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第一個讓中國統一的皇帝,因為其晚年焚書坑儒、強令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殉葬,修築長城等弊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最終在六國貴族的反撲下,紛紛揭竿而起。也正因為這一點,他被許多史學家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但是,瑕不掩瑜。晚年的弊政也無法掩蓋秦始皇一統六合,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郡縣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確立皇帝制度的豐功偉績。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深深融入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大一統思想。
除了政治上的豐功偉績之外,秦始皇也在不經意間為建築學提供了豐碩的成果。萬里長城,秦兵馬俑等作品都是至今都令國內外人士讚歎不已的國家寶藏。尤其是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以後,裡面出土的各種文物讓人讚歎不已。
1980年12月,考古學家在整理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實物時,發現了一個斜躺在土裡,已經沉睡千年的青銅部件。當小小的刷子揭去它的神秘面紗時,考古學家堅決地斷定,這就是一件無價之寶。於是,連夜將其發掘出來,連帶著,專家們還發掘出了三千多件青銅部件。之後專家們就開始研究和拼湊,並幾年以後終於讓銅馬車恢復了原本的面貌。銅馬車一經問世,就引來了海內外人士的驚歎。
考古學家在這次工作中,一共拼湊完成了兩套秦銅馬車,一套是立車,另外一套是安車,這兩套馬車都是以1:2的比例製作而來。雖然比真實馬車少了一半,但是,透過它們也能夠看到秦朝時期的青銅冶煉和雕鑄技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多專家想不明白,為什麼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那麼高超的生產技術。
其實,早在我國的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對大規模礦井的開發技術了。春秋時期,各國紛紛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變,開始逐步提高生產力。在這一過程中,製作青銅部件的工匠們逐漸掌握了合範法、失蠟法、模印法以及鑲嵌法,並將這些技術運用戰爭用器和日常器具的製造過程中。所以,秦朝的工匠能具有這麼高的生產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這兩架秦銅馬車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呢?
秦銅車馬的鑄造技術非常高超,無論是馬匹、韁繩還是轡繩都給人一種逼真的感覺。兩車上的各種紋路展現非常真切,車體下面的圖案用了堆繪技術,這個技術的好處在於它能夠讓車身的畫面立體感十足,也能夠讓整個馬車給人一種鮮活生動的感覺。這樣的製作技術在秦朝之前其他的青銅器裡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更令人驚歎的是兩幅銅馬車是可以憑藉和拆分的,這是因為,工匠們在製造過程中,還使用了空心製作工藝,這個工藝設計讓銅馬車組裝以後不會有縫隙出現,這才能夠讓千年之後的考古專家們能夠有能力還原真實的馬車形態。
立車和安車有那麼多共同點,那麼作用是不是一樣呢?並不是這樣。
根據史料記載,“又有戎立車以征伐”,這說明,立車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皇帝親征,抵禦外敵。立車之上,駕車的御官俑戴著和象徵秦兵的雙卷尾冠,穿著當時流行的長襦,腰中佩戴短劍,手中牽著韁繩,跪坐在立車的車前室裡,栩栩如生。工匠們在製作這位千年之前的皇帝御用駕駛員小哥哥時,採用了彩繪技術,透過精細的技術讓御官俑面板的質感顯得格外突出。
除了上述奇特的地方以外,立車上面有一把傘,這把傘的構造非常給力。它的結構很複雜,無論是傘面還是傘柄都是用青銅鑄造而來,傘面和傘柄連線的地方用了青銅齒輪。有了這個齒輪以後不僅能夠讓傘骨撐開,還有支撐傘面的效果。
這把傘的傘柄下面還有活栓,活栓可以讓傘柄和車身連線在一起,這也就是說傘可以從馬車上拆卸下來。在傘柄下面有一個環扣可以開啟,開啟後有一段尖銳的部分,這個部位可以插在地上。也就是說,這個傘拆卸下來以後還能當作地撐傘來使用。
不過,這些都不能算什麼,傘柄可以拆卸,採用的是中空鑄造,還可以往傘柄裡面放入刀劍。把傘柄拆下來以後,傘面能夠當作盾牌來使用。這樣的設計讓這把傘成了“千機傘”,裡面的機關不但能夠自衛,還能攻擊他人。
如果這把傘在現代技術下生產出來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這樣的技術,這就非常令人驚奇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安車。
安車,坐乘,若今小車也。
安車是古代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乘坐的用於休息的小車。工匠們在製作安車時,為了彌補安車在打造過程中出現的修補痕跡,延緩安車的老化過程,特意採用了堆繪法繪製,在安車的車身上畫出了夔龍夔鳳紋,流雲紋和幾何紋等突出帝王氣勢的花紋。
另外,在安車的門扇與門框、窗扇與窗框的連線過程中,工匠們採用了活頁的結構,尤其是在連線銅車馬的鞍具的過程中,採用了子母扣加銷釘的方法,增加了車馬的活動空間。
如果你認為這兩副銅馬車就是秦朝製作技術頂級的體現,那就錯了。這不過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秦國的能工巧匠們使用的眾多精巧機械技術中比較普通的一個。而這樣的技術,正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資本之一。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到河南新鄉的古博浪沙。曾經的韓國貴族後代張良帶大力士在此埋伏。當大力士扔出120斤的大鐵錘時,一下子擊中了一座秦皇車駕。史書記載,車馬當場傾倒,御者血濺當場。不過,秦始皇車隊有30多輛車,大力士打中的只是一輛偽裝的。
按照秦始皇兵馬俑裡出土的銅車技術來看,當時秦始皇東巡所乘坐的一定是防禦性很高的安車,並且同樣暗藏各種機關。即使大力士當時擊中秦始皇車駕,估計頂多撞翻車輛,必定不會讓年少力強的秦始皇受到太多傷害。所以在看到出土的銅車馬以後,有人會說:這東西跟現在總統的“空軍一號”似的,不但防禦高,而且技術先進,難怪張良刺殺失敗。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千古詩仙李太白的詩歌,將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如滔滔黃河水一樣,一覽無餘。看到這裡,我們還應該覺得秦始皇是個暴君嗎?
正如前面提到的,隨著秦始皇時期的各種文物被發現,其實,現在我們對秦始皇的評價已經越來越中肯了。因為沒有秦始皇他統一六國,我們也許會像一些滅亡或衰落的文明古國一樣,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
正因為秦始皇為我們熔鑄的大一統思想,我們雖然曾經歷經動盪,但是許多人都會為了統一而努力。可以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秦始皇做事情有些殘暴,但是他的政績和歷史影響真的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