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語這麼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是別人,正是法家思想的發揚光大者——商鞅!
說完了這話,他就收拾了秦孝公的太子!當然太子沒事,他的老師公子虔代他受過,被割了鼻子!
商鞅後來被車裂,也是因為這事的因素。
在我們古代為了維護法紀湧現出了無數剛直不阿的官吏,有些為此搭上了性命,有些則因此飛黃騰達!
例如曹操,當年為了社會治安,發明了水火棍,打的京師勳貴子弟不敢犯法!後來曹操靠著這政績還升了官!
還有東漢有名的強項令董宣,因為公主家奴殺人犯法,他當著公主的面給揪出來格殺了!光武帝想讓他叩頭給公主道歉,他寧死不屈!最終歉也沒道成,光武帝也沒把他怎麼樣!
也有維護法紀丟了性命的,比如漢武帝時代的霸陵尉,因為飛將軍李廣犯了禁,他沒讓李廣進城,就得罪了李廣,後來武帝起用李廣,李廣就召集了霸陵尉來,找了個藉口把他給殺了。此為李廣之汙點!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篇東漢有名的執法者的故事!
少年老成鮑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今山西長治屯留縣) 他父親鮑宣是漢哀帝時期的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是個什麼官職呢?就是監察大臣和地方風紀的官員!兩千石,相當於一個郡的郡守,(郡守類似於封疆大吏)算是大官了。後來鮑永也做官到了這個職位。所以說他的出身也算是官宦之家。
鮑永畫像
但是好景不長,父親鮑宣得罪了權臣王莽,被殺了,雖然沒有株連他們家,但他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不過那個時代像他這樣的官二代受教育程度高,又是大臣之後,基本上出來就有官做。加上他本人十分的孝順,把後母當親媽供養著!他老婆因為在後母的屋門前大聲罵了狗子,就被他給休了!這事讓鮑永有了名氣。
事後母至孝,妻嘗於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要知道漢代以孝治天下,王莽都是大孝子出身呢!
鮑永這麼孝順自然就有官做了!就被分配到了上黨郡當了功曹這麼個官職,大家別小看這個官職,西漢功曹這個官職相當於郡守的大秘,但是比大秘管的多,除了人事問題幾乎什麼事他都能管!

太守苟諫很喜歡他,但是王莽不喜歡,他想斬草除根,但是這事沒借口不好辦,就放了口風,郡尉路平聽到這個口風就想替領導分憂,把鮑永給辦了!
初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風旨,規欲害永。
好幾次都被太守苟諫識破,把鮑永帶到府上保護起來!鮑永也因為苟諫的保護所以一直給他出謀劃策,意圖剪滅王莽!
苟諫畢竟是官場老油條了,就告誡鮑永:“你小子沒事別在外人面前嚷嚷這事,管不住嘴,以後會禍從口出連累家人的!”
鮑永覺得老太守說的對,後來就把這事壓在心裡,沒再說過這事。
苟諫畢竟歲數大了,一不小心就染病卒了。
這下路平的機會來了,趁著鮑永給苟諫扶靈回老家的時間,把鮑永的弟弟鮑升給抓了!就等鮑永回來一鍋端!自己也好邀功請賞!
眼看著鮑家要完,這個時候鮑永的又一位貴人來了,那就是新任太守趙興!
他一到任就聽說了這事,感嘆道:“我接受大漢朝廷的冊封的官職,成為了封疆大吏,卻不能成就名節,現在鮑宣為名節而死了,我怎麼能害他的兒子啊!”
嘆曰:“我受漢茅土,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封諸侯則各割其方面土與之,燾以黃土,苴以白茅,使歸立社也。不能立節,而鮑宣死之,豈可害其子也!”
就這麼著,把鮑升給釋放了,釋放了弟弟不說,又讓鮑永接著幹功曹這個官職!引為心腹,當自己後人培養。
期間鮑永還救過趙興一回,起因就是有人假冒皇帝的近臣來招搖撞騙,沒想到趙興上當了要去拜見,鮑永有些懷疑,就反對趙興前去,但是趙興不聽啊!執意要去!(就像現在某些老年人被忽悠,執意要買保健品一樣)
鮑永急了,立刻追上去把趙興的馬繩給砍斷了,氣的趙興直髮抖,總歸還是沒去成!
果然沒過幾天,王莽就派人把這騙子給收拾了,好在趙興沒去,要不然官當不成不說,說不定還讓王莽找藉口給咔嚓了!
鮑永經過這事以後算是名氣大漲!朝廷讓他當秀才,他沒搭理!因為他自始至終都在想著收拾王莽興復漢室!
崛起—為更始政權效力鮑永等待的機會終究還是來了,王莽篡漢以後,全國都發起反對他的鬥爭!
其中綠林軍最為壯大,更始皇帝劉玄聽說了他的名氣,就徵召了他出來做官,這次他沒有拒絕!
鮑永的才氣能力在更始政權裡得到了充分的展露!做官和坐飛機一樣,從更始二年他做官開始就開始升,先是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然後持節河東、幷州、朔部。平定了青犢義軍!更始皇帝劉玄就封他為侯!雖然他當了大官封了侯!但是他的生活依然簡樸,衣食住行都不奢侈!他的軍隊軍紀嚴明秋毫不犯,佇列整齊,老百姓遠遠就能透過車馬認出他來!說這就是鮑尚書的部隊啊!
“永好文德,雖行將軍,常衣皂襜褕,路稱鮑尚書兵馬。”
鮑永把幷州治理的井井有條,老百姓安居樂業,絲毫不受兵亂之苦!
但是此時另一支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在關中大地肆掠!挖墳掘墓,荼毒生靈。更始皇帝劉玄就栽在了他們手裡!
這個時候光武帝劉秀崛起了!在整合了河北的地方割據之後,實力大增!
公元25年,劉秀即皇帝位,認了漢元帝當爸爸!廣發檄文,光復漢室!
光武帝像
鮑永也收到劉秀的招募,由於關中道路因為匪亂被隔絕了訊息不靈通,他還不知道更始皇帝劉玄已經死了,所以扣留了劉秀的使者,並派人去關中打探訊息。
沒多久打探人就回來了,告訴他更始皇帝已經死了,現在關中很亂。
鮑永很傷心,畢竟是更始皇帝重用了他,他立刻公開給劉玄發喪,並且釋放了劉秀的使者。封存了劉玄給他的上將軍印章和列侯的印章綬帶。
完了以後他解散了手下的兵馬,去掉了自己的服冠,素衣幅巾帶著百十號願意追隨他的手下去朝見劉秀!
劉秀一見到鮑永,就急忙問他:將軍你手下的兵馬呢?劉秀問這話倒不是笑話鮑永,而是確實缺兵,想收其兵為己用。
鮑永連忙跪下叩頭道:“臣有罪,臣下我本來就跟著劉玄混,現在沒有保全他,又怎麼好意思帶著劉玄的兵馬來求富貴啊!所以都給遣散回家了。”
劉秀嘴裡客氣道:“好啊!愛卿你說的很好!做的很對!”暗地裡,沒把劉秀氣個半死!這個老小子是不是故意的?皇帝很不高興!
帝見永,問曰:“卿眾所在?”永離席叩頭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誠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幸,希也。帝曰:“卿言大!”而意不悅。
當時,劉秀計程車兵進攻懷城,打了三天就是打不下來!劉秀就對鮑永說:“我攻打懷三天都沒能攻下,關東的人都敬畏佩服你,你可以帶你的人親自去城下勸說他們。”就授予鮑永諫議大夫之職。到了懷城,鮑永就親自出馬去勸說劉玄封的河內太守,讓他認清形勢,避免兵禍,太守一看是鮑永,立刻就答應下來,開啟城門投降了劉秀。因為這件事辦的漂亮!讓劉秀十分的高興!親自請鮑永吃飯!還給鮑永賜了洛陽的豪宅一棟!但是鮑永沒有接受。
“永說下懷,上大喜,與永對食。賜永洛陽商裡宅,固辭不受”
當時,軍閥董憲的副將帶領軍隊駐紮在山東孔夫子的故鄉,(漢代稱為魯郡)四處擾民,危害地方,劉秀就派了鮑永去當魯郡太守。鮑永一到地方就發兵收拾這幫兵匪!一下就擊敗了他們,收攏降兵數千人!但是還有幾個軍頭報團不肯歸降,還自稱將軍!
好巧不巧,孔老夫子紀念堂裡的野草荊棘突然間一夜之間都消失殆盡了!鮑永就和手下說,看看吧!老夫子都希望我們除去這些禍亂地方兵痞!他就找了個藉口,約這幾位軍頭來開會,好收拾他們,這幾位二百五也想收拾鮑永!就帶著酒肉來看望鮑永,暗地裡卻都藏著兵器!這事做的不密啊!被鮑永發現了,當場就親手殺了這叄頭領!收拾了這幫烏合之眾!
乃會人眾,修鄉射之禮,請豐等共會觀視,欲因此禽之。豐等亦欲圖永,乃持牛酒勞饗,而潛挾兵器。永覺之,手格殺豐等,禽破黨與。帝嘉其略,封為關內侯,
鮑永又一次的封侯了!所以說只要有能力,哪裡都封侯啊!
鮑永治理魯地,考慮到地方剛剛經歷兵亂,怕百姓被胥吏盤剝,所以慎用刑罰,鎮壓強暴安撫百姓!老百姓都很喜歡他。
這個時候他的母親去世,鮑永要去守孝三年,所以辭去官職,把財產全都分給那些貧苦孤弱的弟子。回家守孝去了!
守完孝,鮑永被朝廷徵召為司隸校尉,就是當年他父親做的官!
十數年的輪迴,現在鮑永又回到了父親當年的位置,他能做的比父親還好嗎?事實證明他不差!
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就在這個官職上發生。
起因就是皇帝劉秀派去收復巴蜀的大將來歙被對方給刺殺了!
皇帝十分悲痛,親自出洛陽城為來歙弔孝送葬。
皇帝都這樣的態度,下面的大臣官員自然也不例外!紛紛出城祭拜來歙。
追悼會結束后皇帝就回宮了,大臣勳貴們也陸續回家吃飯。
這個當口出事了,皇帝的叔叔趙王劉良,譜比較大!脾氣也不好!在洛陽城一向那是飆車走馬,拳打敬老院,腳踢幼兒園的主!名聲比較臭!
但是他是皇帝的叔叔,又不好管,也沒人敢管!畢竟漢朝以孝治天下嘛!皇帝也不好處理叔叔。
趙王劉良在回城的時候車駕恰巧和中郎將張邯的車駕碰上了!
這還了得!趙王劉良立刻親自上陣,大聲呵斥張邯:“你小子趕緊的挪車啊!要不然有你受的!”
趙王的大名誰人不知啊!張邯一想,趕緊挪車讓路吧!要不然還得吃一頓鞭子!就挪車讓路了。
哪知道趙王還不滿足!又把看守城門的軍官一個叫岑尊的也給罵了出來!並讓岑尊給他下跪道歉!
“時良從送中郎將來歙喪還,入夏城門中,與五官將車相逢,道迫,良怒,召門候岑尊,叩頭馬前。
這威風抖的!比皇帝還大!
眾人義憤填膺!但是都無可奈何!因為他是皇帝的叔叔趙王啊!誰敢當出頭鳥!
鮑永敢!他冷眼旁觀這個事多時了!本來他的司隸校尉就是“掌察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
現在有人居然敢當著他的面頂風作案!公然藐視他!藐視法紀!
他回家以後立刻給皇帝劉秀上書彈劾趙王劉良:“良無藩臣禮,大不敬。”
趙王劉良是是什麼人?大臣們心裡還是有數的!屬於惹不起的那種!當今皇帝的叔叔,是最尊貴的皇族,鮑永這老小子竟敢彈劾他,這下,滿朝文武都對鮑永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趙王劉良,也因為這件事被抓住了痛腳,沒過多久,就被皇帝下旨降為了趙公了!王爵變公爵了!
這件事過去以後京師的治安風氣好了許多,鮑永又把他弟弟鮑恢徵召為他的副手協助他治理。
他弟弟鮑恢也是個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這麼號人!
兄弟二人一起管理京師,搞的官二代和勳二代們都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不敢造次!
光武帝劉秀知道了以後,也常常和大臣勳貴們說:你們平時都收斂一點,不要跋扈!免得讓鮑永鮑恢兄弟抓住把柄!到時候可別怪朕不講武德!
帝常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其見憚如此。
誰還敢啊!趙王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這兄弟倆的故事,也誕生了著名的成語“二鮑糾慝”!
鮑永不僅執法如山,而且是個不忘舊情的人!
更始皇帝曾經重用過他,他在巡查地方的時候,路過他的墓,就不顧手下的勸阻去祭拜劉玄!
苟諫對他有救命之恩,他去苟諫的墓地殺牛祭拜!
劉秀聽說以後,有點吃醋了!好傢伙,吃著我的飯,卻不忘舊主子!就對大臣們說:“鮑永這是要幹嘛?”
太中大夫張湛一看皇帝生氣了,急忙出來進言道:“臣要恭喜陛下您!有此良臣!古話說的好!仁義是做人的根本,忠誠是做人做事的主旨。仁義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誠而不忘故去的君主,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
劉秀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心中那點不快也就去了。
帝聞之,意不平,問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張湛對曰:“仁者行之宗,忠者義之主也。仁不遺舊,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釋。
後來鮑永還是因為剛直的性格惹到了光武帝,這次沒有張湛這樣的大臣站出來保護他了!
被光武帝派出京師給東海王當相國,結果又因為度田(就是丈量田畝)不準確被牽扯到,又被劉秀派到了兗州當了兗州牧!
就這樣過了三年後,他猝然長逝!
青史留名鮑永雖然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卻在我國古代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氣!
二鮑糾慝!“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被後世君主屢屢拿來教育大臣!
他兒子鮑昱後來很有乃父之風,做官到了三公的位置!司徒,太尉。
史書評價他:
鮑永守義於故主,斯可以事新主矣。恥以其眾受寵,斯可以受大寵矣。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未譬,譬猶曉也。豈苟進之悅,易以情納,持正之忤,難以理求乎?言諂曲則易入,剛直則難進也。誠能釋利以循道,居方以從義,方,直也。君子之燍也。
青史之中誠有此名!不負一生!
參考史料《後漢書·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