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阿富汗地理位置對殖民者的重要性
19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者基本控制印度,為建立更大的勢力範圍,決定向北推進,殖民阿富汗。此時沙俄想通過中亞向南推進,取得直接接觸印度洋的出海口,阿富汗則是必經之路。
南下的沙俄與北上的英國為阿富汗摩擦不斷,阿富汗也成為英俄在中亞爭奪的主要目標。
英國對阿富汗出兵19世紀30年代,阿富汗經歷了很久的割據內戰,終於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統一全國。
英國殖民者也開始染指阿富汗,多次進行間諜活動。沙俄緊隨其後,不斷向阿富汗政權滲透,併成功拉攏了穆罕穆德倒向自己。英國感受到了沙俄的威脅,備足了戰爭的物資,決心出兵阿富汗,推倒政權。阿富汗此時正規軍只有15000人,且武器落後。
1839年4月,英國人和印度人組建了一支21000人的聯合軍隊,在奎達集合,由約翰•基恩爵士(Sir John Keane)作為總指揮開始侵略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戰爭由此展開。
英聯軍兵分兩路,東西夾擊阿富汗,西線主力部隊直接炸開阿富汗西南部城市城門,很快佔領坎大哈和加茲尼兩座主要城市,並得到足夠的補給。東線強行穿越開泊爾山口,與西線部隊在阿富汗國都喀布林匯合。
英聯軍一路勢不可擋,眼看兵臨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沙俄求援,不料遭到拒絕,英聯軍隨即順利取得喀布林,並建立傀儡政權,多斯特•穆罕默德轉移至布哈拉,開始籌備反攻。
阿富汗人民起義扶值起傀儡政權後,英聯軍大部分都返回印度,只留下8000人駐守阿富汗,但此時戰爭並沒有結束。
阿富汗人民沒有屈服,各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游擊隊,依託有利地形,機動靈活的騷擾敵人,英聯軍哨所多次被襲擊,交通補給線被切斷,丟失了多個重要城鎮。
此時在阿富汗的英聯軍彷彿陷入絕望,為了加強駐軍的防守決心,英聯軍被允許攜帶家屬,這一舉動讓阿富汗游擊隊更加瘋狂。
1841年11月2日,喀布林爆發起義,各地游擊隊進行聯合反攻,喀布林市民手持各種原始武器衝向英聯軍,起義軍英勇作戰,勢不可擋,當晚就把英聯軍趕出了喀布林,第二天起義軍開始向城外的英聯軍駐地發起進攻。
英軍敗北英聯軍驚呼“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
經歷了一週的戰鬥,起義軍和游擊隊一直從喀布林打到了巴拉•喜薩爾,又擊斃了英國公使麥克諾頓,英軍被迫從阿富汗撤軍,傀儡政府垮臺,撤軍包括16000人,其中只有4500名軍人,其他絕大多數是軍人家屬。
在撤向還在英軍掌控中的賈拉拉巴德途中,又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最後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報告英軍全軍覆沒的訊息,16000人全軍覆沒!這使得英國方面既震驚又憤怒。抗英武裝很快又包圍了賈拉拉巴德。
再次進攻英國殖民者不甘心失敗,重新組織進攻軍隊,並迅速給賈拉拉巴德解圍,然後再次從東西兩側同時進攻喀布林。1842年9月,阿富汗再次失去喀布林,英軍佔領喀布林後,燒殺搶掠,瘋狂報復,這使得阿富汗人民的抗英鬥爭更加高漲。
英軍唯恐再次遭慘敗,慌忙於10月12日撤回印度。第一次英阿戰爭歷時三年半左右,結果以阿富汗人民反侵略勝利而告終。
汗這次反侵略戰爭勝利後,英國一直對阿富汗心有餘悸,此後的三十多年裡沒有再敢動阿富汗。
- 美國收到不利訊息:20年老對手拒絕停戰,要將美軍拖入泥潭
- 武裝分子自殺式襲擊,在美國大使館門口引爆炸彈,死傷多人
- 美軍停止從阿富汗撤兵,大批戰機血腥報復,塔利班:再打20年
- 美國撤兵計劃失敗!阿富汗全國爆發激戰,塔利班:不再相信和談
- 特朗普與塔利班通話後說“聊得很好”,和平協議到底有沒有戲?
- 塔利班撕毀停火協議!大批武裝分子下山襲擊,美軍扔下盟友撤兵
- 塔利班一聲令下,50萬武裝對美軍不許開火,美專家:警惕進攻首都
- 美國與塔利班握手言和:簽訂和平協議,14個月內撤出所有軍隊,美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戰爭將結束
- 20年苦戰結束!美國和塔利班簽署和約,大批美軍即將打包走人
- 美國在塔利班和伊朗面前縮頭,還隱瞞傷亡情況,背後或藏3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