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根據《民法典》的指示,我國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是20週歲,對於這個規定,其實很多父母都認為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是個孩子,孩子讀書的階段,結婚實在是太早了,就連她們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不會去考慮結婚這個問題。可是在古代,卻是另一種現象,女子一般都在十四歲左右就結婚了,如果再晚的話,那就屬於老姑娘了,要是超過了25歲,那就基本嫁不出去了。
這就讓人產生了一定的好奇,為什麼古代的女性這麼早就結婚?
要知道,畢竟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小丫頭,雖然大家都說女性比男性早熟,但實際上還是一個孩子。這麼早結婚,如何保證夫妻生活,又如何教育孩子。其實,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古代人又不是傻子,他們只是被逼無奈而已。
第一個原因就是壽命短,我們應該都知道,在古代,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醫療水平,都是比較落後的,所以很多人都活不久,當時的平均壽命應該也就只有四五十歲。所以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壽命其實不長,而為了能夠繁育下一代,他們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去提前完成結婚生子這件事,這樣一來,女性的結婚年齡自然就被提前了,所以出嫁的年齡才會這麼的小。
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口問題,在古代,戰爭是常事,一旦發生戰爭,那個地方的人口肯定是銳減,所以為了恢復人口數量,促進經濟的發展,朝廷就會發布一些法令,要求女性早點嫁人。而在漢朝的時候,劉邦統一天下後,發現人口稀薄,就頒佈過這種法令,要求女性15歲之前出嫁,否則就需要繳納人頭稅,這個人頭稅是很貴的,對於窮苦人家的女兒來說,為了不交這個人頭稅,肯定是早早的就將女兒嫁出去了。
這最後一個原因,大家肯定都知道吧,那就是古代的女性地位很低。這點在很多的古裝劇中應該都有體現出來,當時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的,那時的女性就像是一個生育工具一樣,就是為了給人傳宗接代的,如果生不出兒子,那地位就更低了。所以古代才會有很多的童養媳之類的,其實就是為了傳宗接代搞出來的,古代人的想法就是,能夠養到十四五歲就差不多了,再養下去就是賠錢貨了,還不如早點嫁出去,反正是早晚要嫁人的。
所以究其原因,古代女性為什麼這麼早就嫁人,其實都是被當時的封建社會所逼迫的,如果古代的社會像現在一樣,醫療發達一點,生活條件好一點,思想不要這麼落後,戰爭少一點,那麼當時人類的壽命就不會只有四五十歲,也就不會出現女性早早嫁人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