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晉楚爭霸的戰爭中,以鄭、宋為代表的小國紛紛被捲入其中,兵禍不斷,人民生活悲慘。晉勝稱霸,則以前依附楚的諸小國轉而附晉,可是楚國並不肯善罷甘休,所以就要找這些小國的麻煩。而這些小國哪裡是楚國對手,只好背晉附楚。晉國知道了,同樣不會善罷甘休,也要找這些小國的麻煩。所以,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最厭惡戰爭的便是這些小國家。

據學者們統治,在七八十年的晉楚爭霸過程中,鄭國遭受的戰爭最多,達七十多次,宋國其次,也達四十幾次。在爭霸戰爭中,小國對於霸主國主要負有兩項義務:一,出兵車從霸主國征伐。二、以納貢的形式給予霸主國經濟資助。這兩項義務,極大地消耗了諸小國的國力,以至於“易子而食”、“折骨而炊”。所以,這些小國家對於彌兵運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春秋歷史上兩次“弭兵”運動都是由宋國大夫發起的。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宋大夫華元向晉、楚兩國國君提出了“彌兵”的倡議。此時,晉、楚兩國勢均力敵,誰也不佔據絕對的優勢,面對這樣的倡議,心中雖有不甘,但總不能直接拒絕,只好違心答應。兩國各派出代表到宋都會盟,訂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但這盟約只維持了三年,就被楚國撕毀。晉楚兩重新交兵,爆發了鄢陵大戰。

在鄢陵之戰十四年之後,宋國大夫向戌重提弭兵之議。向戌與晉國執政趙武、楚國執政屈建都有交情,便乘機說服兩國息兵停戰。其時,晉國國內六家世卿忙於內鬥,無暇外顧;楚國則受新崛起的吳國牽制,不敢輕舉妄動,也都有息兵停戰的意願。公元前546年,晉、楚、魯、宋等十四國大夫在宋都商丘會盟,約定晉楚兩同做霸主,雙方的僕從國向兩國同時進貢,晉楚兩國共享霸主利益。

弭兵大會之後,戰爭減少,中原地區維持了約五十多年的平靜。但晉國的內部問題日趨嚴重,國家主權逐漸由公室移到幾個氏室,進入一個蛻變時期,直至分裂為三個國家。所以弭兵之會後不久,晉國便退出了爭霸戰場。在對於楚國來說自然是極好的機會,卻不曉得在他的東鄰有一個強國悄然崛起,那便是吳國。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3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愛打仗,騎馬上戰場!有的名留青史,有的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