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造了中國醫學史上10項第一:
英國劍橋大學第一位華人醫學博士;
召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萬國鼠疫大會”;
第一次提出鼠疫的防治方法;
呼籲並收回一直由洋人把持的海港檢疫主權;
擔任第一人海港檢疫所所長;
中華醫學會創始人之一,並擔任第一任書記;
創辦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協會,並出任會長;
第一次用英文撰寫了《中國醫史》;
創辦《中華醫學雜誌》,任總編輯;
建立了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現代醫院——北京中央醫院。
他還倡議並建成一系列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南京中央醫院、濱江醫學專門學校等。
他就是伍連德。
鼠疫爆發 東三省1.7%的人染病死亡1910年10月到1911年4月,中國東北流行性鼠疫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中國百姓病死6萬人。
這場鼠疫是由旱獺傳播的。旱獺就是“土撥鼠”,也叫“草地獺”,全是都是寶:它皮毛堅實耐磨,毛色鮮豔,可與貂皮媲美;它的油可以治療燙傷、凍傷和關節炎等;肉質鮮嫩,是高階野味……但是,旱獺行動便捷、奔跑迅速,要抓住它真不是件簡單事。
20世紀初,旱獺的皮毛在全世界的皮革市場上銷售火爆。這樣,中國和沙俄商人私下招募了很多華工獵捕旱獺。他們為了捕得更多的旱獺,往往把生病的旱獺也一併捉回來,賣皮、吃肉。可是,他們卻沒想到,這些染病的旱獺雖然相對好抓,但卻無異於一顆注滿鼠疫病菌的生化炸彈!華工們住得是大通鋪,一個大炕上並排睡了幾十人,一人染了肺鼠疫,一炕的幾十人很容易被傳染上。
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個工棚死了7個人,但他們還不知道是死於鼠疫。正趕上春節回家,2位感染了鼠疫的華工在回家的途中,到吉林省榆林縣大嶺區郭老十開的客棧住了一晚上。過了幾天,郭老十也回家過年去了,可到家後沒兩天,他突然發燒,渾身不舒服。一開始,還以為是感冒,不料,兩天後開始咳嗽、吐血,竟在除夕那天病死了。按風俗在家停屍5天,親戚朋友幾乎都趕來為他弔唁。就這樣,幾天內,郭老十家53口中,有32人得了和他一樣的病相繼死去,全屯也有近百人死去。
與此同時,沙俄也發生了疫情,但因中俄邊境地廣人稀,加上措施採取較快,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然而,中國這邊,正值年關,帶病的華工一個傳一片,順著火車線南下。
1910年11月8日,肺鼠疫傳到了哈爾濱,隨後蔓延到長春、瀋陽,再南下河北、山東等地。其中,哈爾濱死亡5693人,長春死亡5827人;瀋陽死亡2579人,東三省1.7%的人染病死亡。
作家遲子建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雪烏鴉》,描寫了哈爾濱傅家甸地區的民眾在鼠疫來臨時遭受的滅頂之災。
鼠疫發生後,日本和沙俄都提出了保護本國僑民,由他們在東三省設立防疫機構,若清政府不同意,他們將用武力解決。清政府也接到哈爾濱陸軍衛戍病院發來的急電,電文稱“黑死病”已在滿洲流行,建議速設法防止。
正在天津主持中國第一所現代醫院——天津陸軍醫學堂的伍連德臨危受命。
臨危受命 4個月控制鼠疫這個年僅31歲的瘦小的馬來西亞華僑,作為全權總醫官,辭別妻兒,只帶著一個名叫林家瑞的助手抵達哈爾濱。
我們現在可以說當時那場傳染病是鼠疫,是由旱獺造成,但在一百多年前,伍連德想要得出這個結論談何容易。
伍連德帶去東北的工具也就是一個英國制的中型的顯微鏡和研究細菌工作的必需品:酒精、試管、剪刀和瓶子。再有一點,當時通曉西醫的人才極少,法律甚至規定不能做驗屍和解剖實驗。
為了搞清楚病因,伍連德在疫區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確定這次的疫病為烈性呼吸性傳染病肺鼠疫,冰原來自於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是第一批感染者。
查清病因病理後,伍連德發明並趕製了一批樣式特別的口罩:將做普通口罩的布料一層層疊加的“伍氏口罩”。並且,帶領臨時組建的防疫隊伍來到疫病的源頭——獵人和皮貨商聚集的地方,即工棚和客棧,在該區域設立重點地區,隔離患病的人。後來,這支防疫隊伍中,有近一半人殉職。
當時,整個華北按伍連德的建議進行防疫,伍連德在疫區緊急徵用學校、戲院,把它們改裝成臨時消毒所,又把廟宇和教堂改為急救醫院。同時,伍連德取得了在華的外國醫生和醫學生包括傳教士和地方中醫的積極協助。
為了阻止疫情沿著鐵路線傳播,伍連德一方面調動軍隊沿途設卡檢疫,一方面通過外交途徑,安排一些鐵路路段停運。
1911年4月,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這場奪去6萬人的生命、震驚世界的烈性傳染病終於得到了控制。清政府為了表彰伍連德的功績,授予他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
而後不久,伍連德在瀋陽主持了“萬國鼠疫研究會”,日、俄、英、美等11個國家的醫學專家參加了會議,伍連德當選為主席。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當時與會的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專家,包括因發現鼠疫桿菌而以“東方巴斯德”自稱的北里柴三郎,都心悅誠服。這也算是近代中國備受屈辱的外交史上自豪的一頁了。
之後,中國又爆發了幾次鼠疫,雖然疫情最後都得到了控制,但是伍連德覺得國家缺少專業的醫護人員,有必要培養一批經過系統學習的專業醫護人員,並建立大型的醫院。
在他的提議或主持下,中國建立了一批醫科學校和醫院。如1924年在瀋陽建成的東北陸軍醫院,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條件最好的醫院;1926年9月,以培養醫學人才為宗旨,在哈爾濱創辦了濱江醫學專科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由於伍連德在研究鼠疫傳播和防疫方面的突出貢獻,1935年他被提名為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候選人,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亞的檳榔嶼逝世,享年82歲。
後記:伍連德在1959年出版的自傳《鼠疫鬥士》一書序言中寫道:“我曾將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新中國政府的成立,使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幸福繁榮……”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確診兩例由內蒙古輸入型的鼠疫患者,這個遙遠又恐怖的疾病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一條“42名與錫林郭勒盟鼠疫患者密切接觸者接觸醫學觀察”的新聞,人民日報轉發並評論道:用資訊透明驅散鼠疫恐慌,並稱“大道不暢,小道必猖”,疫情最容易驚擾人心,也容易淪為謠言溫床,資訊透明是治癒不安的良藥。
在筆者看來,這背後,歸根結底一句話:大國自信。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醫學在發展,中國也早已誕生了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的醫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