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朝歷代,貪腐事情都是比較嚴重的,當然明朝也不列外。
在明朝俸祿有單獨的一種計算方式,就是先計算出官員需要多少糧食,然後按照這個總量折算成具體的金銀,發放俸祿的時候是以金銀髮放。即使官職發生了變動,雖然俸祿也會隨之增減,但是比例就一直沒有更改過,1兩黃金就是能換10石糧食。在初期這種方式還算是比較公平,官員們也都沒什麼反對,可是在明末的時候,大量的白銀從西方引進過來,一旦銀子多了,那時候的銀子就不像現在這麼值錢了,糧食的物價提高了,但是固定的俸祿還是發這麼多銀子,導致了他們的錢越來越少,所以開始了貪腐之路。
明朝高官貪汙要比官宦太監們的貪汙嚴重的多,而且還會對國家造成更大的損失。
在明朝,太監的貪腐往往都是簡單直接的,要麼就是吃拿卡要,要麼就是明著收受賄賂,如果要查,很容易就會發現。然後就會被遭受刑罰殺頭,這時所斂財物也能追回不少,減少了國家損失。
但是朝堂上的高官如果要貪腐起來,那會改變時局和命運的。
有人對明朝海禁褒貶不一,可是海禁能成功,還有這麼一個說法。
宦官太監掌管市舶司,先是明著收受小賄賂,稅收少了一半也不誇張,但是國庫至少還有一半的收入。
而高官的做法是極為誇張的,直接進行海禁。因為大多數官員都是地主,大部分產品都是他們生產的。同時扶持一些商人做海上的貿易,但是他們遇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市舶司的稅收,還一個就是他們以外的商人互相競爭,降低了價格,因此導致利潤減少。
根據相關史料中記載,月港和雙嶼兩個碼頭的海外貿易繁多。如果一個商人,隨便進一批貨物,然後到港口找到運輸船,根據貨物計算出費用,然後到日本去售賣,這一個來回就可以翻倍的賺。
高官們直接實行了海禁的措施,一來是他們的貨物從此再也不用交稅,二來是海禁主要影響的是散戶,停止了他們的貿易就再也沒有人與高官們競爭,因為是壟斷了海運,他們的利潤當然也自然提升了上去。
因為倭寇的出現,也是促成高官進行海禁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就是做海上貿易的幾個大戶散民團結起來,與高官的貿易團隊起了利益上的衝突,因為對方實力確實不容小視,高官們確實也沒什麼辦法,導致關係越來越僵硬。
其實倭寇的反抗真的開端是,由一個叫王直的人與其他幾家比較大的商人組成了一個集團,想脫離高官的管控。這時江南地區有一個巡撫為了整治倭寇,填平了月港,並且殺了倭寇人數眾多,造成了矛盾更加嚴重。
這個巡撫最初目的只是想馴服由王直帶領的這個貿易集團,但是最終卻以武力鎮壓的方式,最後直接被逼得自殺了。
我們說是倭寇,其實並不是日本人,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幾十個倭寇,只從名字上區分,都是明朝人。並沒有日本的那種長長的名字。所以鎮壓倭寇並不是反對侵略保護領土的原因。
從而看出高官和宦官的區別就是,宦官再怎麼貪腐,稅收等利益還是能衝到國庫中,並且如果激怒了皇上,也就是分分鐘就掛了。
但是高官為了斂財的舉措,讓國庫分文都拿不到。崇禎年間,即使北方的平民捱餓受苦,在南方卻退耕種茶,這樣的大量種植,不但沒促進稅收,而且還有時候稅收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