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近代的崛起與日本的民族性格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真正令日本一躍而成為強國的原因是——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更加有利於日本了。

1902年,倫敦,英國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日本高興的像個迎娶了貴族家千金的窮小子。此後,日本在很多方面上效仿英國,尤其是海軍建設,日本以英國為學習物件,在對於海軍建設的投入上可謂不懈餘力,此時的英國是日本膜拜的物件。

但是,世事無常,再強大的帝國其國運總有盡時,20世紀前半頁以來,大英帝國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在歐洲,新崛起的德國虎視眈眈,時時欲對大英帝國的地位發起挑戰,在美洲,美國的實力逐步超過英國,而且二者的國力差距還在逐漸拉大,原來相對落後的俄國聯合其周邊國家組成了“蘇聯”這一新物種,而且看其發展勢頭,也是蒸蒸日上,當然,在東亞,已經確立了列強地位的日本也磨刀霍霍,準備向東亞內陸以及太平洋的相關海域擴張。

英國海軍

但是,以海軍起家的大英帝國,即使在這種時刻,仍然保持這一支強大的海軍,這隻海軍在二戰爆發後,面對德國和義大利(甚至包括投降過去的法國)海軍依舊不落下風,德國海軍只能另闢蹊徑發展潛艇對英國海軍和商船實施奇襲,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時間來到1941年,日軍南下進攻東南亞的意圖已經日趨明顯,8月,大西洋憲章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服英國首相丘吉爾向遠東地區派出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此後,英國相繼派出派遣"無敵"號航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後來的"快速"號、"特內多斯"號和"吸血鬼"號驅逐艦組成新遠東艦隊(Z艦隊)趕往新加坡。

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8日,日本向英美宣戰,此時的英國與日本已經處於開戰狀態。

“威爾遜親王號”沉沒

12月8日以來,日軍多次襲擊英軍在新加坡的航空基地,英軍250架飛機損失殆盡,遭受重創的英軍希望藉助海軍挽回敗局,當時,英軍最高指揮官菲利普斯中將認定飛機無法打敗戰列艦,因此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決定出航。

10清晨,日軍偵察機發現了英國Z艦隊,日軍隨即決定,以飛機對艦艇的方式擊潰英國Z艦隊,於是,59架"九六"式陸攻機(25架裝91式魚雷,24架裝500千克炸彈)和26架"一"式陸攻機(裝魚雷)陸續起飛。中午11點,威爾士親王號發現日軍飛機,菲利普斯中將下令迎敵。

威爾遜親王號長227.1米,寬31.3米,排水量35490噸,主炮:14英寸火炮10門(四聯裝兩座,雙聯裝一座),副炮:5.25英寸16門,以及40mm高射炮32座,20mm高射炮18座作為其防空炮火。

這是一場海上巨獸與空中飛鳥之間的戰鬥。

11時45分,戰鬥打響,日軍飛機呼嘯而下,“威爾遜親王號”與“反擊號”上的防空炮火猛烈開火,雙方你來我往,大量日軍轟炸機在接近“威爾遜親王號”與“反擊號”之前就被擊落,但日軍飛機的優勢是數量眾多且機動靈活,戰鬥約進行了一個小時,在遭受4枚魚雷重擊後,“反擊號”艦艏上翹,艦尾迅速下沉,遭受重創機動性大幅下降的“反擊號”又吃了9顆魚雷,14時03分,“反擊號”終於失去反擊的能力,徹底沉沒。

接下來輪到“威爾士親王號”了,在日軍30多架魚雷機與轟炸機的輪番攻擊之下,號稱"不沉戰艦"的威爾士親王號遭受了8顆魚雷和無數炸彈的攻擊後最終沉入海底。

“威爾遜親王號”的沉沒在一定程度以及宣告:戰列艦的時代已經結束,決定海戰勝負的往往是航空母艦。

新“Z艦隊”的復仇

“威爾遜親王號”被擊沉的消失傳到英國首相丘吉爾耳中時,丘吉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在悲痛之餘,丘吉爾這位老道的政治家立即調整戰略,他命令組建新“Z艦隊”前往馬來挽回敗局,由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率領,這支新Z艦隊除擁有5艘戰列艦(含"君王"號、"復仇"號、"決心"號、"拉米利斯"號)、8艘巡洋艦及驅逐艦外,還擁有"無敵"號、"競技神"號、"可怖"號三艘航空母艦。

1942年3月,薩默維爾率領著這支新的艦隊浩浩蕩蕩地進駐太平洋戰區的科倫坡基地,並尋找機會對日作戰,1942年4月9日清晨,嚐到飛機對戰艦作戰甜頭的日本海軍派出"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四艘航母載飛機300餘架對科倫坡海軍基地中的英國戰艦進行打擊,薩默維爾得到情報後,立刻下令將艦隊轉移到600千米外的隱蔽海域,結果日軍撲了空。但300餘架飛機的攻擊不能就這麼返航,日軍轉而對科倫坡海軍基地進行狂轟濫炸,科倫坡基地損失慘重。

而另一邊,薩默維爾卻認為,此時的Z艦隊可以趁著日軍航母飛機起飛,航母空虛之時發動對日軍航母的攻擊,於是,命令Z艦隊突襲日軍艦隊,然而,這次臨時起意的突襲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首先是巡洋艦"康沃爾郡"號和"多塞特郡"號因偏離航向掉隊,這兩艘戰艦最終被日本潛艇發現,隨之而來的80餘架魚雷機和轟炸機,戰鬥只持續了不到10分鐘,兩艘戰艦既被擊沉。

而在搜尋日軍航母無果後,薩默維爾下令停止前進,返回阿杜環礁。

但巧合的是此時的Z艦隊與從新加坡起飛,在對錫蘭東海岸的一個英軍港口空襲後返航時280多架日本岸基飛機遭遇,日機隨即對於Z艦隊發動空襲,由於是突然遭遇,"無敵"號、"競技神"號、"可怖"號三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來不及起飛就被炸惠,"競技神"號航母在戰鬥打響的幾分鐘內就被炸沉。“無敵號”與“可怖號”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遭受重創後,與殘存的Z艦隊一同返回英國。

此戰之後,英國在東南亞的海軍徹底被日軍擊潰,日本海軍一時號稱世界無敵,重擊英軍的"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四艘航母鬥志昂揚,趕赴下一個戰場——中途島。

島國日本的崛起

如果說第一次馬來海戰,英國人是輸在觀念守舊,認為戰列艦在是海戰中的重點,那麼第二次海戰,英軍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輸在運氣不好上。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原因,那這個原因恐怕就是此時大英帝國已經日薄西山,暮氣沉沉,再也難以得到讓其轉危為安的國運了。

國運這個詞彙經常被提到,但是很少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其崛起與衰落都與國運的關係如此之明顯。

當然,日本的崛起的主因不是運氣,運氣只是輔助因素。自1853年日本被美國的艦船利炮開啟國門後,日本逐漸開始“睜眼看世界”,睜眼看世界的日本立刻發現:世界的遊戲規則變了,像中國那樣發展大陸文明不再是唯一的方式,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應該按照一個海洋國家方式去發展自己,於是有了明治維新,有了資本主義改革,有了大力發展海軍。

明治維新

但是,日本這個後髮型國家要想追上西方列強,還必須集權,這就導致了日本的資產階級改革很不徹底,天皇仍有巨大的權力,這種不徹底的改革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日本天皇可以把一般的財政收入拿來發展海軍,但壞處卻是,這種對於天皇的邪教式的盲目崇拜也註定日本的政策沒有太大的迴旋餘地,只能一條道跑到黑,一次次賭國運,而當好運氣不再時,它註定輸的很慘。

日本從崛起到戰敗不過幾十年,如果從日本的角度上講,不能不說它很努力,但是,這種由一時努力配上運氣的崛起註定根基不穩。“流水不爭先,而在滔滔不絕”,迅速崛起又迅速倒下是日本的宿命,某種意義上講,日本這個國家在心態上仍然沒能徹底完成從內陸國家到海洋國家的轉變。它的目光,很大程度上還盯著小小的陸地,而不是那無邊無際的星圖大海。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沈葆楨與左宗棠的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