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1400年,位於明帝國南部的安南國發生了內亂。身為外戚的胡氏透過各種政治手段顛覆了陳氏的統治地位,並取而代之建立起了胡朝。同時,胡氏政權的締造者胡季犛冊封自己為安南君主,此舉極大刺激了明皇的神經。

不久之後,胡季犛還派兵襲擊了明軍護送陳天平返回安南的行軍隊伍,並私自將後者處刑。為了報復胡氏政權,明廷發兵大舉南下,進而徹底消滅了胡氏政權。

但是為何在戰爭結束之後,曾經與明軍"並肩作戰"的安南百姓卻反對明軍及明廷產生了敵意呢?

上圖——冊封自己為安南國王的胡季犛

一、明軍南下伐胡,被安南百姓視為正義之師

在明廷發兵南下前所頒佈的"討賊檄文"中曾經明確指出,此次明軍南下攻伐安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便是為了報復胡氏擅殺陳天平及明軍將士的行為;其二便是幫助安南人剷除胡氏政權並恢復陳氏江山。對此,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的張清濤碩士在《論明成祖對安南政策的轉變及安南之役》一文中曾經提到:

···在明軍剛剛進入安南境內不久,便遭到黎季犛軍隊的伏擊,陳天平被截殺。訊息傳至京師,明成祖大怒,謂成國公朱能等:"蕞爾小丑,罪惡滔天···此而不誅,兵則奚用!"。安南此次騙擊陳天平事件,是對明成祖自尊心的極大挑戰···

上圖——主張討伐安南國的明將朱能

胡氏政權自建立開始,就一直遭到地方百姓的厭惡。自從陳朝滅亡後,安南的局勢就因胡氏影響力的擴大而愈發動盪起來。百姓都期盼著和平環境,但卻不可避免的被胡氏捲入了戰爭之中,胡氏政權自然會失去民心。因此當明軍即將南下的訊息傳到安南國境內時,立刻就得到了安南人的支援。

在安南百姓的幫助下,明軍不必擔心因對安南地區地理環境的陌生而影響戰鬥力。並在當地百姓的引導之下,很快就尋找到了胡氏政權的主力部隊,並將其擊潰。

毋庸置疑的是,明軍能夠在徵安南之役中快速取得勝利,與其"正義之師"的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當地百姓看來,明軍宛如"救世主"一般,自然會傾盡全力幫助其擊敗奪取政權的胡氏家族。而這,就是古代中國人所常常提及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人和"。

不過在戰事結束之後,明軍並未遵循先前的承諾恢復陳氏家族的統治地位。而是以陳氏後代已經絕嗣為理由,宣告安南地區將成為明帝國領土的一部分。正是這一舉動,讓明軍頓時喪失了"正義之師"的身份,為後來明軍與地方百姓關係的惡化埋下了伏筆。

上圖——供奉陳氏先祖的宗廟

二、明廷不願退兵,被當地百姓視為侵略者

然而在戰事結束之後,安南人並沒有看到明軍像預想中的那樣盡數北歸。雖然主力部隊已經在張輔的帶領下退入了帝國邊境地區,但仍然有數量不菲的明軍將士駐紮在安南國境內。此時明軍的身份就發生了改變,即從先前的正義之師被當做了侵略者。

當地百姓為了驅逐明軍將士,不僅消極對待明廷在此設立的行政機構所頒佈的政令,而且還採用武力的方式襲擾明軍。雖然被武裝起來的百姓戰鬥力和規模都不及擁有軍事素養的明軍,但接連不斷的襲擾仍然讓明軍感到十分吃力。想要徹底消除隱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實際上從明軍與安南百姓進行武力對抗之日開始,就註定明軍在此無法長久駐紮了。戰爭是仇恨滋生的土壤,明軍不斷鎮壓當地百姓的反抗,所能夠獲得的結果就只能是規模更大的反抗。

而明廷一直在戰爭結束後將這裡視為自己的領土之一,自然不可能像對待敵人那般對待當地百姓。這也就意味著,明軍與當地百姓的鬥爭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停止,而是會一直持續下去。正是因為如此,後來的明宣宗才會選擇以撤出安南地區,換取與安南人和平相處的方案。

上圖——身披重甲的明代將士

三、明廷新增設的行政機構並未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

在明軍生擒胡季犛並滅亡了胡氏政權後,永樂帝隨即派遣文官前往安南國境內。並按照明初定製建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其管轄整個安南地區。隨著幾批文官的先後抵達,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已經能夠進入正常的執行狀態。

上圖——控制了安南國的永樂帝

但是問題在於,當這些文官抵達安南國境內後卻並未遵循永樂帝的旨意安撫當地百姓,而是透過自己的特殊身份為自己謀取私利。同時這些官員認為安南百姓的身份是"被征服者",與帝國百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因此也激化了明人與安南人之間的矛盾。

面對正被日益激化的矛盾,負責統轄當地的明朝官員並未採取懷柔政策予以消除,卻採用了其他更為極端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即武力。當軍隊也被捲入其中之後,事件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明人和安南人之間的矛盾就變得愈發激烈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同樣也成為了明宣宗執意決定撤回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一個主要原因。

上圖——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管轄範圍

四、 結語

從張輔統領明軍主力北歸之日起,安南國內部就爆發了與明軍的衝突來看,安南百姓對明軍的怨恨已經在明軍主力北歸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而之所以選擇在此時發難,主要還是忌憚明軍主力強大的戰鬥力,以及張輔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

即便當時明軍仍然在安南境內屯有大量駐軍,但是這些駐軍卻並無法在與當地武裝力量的對抗中佔據上風。無論是明代的官修史料,還是安南國所遺留下來的史料文獻,都明確記載了雙方不只一次爆發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而這些武裝衝突,大多以明軍失敗而告終。

明軍之所以會先勝後敗,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於已經失去了當地百姓的鼎力支援。失去了人和地利的明軍,又如何能夠鞏固在安南的地位?明廷又如何能夠維持在安南地區的統治呢?

參考文獻:

【1】《論明成祖對安南政策的轉變及安南之役》,張清濤著

【2】《明實錄》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革命烈士于化虎一個人深入敵營,在訓練場上埋地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