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39年,在新興的工業強國蘇聯和遠東霸主日本帝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衝突。這場邊境戰爭被日本稱為諾門罕事件,而被蘇聯官方稱為哈勒欣河戰役。眾所周知,這場戰役以日本慘敗而告終。蘇軍指揮官朱可夫自此聲名鵲起,並被最高統帥斯大林授予蘇聯英雄勳章。而日軍第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因此敗飽受指責,在戰役結束一年後鬱鬱而終。所以,諾門坎也被認為是蘇聯強大工業實力對日本軍部的一次吊打。

然而,伴隨著蘇聯的解體,關於哈勒欣河戰役的更多細節被披露出來。人們驚訝的發現,蘇聯軍隊獲得勝利的過程並不像是官方宣揚的那麼輕鬆。

衝突爆發

諾門罕就位於滿洲 蒙古與西伯利亞的交界處

諾門罕地處內蒙與外蒙交界處,蒙古語意為“高貴的汗”。1734年,清朝在這處南接錫林郭勒、東望興安嶺、地處蒙古高原通向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隘上設立卡倫哨所,歸屬呼倫貝爾衙門管轄。1921年,蒙古宣佈獨立之後,諾門罕成為劃分內蒙和外蒙的邊界線。

918事變後,日本全面佔領東北,並接管了隨後建立的偽滿政權的邊境防務。與偽滿相鄰的政權中,最大的就是蘇聯。蘇聯當時在遠東地區擁有駐軍23萬多人、650輛坦克和500架飛機。為應付他們而組建的關東軍,則只有5萬人和80架飛機。日軍參謀本部希望在東北的兵力和飛機數量,都達到遠東蘇軍的80%。所以瘋狂向東北增兵,同時加強了偽滿和蘇聯邊境的管控。蒙古和偽滿的邊境局勢自此日益緊張。

日本關東軍一直有入侵蘇聯的北進計劃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後,蘇日的下一次衝突也箭在弦上。蘇聯第57特別軍奉命開進蒙古,增加對關東軍的壓力。同年,關東軍第23師團進駐海拉爾,承擔起偽滿西部國境的防禦。從雙方的兵力部署上來看,蘇軍抽調了遠東蘇軍中的精幹力量,並已基本實現了軍事裝備的現代化。軍中不乏強大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而日軍師團還以傳統步兵為主,裝備較差。不要說和對面的第57特別軍相比,就算跟關東軍的精銳部隊相比也頗為遜色。

從雙方的戰前準備就能看出,日軍參謀本部在估計敵情時過於輕視對手。這也符合日本陸軍一貫重視精神力量而蔑視技術裝備的傳統。日軍通常的習慣是在師團內只保留基本兵力,一直到正式開戰前,甚至在開戰後才以特別支隊或是加強師的形式組建混編單位。所以,日軍往往會缺乏聯合作戰經驗,對團和旅一級不同兵種的配合感到陌生。反觀蘇聯,從建軍時起就注重各兵種聯合訓練。這方面的差距,最終決定了諾門罕戰役的勝負。

日軍在諾門罕附近的部署主要是傳統步兵

當然,衝突的真正爆發還是需要一些意外事件來幫忙。雖然清朝在各部管轄的土地間都劃清了明確界限,但牧民放牧時仍然經常越界。即使蒙古宣佈獨立,遊牧民仍然依照從舊習俗遊走在跨越諾門罕的邊界兩端。這原本是斯通見慣的常態,但在蘇日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卻成為了大戰導火索。

1939年5月4日,一小隊蒙古騎兵越過邊境牧馬,遭到偽滿興安警備軍驅逐追趕。隨後蒙古國出動一個排攻擊偽滿在邊境的哨所。日軍立即介入,蘇聯又按照《蘇蒙友好合作條約》出兵支援蒙古,雙方隨即大打出手。

前線的蒙古人民共和國騎兵

東方的首次現代化戰爭

日本陸軍航空隊的 97式戰鬥機

諾門罕戰爭創造了陸戰未開而空戰先行的特例,這也成為現代戰爭的典型要素。蘇軍和日軍在地面開戰前,先展開了制空權的爭奪。蘇軍主力戰機為伊-15和伊-16,效能比日本九七式戰鬥機略好。但日軍飛行員素質較高,所以在空戰中並不落下風。蘇軍最後仍是憑藉數量優勢,才奪取了制空權。

蘇聯空軍主力之一的伊15戰鬥機

5月24日,1100人的蘇軍和1200餘人的蒙古部隊,渡過哈拉欣河建立陣地。次日,日軍小松原師團以第64聯隊為核心編成支隊攻擊,雙方正式開打。

蘇軍的主力機型 伊-16戰鬥機

日軍根據日俄戰爭的經驗,制定了步兵正面牽制,再以騎兵深入蘇軍側後斷的計劃。只要燒燬哈勒欣河上的浮橋,就可以使蘇軍自動崩潰。這支側襲部隊包括一個騎兵中隊和13輛裝甲車。戰鬥開始後,負責守衛浮橋的蘇軍摩步連,成功阻止了側襲部隊的進攻。蘇軍BA-6裝甲車,對日軍的九二式裝甲車造成了極大威脅。

蘇軍裝備的BA-6裝甲汽車

入夜後,急於突破的日軍由對蘇軍進行了夜襲。蘇軍第149摩步團火速趕赴戰場,在對岸架起探照燈後就地展開反擊。日軍寡不敵眾,除了少數殘兵逃出之外,大部被殲滅。與此同時,正面的日軍也遭到蘇制M-30榴彈炮的壓制,無法推進。到30日下午,日軍援兵分乘40輛卡車抵達戰場。蘇軍見日軍炮兵和反坦克實力增強,主動撤兵回哈勒欣河西岸,第一階段衝突結束。

日軍裝備的92式裝甲汽車

斯大林獲悉蘇日在遠東衝突的訊息後,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徹底擊敗日軍,解除在東方的後顧之憂。為此,特意派出了青年將領中的佼佼者朱可夫,去出任第57特別軍軍長。據說朱可夫抵達駐地時,對現狀十分不滿。認為第57軍訓練鬆懈、行動遲緩,在戰術上被日軍牽著鼻子走。指揮部設在距離前線120公里的地方,指揮不靈。前任指揮員在聽到日軍增援訊息後,不辨敵情就倉促撤退。

被斯大林派往東方前線的朱可夫

朱可夫隨即展開對日軍大規模反攻的部署。在距離烏蘭巴托750公里的前線。開闢野戰機場,並組織2600輛各種車輛向作戰地域投送士兵和物資。抽調國內精英飛行教官對飛行員進行徹底訓練等。集結兵力並強化訓練的蘇軍,做好了捲土而來的準備。

日軍方面卻因為師團長小松原謊報大捷而疏於戒備。關東軍不但未能積極備戰,反而為了避免和蘇聯衝突擴大化,而嚴禁飛機越境偵察。也不派兵支援邊境部隊。所以,日軍既未察覺蘇軍的大規模集結,也沒有積極調動兵力和裝備備戰。就這樣迎來了諾門罕戰役的第二階段。

被日軍擊落的蘇軍伊-16戰機殘骸

衝突升級

日軍飛行員在專業水平上勝過了大清洗中的蘇聯同行

1939年6月,雙方戰機持續在空中交火併開始轟炸行動。此階段的空戰中,蘇聯飛機更加積極主動。通過空中偵察,已經基本摸清了日軍部署。日軍的地面偵察卻屢屢被敵方所阻截。

蘇軍繳獲的日本陸軍偵查汽車

從6月30日開始,雙方在哈勒欣河兩岸展開激烈爭奪。蘇聯軍隊出動了200輛坦克和300輛裝甲車,阻擊逼近的日軍。日軍則報以傳統的夜襲作戰來應對。雙方還一度爆發了大規模互相炮擊,但都未能對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樣的僵持一直持續到8月20日。

在戰場上馳騁的蘇軍T-26坦克

在這段時間裡,蘇軍已經完成了絕對優勢兵力的集結。在前線總共有4個狙擊兵師、2個騎兵師、7個坦克旅和3個炮兵師。日軍方面在第23師團外,僅增加了第7師團的森田旅團作為戰役預備隊。不僅如此,蘇軍還配備了超過80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而日軍同時期在前線僅有400架作戰飛機。

日軍裝備的95式坦克

8月20日,朱可夫下令蘇軍對哈勒欣河以東的日軍進行全線攻擊。這是華沙戰役結束以來,蘇聯最大規模的諸兵種聯合作戰。大規模炮擊和航空轟炸過後,裝甲部隊引導步兵部隊對日軍陣地發起突擊。這種作戰模式,就是後來二戰中使用的大縱深作戰的雛形。以正面牽制日軍主力,南北兩翼部隊迂迴合圍日軍。

諾門罕戰場上的蒙古人民軍士兵

在蘇聯佔壓倒性優勢和兵力和火力面前,第23師團的抵抗顯得軟弱無力。由於偽滿部隊的提前崩潰,主要戰鬥實際是圍繞日軍據守的幾個高地展開的。如在進攻日軍井置部隊據守高地時,蘇軍對800人的日軍集結了超過數千人的規模,其中不乏212空降兵旅、第9裝甲旅這樣的精銳部隊,僅24日一天,日軍部隊就死傷300餘人,喪失了戰鬥能力。

協助日軍作戰的滿洲國炮兵

但跟蘇聯官方渲染的一往無前相比,戰場形勢其實相當混亂。為了對付日軍工事,蘇聯出動噴火坦克抵近攻擊,日軍則組織士兵攜帶集束手榴彈企圖進行破壞。雖然效率不高,但也能摧毀部分蘇軍裝甲車輛。蘇軍本身也時常犯錯。如第602狙擊兵連,就將自家的BT-7快速坦克誤認為日軍的九五式坦克。一口氣擊毀了BT-7坦克7輛,還殺死了21名蘇軍坦克兵。

被自己人誤認為日軍坦克的BT-7

但總的來說,蘇聯的強大實力和聯合作戰水平保證了兵團推進速度。8月25日,針對小松原師團的合圍已經達成,日軍只能下令強行突圍。但到8月27日,小松原師團的突圍就宣告失敗,只有少數部隊得以順利脫離戰場。

正在檢查被擊落日軍飛機的蘇聯士兵

半個世紀後的解讀

蘇軍參謀長謝欽 蒙古人民共和國元帥喬巴山和朱可夫

在諾門罕激戰時,蘇德快速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急於結束在東方的戰爭,轉而準備在東歐建立自己的衛星國體系。在此背景下,蘇日雙方在9月16日也簽署了停戰協議,保持雙方現有戰線不再變更。

被蘇軍俘虜的日本士兵

朱可夫在作戰期間給莫斯科的報告,宣佈殺死了52-55萬日本人和滿洲國人。戰後,蘇軍正式宣佈的戰果為斃傷俘日軍60000人。然而,根據日軍第6軍軍醫部損失調查表,日軍的實際戰損為戰死7696,受傷8647,失蹤1021人。

在戰車前歡呼的日本士兵

根據蘇聯解體後的披露檔案,蘇軍在諾門罕的損失為戰死9073人,受傷15952人。也就是說,蘇軍的死傷數量是明顯高於日軍的。另外,日軍損失坦克251輛,蘇聯損失坦克397輛。蘇軍的損失依然高於日軍。日本損失最重的是炮兵部隊,參戰82門大小火炮中損失63門,蘇軍參戰370門火炮中僅有61門戰損。

被日軍擊毀的蘇軍裝甲汽車

雖然蘇軍損失較日軍略大,但其裝甲兵、炮兵和航空兵的聯合作戰威力也極大震撼了日軍。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以諾門罕之敗為契機,開始大力推動裝甲部隊和防空兵部隊的建設。

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坦克

另一方面,諾門罕之戰的勝利給予了蘇聯統帥部充分信心。這支經歷工業化改造軍隊,被認為完全可以勝任高強度的現代戰爭。大清洗的洗禮,也讓這支軍隊已經蛻變為一支政治可靠的強硬隊伍。

基於蘇軍的優異表現,斯大林開始考慮他的下一個對手,北方的沙俄餘孽--芬蘭。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槍炮戰爭衝鋒的時候,後面開槍的人會不會打到前面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