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利姆河戰役是二戰時期,英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爭奪馬來半島控制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為了保證軍事上的優勢,英軍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自己精心建設的印度軍隊,那麼這場戰役中的印度人又表現的如何呢?
一、日軍入侵在即1941年12月,日本計劃進一步奪取歐洲列強在南亞地區的殖民地,以擴大日本的戰爭利益。日軍打算通過泰國與馬來西亞的接壤地區,對英國控制的馬來西亞發動進攻,將那些傲慢不知天高地厚的英國海牛統統趕下海。
儘管英國早在30年代中期就預料到日軍早晚會染指南亞的利益,並試圖修建防禦工事,加強自身殖民地的防禦力量。但是遠在亞洲的殖民地,要擴大軍事建設也不是說幹就能短時間幹成的。
畢竟物資,武器裝備大多都需要從本土轉運過來,這一路上還要面對那些飢渴難耐的德國“惡狼”,別說有多危險了。而且東南亞地區潮溼的環境使得水泥也不易乾燥,武器要經過防潮處理並頻繁的保養。不然就會像那些在越南,整天就知道喝咖啡釣魚的法國人一樣,把坦克和重炮鏽成廢鐵,更別提那些隨時都可能發黴的食品儲備了。
而日軍方面就沒有像英國海牛那樣,有這麼多的顧忌。日本人一向以節能著稱,日軍更是節能的佼佼者,他們更是以此聞名世界。全世界都知道日軍打仗,後勤靠劫掠,如果搶不到,就是靠吃草或者吃樹葉,也能支援日軍發動攻勢,而東南亞從來就不缺草和樹葉。
在40年的9月的時候,日軍擊敗了那群駐守在越南半島的法國菜雞。那些在維希法國和自由法國之間,反覆橫跳的法國殖民軍被日本人做成了著名的“奧爾良烤雞”。同時日軍迅速接管了越南和寮國的交通樞紐,向日軍投降的法軍與日本人達成了同盟關係。雖然那些法軍被證明是菜雞,但依然嚇壞了英國殖民地軍的小牛們。
日軍已經獲得了寮國和越南地區的法軍機場,這些日本小矮子們隨時可以使用他們的轟炸機襲擊英屬印度地區的軍事基地。因此英國海牛和美國白頭鷹在小黑屋裡進行了一番祕密交涉,並達成了某種同盟關係,計劃共同保衛自己在亞洲殖民地的利益。
而日本方面在1941年初,便開始制定奪取英屬南亞殖民地的計劃,此計劃的目的是為即將到來的太平洋戰爭奪取重要的戰略物資。同時保證日本軍事方向的側翼不會受到英國軍隊的襲擊,併為日後奪取整個南亞建立橋頭堡,把印度洋變成日本的澡盆,並以印度為跳板進而圖謀中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為了實現這個龐大的野心,日本大本營計劃動用兵力多達7萬人,作戰艦艇44艘和大約600架作戰飛機,200輛坦克。由山下奉文將軍率領,經過泰國,對英屬南亞殖民地發動進攻。
二、英國的防禦準備1939年的時候,英國已經意識到日本不會放棄入侵自己的亞洲殖民地了。因此英國統帥部計劃向南亞殖民地增派大約15萬名官兵,14艘軍艦和大約250架作戰飛機,保衛印度外圍的緬甸和馬來半島地區,構築一條阻擋日本人的防線。
不過抱著英國人大腿的馬來西亞傀儡政府,比遠在歐洲英倫三島上的英國統帥部要現實的多。他們從一開始就發覺了日軍可能的進攻兵力,並向自己的英國老闆送出了相關情報。
請求英國在馬來半島地區增加部署大約500架作戰飛機和不低於200輛坦克,裝甲車。雖然馬來西亞傀儡政府的小九九算計的很好,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老闆不可能聽他們的建議。
果不其然,窩在英倫三島上,坐在統帥部裡喝下午茶的英國海牛將軍們,對自己小弟發來的情報不以為然。在將軍們眼裡:“這群只知道舞槍弄棒玩掃把的土包子,哪裡懂得什麼情報操作和戰爭戰略?一些空穴來風的謠言也能當真,虧他們能想的出來,這種玩意要是能成真,那還要我們這些軍事專家幹什麼?”
最初英國統帥部計劃先發制人,派出軍隊主動進攻,給不聽話的泰國一個教訓。摧毀日軍在南亞地區最大的盟友,甚至奪取日軍佔領的寮國和越南,把討厭的日本矮子趕下海。不過這個計劃最後沒有能夠執行,因為英軍覺得自己的兵力不足夠達成這個戰略目的。
因此英軍決定在馬來西亞北部與泰國接壤地區構築防禦工事,來阻擋日軍的進攻。同時加強對馬來西亞東部海岸的防禦,避免遭到日軍的側翼登陸打擊。這個計劃需要英國投入至少約5萬工程兵力和大約700門各型火炮,迫擊炮,防空炮,由於武器需求過於龐大,因此只能分步進行。
不幸的是,英國人這時候發揮了藍星最強大嘴巴的精神,一名英國駐新加坡空軍的軍官偷偷的勾結日本人,並把英軍的防禦部署情報拿出換了小黃魚。雖然後來事蹟敗露,這個叛徒被憤怒的海牛官兵們群毆致死,但英軍的全部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日軍在得到英國正在構築防線的情報以後,判定如果再拖延下去,讓英國海牛把馬來西亞圍城鐵桶,那再進攻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傷亡,於是決定搶先下手。日軍在1941年接近11月下旬開始向泰國運送兵力,並對英屬馬來西亞進行了多次偵查,雙方空軍也圍繞偵察機發生了多次交火。此時就連馬來西亞本土人都非常清楚,日軍入侵在即!
三、斯利姆河的印度僕從軍日軍入侵馬來西亞的主力部隊是隸屬於第5軍麾下的第41步兵旅團和第42步兵旅團,總共裝備了大約20輛坦克。上訴兩個旅團在之前的作戰中已經遭受到了一定的損失。
事實上東南亞地區因為溼熱環境,而時常起霧。偏偏日軍習慣於發動夜間突襲,結果在一系列的黑夜與濃霧環境下發動的突襲,導致了兩個旅團損失了大量兵力。
很多士兵在這種環境下的夜襲作戰中要麼死於敵人的胡亂掃射,要麼莫名其妙的失蹤,要麼成了巨蟒的盤中餐,或者掉進沼澤裡死掉的,更有跌入田間堆肥池中而死的,總之就損失慘重就是了。
而英軍方面從印度調來了“精銳”的第2印度旁遮普步兵團,第12印度步兵旅,第28印度步兵旅和第19海德拉巴步兵團,他們幾乎全部由印度人組成。英國人對他們進行過一系列的精心訓練,並認可了他們的作戰能力,認定這些印度軍隊是熱帶山林的作戰行家。他們比日本人強壯有力,又可以像日本人一樣依靠吃草根和樹葉在叢林中頑強作戰,因此是對付日軍的不二選擇。
然而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日軍在42年1月7日凌晨冒著大雨實施了進攻,被部署到第一線的印度海德拉巴步兵團第一時間遭到了攻擊。日軍在坦克的輔助下很快突破了印度人的防線,這些在戰鬥前態度傲慢,對日軍不屑一顧的印度人,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代價,他們很快就潰敗了,並將重武器丟給了日軍。
日軍工兵在15分鐘內清除了部署在公路上的障礙物,使得坦克能夠沿著公路前進。一些潰散的海德拉巴兵團的士兵在叢林中和日本人展開了游擊戰,直到凌晨4點,日軍開始向英軍的第二條防線發動進攻。
位於海德拉巴步兵團後面的旁遮普步兵團表現的相對好一些,他們構築了一些簡易工事,並使用燃燒瓶和反坦克步槍阻擋了日軍的攻勢,一度打的日軍在叢林裡無法露頭。
假如此時英軍實施一次反擊,那麼有可能會擊敗日軍。但是英國人沒有抓住機會,他們在觀望外圍的戰鬥局勢。這使得日軍得以重新調整工事,他們發現印度軍隊的防禦中竟然有一處無人看守的道路。
日軍在留下一部分兵力吸引印度人的注意,同時派出了一支特遣隊沿著這條無人看到的道路發動了進攻。大約在早上6點30分左右的時候,日軍特遣隊越過了斯利姆河,出現在了英軍的指揮部附近。而駐守在英軍指揮部外圍的印度軍隊,把日軍坦克錯認成了英軍坦克,將他們放了過去。等英國人發現的時候,日軍已經近在咫尺了。
驚慌失措的英國人以為防線已經被日軍全面突破,因此立刻組織了突圍行動。他們被少數日軍驅趕著在叢林中四處逃竄,等到英國人成功的突圍到後方安全地帶時,發現部隊僅剩下幾十人,多數人都在突圍中走散或者被日軍打死了。
失去了英國軍官指揮的印度士兵就像受驚的猴子一樣,他們很快就被日本人打敗了,大量印度士兵選擇了向日軍投降,然後日軍一不做二不休的把他們統統送去見了印度教的梵天。那些選擇突圍的印度士兵最終在馬來西亞南部地區和英軍匯合併成功的撤回了印度。
印度軍隊損失了多達3200人和大量技術兵器,逃回來的英軍和印度軍隊加起來只有500多人。不久之後,日軍開始大舉南下,而斯利姆河的慘敗也徹底打亂了英軍的防禦計劃。
結語日本人對南亞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了,英國人其實很清楚,但是他們對日本缺乏足夠的警惕,並錯誤的估算了日軍的進攻部署。同時,在斯利姆河戰役中,印度軍隊的失誤和英國軍官的錯誤判斷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導致了日軍能夠快速的侵佔馬來半島並向新加坡要塞發動進攻。假如英軍沒有一開始種種錯誤,也許他們還可以堅持更久。
參考文獻:
《斯利姆河戰役:亞洲英雄之戰》
《二戰時期的馬來西亞》
《英軍最大的失敗: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