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桑。遠人盡有如歸樂,知是唐家全盛時。

對於唐朝,很多人應該不陌生,它常常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中極為輝煌的一個階段,那種萬國來朝的場景應該是後世難以複製的,尤其是中國文化的興盛也是讓人們羨慕的,至今對於唐朝前期的評價也多為中肯,雖然自唐中期以後,不斷走上了下坡路,但它確實在歷史上有極為突出的貢獻,至今日本的許多習慣仍然是來源於對唐朝的學習。

但是,在唐文化極度興盛的前提下,人們卻對於明朝懷念居多,對於唐朝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回憶。相較於唐朝,明朝反而更讓人們對它昔日的歷史充滿了好奇,雖然說已經有多種關於明朝歷史的作品出現,但人們的明朝情結並沒有消散。

1368年,出身貧苦的朱元璋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一統事業,建立了大明王朝。就其古代歷史來說,明朝的開國君主應該是真正出身於底層,最終成功改換門楣的成功案例,但就這一點來說,它應該算是歷史上極為突出的一個例子。雖然說人們對於明朝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有許多極為突出的貢獻,經濟、文化等等都對後世影響巨大;也有人認為明朝的君主們在後期多為碌碌無為之人,甚至於一度出現權臣專政的局面。大明也在這兩種聲音中被裹挾評價。

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對明朝充滿了懷念,其中必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明朝祖訓有: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之說。人活一口氣,很多人常常會說自己怎樣厲害,但是骨子裡的奴性讓他們很少堅持。但是在明朝,也確實做到了這些,此前為了安撫眾多勢力,不管是漢朝還是唐朝,都有公主和親的先例,但對於明朝來說,並沒有如此,尤其是不賠款、不割地之說更是朱元璋對後世子孫的告誡,也許是前代王朝的教訓太過深刻,他才會對這些尤為在意。而且明朝素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永樂皇帝曾將都城遷至北京,本身就是為了處理北部的蒙古侵擾,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對於君王死社稷之說,崇禎皇帝之例便是典型,雖是亡國之君,但還是有著自己的氣節。也許是這份氣節讓人們對於明朝能夠高看一眼。

其次,明朝是中原漢人推翻元蒙遊牧民族統治建立的政權,將歷史的主線重新撥回到正統之中,結束了蒙元時期漢人被統治者歧視和奴役的歷史,就這一點來說,明朝確實在歷史之中頗有意義,雖然之後還是被清朝所沿襲正統,但真正結束明王朝的卻還是李自成等一眾漢人。因而就正統性來說,明朝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還有,在經濟上明朝也有自己的輝煌之處。永樂皇帝時期派遣鄭和下西洋,雖然說是勞民傷財之舉,但在一定程度也拉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明朝雖然實行海禁,但是此一時期還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使得經濟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明朝時期,各種經濟作物的引入,比如馬鈴薯、玉米等的傳入,不僅解決了當時的糧食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有不少新的手工業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而政治上,明朝的制度體系進行了一次大的革新,使得皇帝的中央集權有了極大的加強。不管後世的權臣們怎樣鬧騰,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皇帝的任命,在這一點上來說,應該算是制度體系的一大進步,此前的多個王朝均出現了權臣左右皇帝的局面,唐朝也是深有此的影響。因而在制度體系上來說,明朝更有自己的優勢。但奈何明後期的幾位君主不作為,但儘管如此,明朝還是依舊苟且了百年之久,可見其制度之優勢。

而在文化上,自然不必不多,後世經典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便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直至今天依然被人們奉為佳作。不僅僅如此,明朝調動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從多方面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包括類書、政書、叢書、文集、總集、字典、詞典、書目等等,至今流傳後世的許多作品深受重視。而且在思想、戲曲、詩文等方面,明朝均有一定程度的建樹,確實也算一個極為繁榮的階段。

而且,明朝距離今天的時代較近,更容易被人們所瞭解,相較於唐代靠一些出土文物以及基本經典典籍之外,能夠看到的東西更多,人們總是會睹物思人,自然也就會對明朝有所懷念。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清朝的影響,人們常常會將明清比較發展,或許是清朝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太深,畢竟清朝直到今天也只是滅亡了百年之久,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提起清朝,自然會聯想到明朝。自然人們對於明朝更有親切感。

明朝也好,唐朝也罷,它們都是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之中十分重要的階段,對於它們的各種評價,也只是後人之談,或許在當時的時代裡,它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光輝,與其爭辯是非,倒不如將它們豐富的文化展現給更多人,讓人們對於它們的瞭解更加細緻與明確,而不是各種揣測。

2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北宋好皇帝另一面:庇護寵臣、監視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