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它的誕生給很多人帶來了新的希望,在它滅亡的時,也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從此開啟了明帝國的歷史。在編者看來,明朝滅亡有三大原因。
首先,在明朝自1368年到其滅亡為止,這段時間與明朝有過瓜葛的阿魯臺,瓦剌,韃靼被趕出了長城以外,這段時期草原十分寒冷,少數民族大舉南遷,與明軍衝突不斷 導致明朝北部長久戰亂,朝廷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北境的衝突上,調動軍民建造長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國家財政支出很大一部分花在了這方面。
其二,明朝的政治制度也為明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明太祖廢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使皇帝的權利在明一朝成為巔峰。依照這樣,朝廷按理說幾乎就是皇帝的一言堂,可真的就是這樣嗎?內閣可不同意。從史書中可以看出,皇帝與閣臣的鬥爭幾乎沒有間斷,而正是這些鬥爭使得明朝一些本懷有鴻鵠大志的皇帝面對幾次與閣臣的鬥爭後心灰意冷,不再想要關心政事。皇帝想要依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可只要稍稍觸動士大夫集團的敏感神經,就會招來士大夫集團以死相拼的鬥爭。為什麼皇帝不懲罰反對他的大臣呢?皇帝害怕的是士大夫集團集體請辭,這可就是丟了臉的大事,在史官筆下也不會對皇帝有好的評價。這樣一來,皇帝想要幹什麼,總要有重重阻隔,懷有鴻鵠大志的皇帝心灰意冷,對國事失去興趣,本就懶散的皇帝也有了好的理由偷懶,正合他的心意。這就導致皇帝的權利交到了他身旁最親近的人———太監。太監亂政在明朝是最嚴重的,使得朝廷烏煙瘴氣,臣不敢言,民不聊生。
其三,不靠譜的皇帝實在是太多。明朝,拿的出手皇帝實在太少,坑爹的實在太多,而且挖的坑都比較深。明朝稱為賢主的不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孝宗。太祖成祖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礎,其後的仁宗,宣宗也是很開明的守成皇帝,孝宗更是著名的中興皇帝。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在位時間短:仁宗在位八月,宣宗在位十年,孝宗在位十六年。看著這些時間其實也不短,可相比較那些坑爹的皇帝,他們實在是太短命,嘉靖萬曆兩個人的在位時間加起來超過了九十年,明朝總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光這兩個人就佔了三分之一,二者兩個皇帝在編者看來稱不上賢君,甚至昏暗,沒有大的作為。更有一些離譜的皇帝,比如喜歡半夜出逃,將自己稱為“威武大將軍”的武宗,喜歡雕刻的熹宗,深信並深愛比自己大十九歲的萬貴妃的憲宗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