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世界格局改變了一半。
不論是勝利一方的協約國集團,還是失敗一方的同盟國集團,都不服氣。這就為20年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二戰之後,不論是戰敗國軸心國集團,還是戰勝國同盟國集團,都不想再打仗。所以冷戰中的蘇美非常剋制,堅決避免直接衝突。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打透了。
為什麼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僅僅把世界格局改變了一半?因為1918年初的西班牙大流感提前終結了戰爭。
01 百年輪迴
經歷馬恩河拼命、凡爾登絞肉機、索姆河砸骨髓之後,交戰雙方的協約國與同盟國都精疲力盡。
1918年初的同盟國一方,第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已經奄奄一息。
1918年初的協約國一方,大英帝國、法國都不好受;沙俄已經爆發十月革命,沙皇一家被滅門,新生的蘇聯退出戰爭。
但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身強力壯,加入同盟國一方,扭轉了戰爭格局。
百萬美國大軍在潘興將軍的帶領下橫渡大西洋,馬歇爾、麥克阿瑟、巴頓等青年才俊隨行。然而隨美軍到來的還有一種流感,就是西班牙大流感。
那場20世紀最嚴重的流行病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來自美國,因為1918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軍營最早紀錄了流感症狀(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特朗普的爺爺就是在1918年,因流感引發的基礎併發症而死(究竟是不是西班牙流感病毒,我沒有查到確實的資料),年僅49歲。
第二種說法是來自法國。據說法國北部的英國軍營在1916年就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只因為交戰雙方新聞管制,所以沒有報出來。
大流感大幅減低了士兵的戰鬥力,對同盟國一方造成致命打擊。因為在條頓騎士團精神驅使下的奧匈帝國與第二帝國的日耳曼士兵,戰鬥精神高於協約國一方,但戰略物資上(尤其是美國參戰之後)相差甚遠。
流感病毒持續不斷,參戰雙方的戰鬥精神都跌到最低谷,那麼戰略物資優越的一方會加速獲勝。正是在1918年底,奧匈帝國崩潰,盤踞歐洲千餘年的奧布斯堡王室遭驅逐;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某種意義上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打透徹,而是被西班牙大流感提前終結。如果沒有流感,一戰再多打一年半載,協約國徹底攻佔德國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勢必然改變。
2020年的新冠疫情,規模已經遠超越非典、甲流、埃博拉,直奔西班牙大流感而去;已經和西班牙大流感一樣成為世紀黑天鵝。
新冠疫情也會像西班牙大流感一樣,影響世界。
02 世紀黑天鵝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
西班牙大流感不僅改變了戰爭態勢,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程序;同時也加速了世界的裂變,最重要的結果就是遠離戰場的美國繼續成長壯大,從工業第一生產大國與商業第一貿易大國向世界霸主蛻變。百年前的世紀黑天鵝,美國是受益者,受益於遠離戰爭。
但是在這輪新冠疫情中,美國明明有最好的資源,卻把自己搞成重災區,成為深陷泥潭的受害者。如今美國確診人數已經突破兩千萬大關。
回顧一下美國疫情趨勢——
2020年1月21日,美國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月6日,美國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3月19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萬例。
——這個時間跨度是58天,疫情初期。這個過程如果能強力管控,效果最好。但這期間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就抗疫問題瘋狂扯皮,紐約州長科莫(著名民主黨人,他父親對克林頓有恩惠,也曾是紐約州長)狂懟特朗普成網紅。
3月份是美國疫情第一輪爆發期:3月24日,確診病例達5萬例;3天之後的3月27日,確診病例總數超10萬例。
——這算第一階段,但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到4月2日,確診病例超20萬例;再過8天,到4月10日,確診病例超50萬;18天之後的4月28日,確診病例超100萬例。
——到了第二階段,如果再不重視就會失控。但這個時候,民主黨與共和黨想的是如何借疫情打擊對方。
恰好在5月底出現黑人嫌疑犯弗洛伊德被白人警擦跪殺事件,民主黨看到了扳倒特朗普的機會,於是席捲全美的抗議運動爆發,拜登與佩羅西帶領大家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下跪運動。
——美國疫情由此進入第二輪爆發期。
6月7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200萬例;63天后的8月9日,確診病例超500萬例。此後疫情一直在擴散。
第三輪爆發期源自於美國大選。由於共和黨票倉都是白人右派,習慣於透過傳統方式投票。特朗普為了連任,瘋狂舉辦競選集會。
從10月中旬(大選衝刺)開始,美國疫情接近失控。11月8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000萬例。從500萬到1000萬,是91天;距報告首例確診病例的時間是292天。
特朗普選舉失敗,但不認敗;他的支持者到處遊行示威。到2021年1月1日,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超2000萬,距破1000萬僅僅過去了54天。
之前文章分析過,美國疫情到了如今這個程度,除政治博弈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過度的自由主義。美國人有兩大信仰:上帝與自由。但在疫情防控方面,自由主義其實過度了。
另一個原因,服務業佔比高。一旦嚴格防控,勢必造成經濟資料下滑。但歷史反覆證明,防控傳染病,長痛不如短痛。如今疫情正在持久地傷害美國經濟。
今年元旦跨年,紐約時代廣場就空蕩蕩的。相比之下,武漢街頭則熱鬧非凡。
上圖充分說明,防疫要有刮骨療毒之決心。拜登上來會堅決抗疫麼?他肯定會高喊抗疫,如果能成功,那是大功德;但很難,因為共和黨控制大約一半的州,不會跟拜登走。
換句話說,美國的撕裂,暫時難以癒合。
鑑於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當美國撕裂,也就意味著很多視美國為風向標的國家跟著撕裂。
當然這世界永遠禍福相依,撕裂的同時,也在裂變。
撕裂是增加世界的傷口。
裂變,則是傷口的癒合。
2020年,多災多難的地球村,主要裂變有兩個:
其一,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
其二,RCEP協議簽訂
03 裂變的世界
2020年11月15日,獨具特色的RCEP塵埃落定。
特色一,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從人口比例來看,佔全球約29.7%;差不多全世界3分之一的人口都包含在RCEP中。
特色二,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如果運作得當,必然影響世界格局。
RCEP從2012年開始談,到如今已經8年。
之所以如此艱苦,很大一個原因在於美國的強勢。因為RCEP堪稱亞洲經濟大整合,與美國的全球利益衝突。
中日韓當年談自貿區總掉鏈子。猶記得2012年,中日韓自貿區的關鍵時刻,日本右翼透過釣魚島事件,把談判搗鼓黃了。
推動《中日貨幣互換協議》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在家中離奇上吊自殺。
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首相,有親華傾向,很快乾不下去;第二次徹底親美,一口氣打破日本首相所有任期記錄。
但特朗普只顧“美國優先”、到處退群,對外干預力度變小;再加上疫情與美國大選博弈前所未有的激烈,美國更是無暇顧及亞洲的事兒。
於是大家順利把協議簽了,中日韓自貿的事兒,一併包括在內。這是一個推動世界裂變的戰略性決策。
2020年推動世界裂變的另一個全球化決議是中歐投資協定。
12月30日,2020年的最後時刻,中國、德國、法國、歐盟領導人舉行影片會晤,宣佈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中歐投資協議,也是美國極力阻止的戰略專案,從2013年到現在,前後整整談了7年。
原本歐洲多少還會顧忌美國的反應。
但特朗普上臺之後,和全世界打貿易戰,想讓歐洲無條件屈服,未免太過強人所難。
如今美國疫情嚴重,民主黨與共和黨博弈激烈;加上特朗普下臺之前,只顧為自己的未來佈局,沒有餘力給雙方使絆子。
如果等拜登上臺,又要全力拉攏盟友,弄不好又會讓歐洲搖擺不定。
不論RCEP,還是中歐投資協定,都是在美國撕裂的情況下,成為推動世界裂變的動力。
04 美國的路
對於中歐投資協定,美國的反應很酸。
保守主義學者憤怒地表示,歐洲人怎麼能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一邊?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學特朗普的口吻指責:這是一個糟糕的協議,對美國構成了地緣政治挑戰。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怒斥,歐盟“不顧中國的人權表現”而與北京達成這項協議,連遮羞布都扯掉了。
美國政府也快速做出反應:2020年12月30日,也就是中歐宣佈完成談判的同一天,美國政府宣佈對產自法國和德國的飛機零部件以及葡萄酒等歐盟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這是特朗普政府對歐洲最後的報復。
為什麼美國各界反向如此強烈?因為中歐投資協議的完成意味著如下幾點:
第一,特朗普和蓬佩奧叫囂的“新冷戰”暫時告一段落。而從這輪大選的投票來看,美國有很多人支援特朗普,特朗普的觀點在美國很有市場。
第二,從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來看,美國單邊主義基本結束了。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直在尋求單邊主義霸主地位,讓全世界充當美國的後宮。
不論小布什掀起的中東戰爭,還是奧巴馬揚言“美國再領導世界100年”,或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本質上都是在尋求單邊主義霸主地位。
所以當世界拋開美國,自由組團尋求發展時,美國感覺很不適應。但這種不適應,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因為不論歐洲還是中國,都不是美國的後宮團,都要尋求自身的發展機遇。
如今的美國,政治正確開始衝擊經濟基礎,意識形態開始主導社會實踐;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很危險的訊號。
拜登的口號是“治癒美國”,聽起來很不錯;但從拜登公佈出來的施政方針看,還是在講政治正確。
如今的美國也許應該回顧一段歷史。整個基督教世界,原本是意識形態統治一切;但這套玩法最終把歐洲帶入黑暗的中世紀。
近代歐洲騰飛,起源於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把上帝(政治正確)與凱撒(社會實踐)分開。正是經歷了宗教改革洗禮之人橫渡大西洋,才打下美國的根基。
如今美國凡事都講政治正確,是在摧毀社會的根基。最應該做的,是正本清源,讓上帝(政治正確)與凱撒(社會實踐)各自歸位。
否則,美國的撕裂,難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