽雲十六州自此和宋無關,河北門戶洞開,北宋都城開封府時刻處於北方遊牧民族兵鋒之下。

宋遼議和,澶淵之盟具體內容:

遼太后蕭燕燕自知難以取勝,遂主動遣使議和, 而也正是趙恆的心願,所以當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歡窮兵黷武,願與契丹達成和解。遂派 曹利去遼營談判議和細節,最終達成協議: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4.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注】筆者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第二條中“遼放棄瀛、莫二州”這一條款,並非遼國割地,而是瀛、莫二州乃後周世宗柴榮以武力收復的關南地區,中原王朝已收復近百年。

澶淵之盟的達成, 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從此兩國開啟長達百年的太平歲月。 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大眾忽視的史實:

五年後,即公元1009年,蕭太后病死。公元1011年,就在蕭綽去世後的第十五個月,韓德讓也隨之去世。接著,遼政權內部又開始發生分裂,遼再也無力大規模興兵南下。

直接後果:

北宋朝廷從此更不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了,中原門戶百年洞開, 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戰去兵”,禁軍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對抗西夏的狄青部隊)。

從而間接導致了公元1125金軍圍攻汴梁,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 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這一歷史的發生,康王趙構南渡,建立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權,民族英雄岳飛登上的歷史的舞臺。

3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太平天國的奇葩制度,除了天王,都是單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