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大秦賦》挺火,我也在追劇,劇中所展示的一些歷史情節也值得細品,也激起了我寫些關於歷史方面的文章。但我並非歷史的專業研究人員,仔細想想,工作以來也算是走了不少地方,乾脆結合地理、人文方面的見識來講歷史中那些真實存在,又蘊含著某種道理的知識點。

每個朝代選擇都城既有共通的道理,也有特別之處,今天的文章我就來談談為何某些城市會經常性的被選為都城,比如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就並稱為八大古都,這八座城市被統治者青睞必定有因。

都城作為國家的中心,必定要安全第一,在中國地名中有帶“安”的多是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地勢,典型的就是西安、安陽。秦國的都城是在咸陽,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西安圍繞著終南山、翠華山、驪山、關山(中條山)、玉華山、梁山、岐山(箭括嶺)、天華山、太白山,一共九座,進出口主要是在東面的函谷關,地勢上易守難攻。東漢末年曹操改建潼關,廢棄了函谷關,可見進入關中可設關立卡之處並非一地。

渭河平原,也就是關中平原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地方困不死,西安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環繞,隨著鄭國渠的開通,以西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成了物產豐饒之地。在這種地勢中,只要不內亂、自己不出昏招那便是久安之地,所以秦之後西安也是西漢、盛唐的都城。洛陽的地勢與西安類似,背山面水,這種地勢造就了西安、洛陽同為十三朝古都。

可能大家對安陽瞭解可能比較少,它可是“七朝古都”,夏、商、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在此定都,安陽的古稱有相、殷、鄴,這下大家是不是眼熟了?小學課本里就有《西門豹治鄴》,鄴也是曹操封魏王時的封地,故三國時稱曹魏。

小學課本上出現過的

開封地勢平坦,位於黃河邊,是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定都於此(那時叫大梁),而開封被大家所知曉最主要因它是北宋的都城。北宋開國之君趙匡胤最初是打算定都於洛陽(趙匡胤出生地是在洛陽),但他最終只能選擇開封,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北宋採用的是禁軍制,歷朝北宋皇帝對軍隊都有很強的掌控欲,最精銳的軍隊都集中在都城,而當時只有開封有足夠發達的漕運、陸運交通能給近百萬的軍隊提供糧食和各種裝備。而漕運的興起不得不提到隋煬帝,開封在唐以後成為了五代梁、唐、晉、漢、周及北宋的都城,也是受惠於他。然而,北宋後黃河時常氾濫,黃河改道,奪淮入海,加之元朝把大運河東移,從山東西南入江蘇,開封就此衰落(也可能導致了整個河南經濟中心的轉移)。

隋朝時期大運河

隋朝之後元朝也有大修運河,北京朝陽區有條通惠河就是元朝時期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運河道。江浙一直朝廷賦稅、糧食最大的來源,漕運開通後直達北京,確保了國家經濟大動脈的暢通,北京能成為元、明、清的定都之地也是基於漕運的保障。當然北京的地勢也是三面環山,東南面為平原,也是安全之地。

南京是三國孫權稱帝時興建的,吳、東晉,加上南北朝的宋、齊、梁、陳定都於此,所以被稱為六朝古都。但我發現定都南京的朝代歷史都不太長,箇中原因在我看來南京並不是一個易守之地。

南京地勢上背山靠江,所以稱之“龍蟠虎踞”,這其實是把雙刃劍。長江是天塹,但便利的水運也方便敵軍運兵運糧,西晉滅東吳、曾國藩滅太平天國都是佔據了長江中游,順江而下。再就是進入唐朝後,由於長江泥沙堆積,下游河道變窄,水勢在南京段也發生了改變,長江的天塹變得沒那麼寬廣了,大大降低了渡江難度。而且南京周圍多平原,不利於構建縱深防禦,只要南京被攻破基本上整個南方被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軍事上有“守江必守淮”一說,這點我後面專寫一篇文章來講講。所以,南北朝後沒有大朝代定都於南京也是情理之中。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透過人口統計說明暴秦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