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康熙二十四個兒子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0 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均改為“允”字。其中只有怡親王允祥逝後其名改回胤祥。

長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長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直郡王,“大千歲黨”之首。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誠仁皇后生,皇太子,“太子黨”之首。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榮妃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誠郡王,次年九月因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誠親王,“三爺”。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撫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雍親王,後登基為雍正帝。四爺黨之首。

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撫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恆親王。

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歲早夭。

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撫養,身有殘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撫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為廉親王,“八爺黨”之首。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為貝子,八爺黨。

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溫僖貴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爺黨。

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一歲早夭。

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履親王。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撫養),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怡親王,四爺黨。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羅郡王,八爺黨。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嬪(漢人)生。

十六子胤祿(1695年-1767年),王密嬪(漢人)生。

十七子胤禮(1697年-1738年),陳勤妃(漢人)生。

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嬪(漢人)生,八歲早夭。

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嬪(漢人)生,三歲早夭。

二十子胤禕(1706年-1755年),高襄嬪(漢人)生。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陳熙嬪(漢人)生。

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謹嬪生。

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靜嬪(漢人)生。

二十四子胤秘(1716年-1773年),陳穆嬪(漢人)生。

結黨

大千歲黨

明珠、餘國柱、佛倫

太子黨

索額圖、格爾芬、阿爾吉善、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杜默臣、阿進泰、蘇赫陳、倪雅漢、齊世武、託合齊、耿額、鄂繕。

三爺黨

陳夢雷

四爺黨

胤祥、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李衛、田文鏡、戴鐸。

八爺黨

胤禟、胤䄉、胤禵、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佟國維、馬齊、阿靈阿、揆敘、王鴻緒、阿爾松阿、鄂倫岱、何焯、秦道然、張廷樞、普奇、馬爾齊哈、常明、徐元夢、巴海、法海、查弼納、蕭永藻、高成齡。

九子奪嫡

聖祖一生中唯一嫡子只有皇太子胤礽,皇太子成人後驕縱蠻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於木蘭圍場布林哈蘇行宮,聖祖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下詔廢太子。因此從此之後,其他庶子開始爭奪皇太子之位。

大阿哥胤禔為庶長子,在太子初次被廢后,曾上書要求處死胤礽,手足相殘之意,令聖祖極為失望。而後三阿哥胤祉告發大阿哥胤禔曾行魘鎮加害廢太子胤礽之事,康熙遂囚禁胤禔,並革爵。

而八阿哥胤禩與大阿哥胤禔結黨,所以也有謀害過廢太子胤礽的意圖,並對張明德欲行刺廢太子胤礽知情不奏,所以聖祖曾經非常厭棄八阿哥胤禩。而馬齊、佟國維、胤禔等人都曾向眾大臣高官抬舉辛者庫良妃所生八阿哥為儲君人選,所以康熙帝說了:“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復太子胤礽之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因不遵父訓結黨,因此再次下詔廢太子。八阿哥胤禩轉而擁立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十阿哥附庸八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時,挺身為其辯白。太子二度被廢之後,胤禛領悟胤礽此生絕無復立之機,遂開始謀劃己方勢力,窺伺儲君之位。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聖祖病故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援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征戰,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九門提督隆科多(胤禛養母佟妃之弟,胤禛稱之為“舅舅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帝。九子奪嫡以康熙帝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取勝告終。

康熙皇帝遺詔

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歷觀史冊,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臨御至二十年時,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時,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於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僅「勞苦」二字所能該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論槩以為酒色所致,此皆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盡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比擬!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旁。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似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為、清淨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鹹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國,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國之主,不忍取也。」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稽查典禮,安葬崇禎。昔漢高祖係泗上亭長,明太祖一皇覺寺僧。項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歸於漢;元末陳友諒等蜂起,而天下卒歸於明。我朝承席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採繢,每處所賞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不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臺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悲,卒致不克令終。皆由辯之不早也。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以及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饒餘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協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

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欽此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詔

4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滿洲人人在旗,連皇帝都有名義上的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