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和現代的戰爭中,時常會出現巷戰這樣的情況,並且,巷戰很有可能給戰局帶來扭轉,舉個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蘇聯軍隊透過巷戰等手段,消耗了納粹德國的力量,同時拖住了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步伐,而蘇聯也得以利用這個時間差進行戰爭方面的籌備。最終,讓第二次世界大戰迎來了轉機。
奇怪的是,在古代戰爭中如果城市被攻陷以後,守軍一般會選擇放棄這座城市,並不會堅持在這座城市巷戰,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圖片:城市被攻陷劇照
一、主觀方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這兩個方面來解答。
1、單兵能力
首先,在古代戰爭中,封建軍隊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不比老百姓好多少,比如說,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推行過一種叫做府兵制的制度,就是讓士兵平時在家種田,等到冬天的時候上部隊進行訓練,國家打仗的時候,就需要這些軍隊衝鋒陷陣。
從這個屬性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這些府兵的軍事素養絕對不比小老百姓強多少,換句話說,府兵制的本身和現代的民兵組織情況是很類似的,戰鬥力也未必比民兵強多少,所以,如果城市被攻陷了,指望這些和民兵戰鬥力差不多的人,來和敵人進行較量的話,未必能夠起到多大的阻擊作用。
圖片:士兵作戰能力劇照
2、價效比問題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現在民兵的培訓內容之一,就包括訓練民兵和敵人進行巷戰。但是,現在和古代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古代社會處於冷兵器的狀態,讓民兵和敵人巷戰,其實等於讓這些士兵白白犧牲。
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來說,對於這種情況,往往會選擇將自己的部隊帶走,去和其他的兄弟部隊進行匯合,這樣做的意義要比巷戰高得多。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而且,古代戰爭之所以能夠發揮戰鬥力,原因在於古代的戰爭講究陣法,所謂的陣法,就是騎兵和步兵之間互相協調進行戰鬥,同時,古代也存在大量的攻城器械和其他方面的戰爭器械,有了這些器械的幫助,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
圖片:城內計程車兵們劇照
其實,器械影響戰鬥力的局面,在現在依舊沒變,畢竟,坦克部隊的戰鬥力,主體要比步兵強太多,當年日本人的騎兵進攻蘇聯的坦克部隊,結果畫面非常讓人尷尬。
如果沒有這些器械的話,那麼士兵也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朝末年的時候,明朝的1萬多軍隊可以追殺數萬農民軍,這原因就在於,明朝的軍隊擁有陣法和工程機械的助力,而農民軍卻是一群烏合之眾。
但是,如果讓單獨的明軍士兵和單獨的農民軍士兵正面決鬥的話,結局是截然不同的,因為,農民軍和明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相差無幾。
從這點來說,讓士兵進行巷戰的話,其實就意味著讓資源白白浪費,所以千言萬語一句話:價效比方面十分不合適。
圖片:攻城劇照
二、客觀方面當然,除了剛才說的這些主觀原因之外,還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導致將領不能讓自己的部隊從事巷戰。
1、敵人縱火
巷戰是真刀真槍的較量,並不是玩網路遊戲,因此,即便守軍方面想和敵人進行巷戰,而敵人方面講究兵貴神速,也未必會奉陪。
戰爭也是時間方面的爭奪,所以敵人也需要考慮速戰速決這個問題,其實,現在能夠打響巷戰,主要是因為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築物成為了建築的主體,但是在古代的中國,並不存在這樣的現象。
古代的建築主要以木質為主,這就意味著:即便守城的軍隊想和敵人巷戰,敵人也未必有耐心與守城的軍隊巷戰,敵人對付守軍發動巷戰的手段很簡單,那就是在城裡放一把火。
只要這把火放下去,幾乎整座城市就會消滅在煙火之中,準備和敵人拼死一搏計程車兵,很有可能還沒等遇到敵人,就被敵人放的大火給活活燒死了。這種犧牲是最沒有意義的,所以古代的守城將領考慮到這一因素,也不能夠讓底下將士去做白白的犧牲。
圖片:士兵葬身火海中劇照
2、士氣
此外,在古代任何朝代、任何軍隊裡,幾乎都存在逃兵這樣的物種,當然按照現在的觀點來說,當逃兵是可恥的,但是,在古代當逃兵不能簡單的理解成可恥。比如給隋煬帝這樣的暴君當兵,當逃兵絕對光榮。
其實,古代計程車兵很多都是封建統治者抓壯丁的時候抓來的,本身未必願意給封建統治者賣命,所以,如果軍隊的建制儲存完好,這些壯丁還能夠出於應付朝廷的旨意,乖乖在軍隊裡面服役,如果需要這些士兵打巷戰的話,作出的選擇很有可能就是溜之大吉、逃之夭夭。
古代歷朝歷代都存在逃兵的現象,統治者們為了解決逃兵的現象可謂煞費苦心,宋朝的時候為了防止當兵的逃跑,於是在士兵臉上刺字,當兵的即便是跑了,以後臉上的字也會說明他是一個當兵的人。
從這可以看出,在宋朝的時候當兵非常不光榮,甚至還是一種可恥丟人的象徵,也反映了為什麼宋朝在對外戰爭中經常吃虧,畢竟當兵都屬於混日子的心態。
圖片:在臉上刺字劇照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甚至採取類似對待農奴那樣的方法,專門設立匠戶制度,透過戶籍制度,將當兵這個職業和明朝百姓身份進行了繫結,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去當逃兵。
總而言之,古代皇帝在為了逃兵的問題而想出了很多種方法,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指望當兵的主動打巷戰是非常不現實的。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