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期間如果論精神力作戰,習慣了鼓吹精神勝利法的日軍絕對能進前三,被武士精神武裝的日軍經常會在作戰中發動板載(萬歲)進攻,特別是在太平洋後期的作戰中他們無疑是讓盟軍棘手的存在。而且作戰中日軍也是以被俘虜為恥辱,因此在二戰的時候日軍被俘人數並不是很多。

正在衝鋒的日軍

據不完全統計,在二戰中,和喜歡打不過就投降的各國相比、日軍在戰爭中自始至終被俘的數字微乎其微。從緬北會戰(滇緬戰爭)的資料結果來看,日軍的被俘者和陣亡者的比例在1:120,而英美盟軍則是4:1(果然皿煮盟軍),在很多西方人的認知來看,每當部隊中的傷亡達到部隊總人數40-50%以上,那麼選擇放下武器成為俘虜也是天經地義之事。但在日本人眼裡放下武器投降簡直是不可能的,他們要戰鬥到最後一刻甚至到了本土決戰的時候,日軍高官們也是用”即使用竹槍也要擊退來犯之敵”來表明自己“全民玉碎”的決心。

那是什麼原因讓日軍這麼抗拒被俘虜?

實際上,與其說日軍抗拒被俘虜,還不如說在日軍的字典裡面就沒有俘虜這個詞,那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日軍寧死也不當俘虜呢?

雨田君認為是兩個方面:日本軍部的迷惑,以及日本武士的歷史原因。

在瓜島發動板載衝鋒的日軍

首先是,日本軍部的迷惑

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英法的治外法權經濟走上獨立並迅速發展。與國際地位提升相提並進的是日本在所謂人種領域上的先進理論,和德國宣揚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一樣,日本人在大川周M和加藤弘之等人宣傳下,一直鼓吹大和民族才是亞洲的優等民族之類的話。

東條上等兵後面的正是大川

而這些所謂的民族定論,讓招核男兒們認為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保護文明和統一亞洲的歷史使命。故而這樣讓很多日軍士兵已被低等民族的人俘虜為恥,因為他們根本看不上其他民族的人。

早在20年代出版的《日本文明史》一書中就明確指出日本的思想是“全亞洲思想的代表”,只有沒有被其他民族和西方列強徵服過的日本才能“適於擔當起亞洲思想及文明的保護者”。甚至陸軍省在1934年的檔案中還赤裸裸地展示出了“戰爭將帶動日本的發展”之類招核的話述,在不斷的蠱惑人心。似乎只有日本才是當時亞洲的解放者。

自信心爆棚的日軍的飛行員

而在這個指導思想下,日本的軍部對於軍人的教育是——軍人為了理想而戰,真正的軍人應該是在戰場上馬革裹屍為榮。事實上在日本當時狂熱而又優越的群眾面前,這個定論得到了很多底層士兵和民眾的呼應。到了二戰開始之後佐佐木良美戰死在新幾內亞留下的遺囑是“敬拜天命踴躍登上仕途此乃男子生平之願。”神風特攻隊在戰爭後期與美軍飛機同歸於盡⋯⋯也在證明軍部對於這些日本普通士兵的們的洗腦是有多徹底。

被軍部蠱惑的日本神風特工隊

當然也能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日本軍部是多麼的無恥,利用日本民眾的熱情,蠱惑他們成為了對外侵略和擴張的急先鋒。在軍部的說辭下,很多日本士兵覺得他麼你是為理想和事業去奮鬥,為了理想而死是忠於理想,而被敵人俘虜則代表自己的理想被踐踏,因此這也是為何日本人不願意做俘虜的原因。

日本在戰時的宣傳海報

其次,是日本的歷史原因

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忠誠是日本人最注重的德行,這也是他們武士精神的核心所在, 正常而言如果一民族最重視的品質是什麼,其選擇的死亡觀念就會融入什麼,就會為了這個理想獻出生命,中國人素來“以人為富,以義為貴”所以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仁”而捨生取義。

所以日本人也會為了自己所謂的忠誠而選擇獻出生命。

古代日本武士圖

日本人的忠誠是對於自己的天皇,在二戰中誠孝天皇則是日本軍人的夢想,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讓這些日本人認為,如果成為俘虜就是對於天皇的不忠,因此他們為了自己的忠誠會選擇頑抗到最後,來實現他們所謂的忠君愛國=理念,而為了忠而死,則會被人稱道,而日這種“忠”本位的理想,在二炸那種更是被一些戰爭販子扭曲運用,荒木貞夫等人主張的

宣傳皇道本位思想的額“皇道派”更是瘋狂至極——甚至想透過二二六兵變來實現他們極端的目的。

被“忠”迷惑的二二六炮灰們

雨‍田君說

日本民族中的——忠思想,在二戰的軍部的外解之下,成為了日本扭曲招核精神的來源,而被這些精神武裝的昭和男兒們也變得很極端,在二戰初期爭先的捨生取義,因此那個時候抓到的俘虜幾乎沒有。而到了戰爭末期,當日本窮途末路,這些招核男兒們發現自己所在並非最強,鼓吹的民族優越論也是不堪一擊,這讓信仰崩塌的招核男兒們一下子陷入迷茫,最後被俘人數也越來越多。也不得不接受自己戰敗的命運。

誠然日本這個民族的“忠”思想和永不放棄的堅韌性格值得敬佩,但其民族中的缺陷,加上軍國主義的洗腦,讓他們在世界各地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名,而且這種裹挾了所謂的“忠”思想,卻行齷齪之事的二戰日軍,實際上也不配“忠”這種的最初含義。

— the end —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