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俄羅斯民族在艱難地贏得了蘇俄內戰之後,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名重新屹立於龐大的世界島之巔,併成為了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之一,甚至通過兩次五年計劃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意志民族再次強勢崛起,以德意志第三帝國之名席捲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並最終發動了蘇德戰爭,不僅為了取代蘇聯的地位,更是意圖將其徹底征服和滅亡。


戰前戰略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蘇聯的西進

1939年9月1日,剛剛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8月23日)的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震驚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

1939年9月17日,蘇聯以保護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名義西進,入侵波蘭的寇鬆線以東地區(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在德國和蘇聯的夾擊之下,波蘭第二共和國迅速滅亡。隨後,蘇聯繼續在西邊推進以建立“東方戰線”。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發動冬季戰爭,直接導致其被英法所操縱的國際聯盟開除(1939年12月14日),其在國際聯盟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也一併喪失。蘇聯放棄徒有其表的國際地位,並以巨大傷亡為代價,最終在1940年3月12日迫使芬蘭屈服,佔領了卡累利阿等地區,並將芬蘭納入到其勢力範圍之中。

1939-1940年 冬季戰爭

1940年6月,蘇聯威脅並佔領了原屬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7月,蘇聯又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至此,蘇聯的“東方戰線”徹底建立完成。

與此同時,蘇聯也在蘇日國界戰爭(1938-1939年)擊退了前來試探性進攻的日本,穩定了遠東局勢。加上被軍事佔領的外蒙古(1921-1990年)、親蘇的阿富汗(1919-1991年)和中國軍閥盛世才(1934-1942年),此時的蘇聯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極盛。

1940年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一次極盛

2)蘇德戰爭的爆發

但是,即使在邊境下足了功夫,甚至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保證,德國的魔掌依然還是不可避免地伸向了蘇聯。

德國在佔領了以法國為首的幾乎整個西歐大陸之後,繼續對英國發動了不列顛空戰,但是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德國不得不放棄征服英國的打算,並建立大西洋壁壘(類似一個多世紀前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對英國採取防禦和孤立政策。

隨後,德國改變方向揮師東進,於1941年6月22日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合匈牙利、羅馬尼亞和芬蘭等僕從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閃擊蘇聯,蘇德戰爭隨即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規模更大也更為慘烈的階段。

德軍550萬人被劃分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向蘇聯的前三大城市進軍。率先抵達的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他們面對是蘇聯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俄羅斯乃至整個東斯拉夫民族的發祥地——基輔。

基輔戰役地理位置


戰役基本資訊

1)時間:1941年7月7日-9月26日

2)地點:基輔

3)統帥: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德)VS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蘇)

4)兵力:500,000人(德) VS 850,000人(蘇)


戰役發生過程

1)德軍對基輔以西的進攻

7月7-9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坦克兵團陸續突破和攻佔了新米羅波爾、別爾季切夫、沃倫斯基新城和日托米爾。此時,德軍離蘇軍所駐守的基輔還有165公里。

7月10-11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坦克兵團不分晝夜前進至基輔西側的伊爾片河。此時,德軍離基輔只剩下15公里。由於基輔蘇軍已經在伊爾片河建立了防禦工事,因此德軍在此受阻。

2)德軍對基輔以北和以東的包抄

7月16日,已經攻佔斯摩稜斯克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接到命令分兵向進攻基輔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進行增援,準備對基輔成為合圍之勢。

隨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第1、2裝甲兵團就向基輔東部的羅姆內進發。

與此同時,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第2集團軍進駐基輔北部的戈梅利,並開始向南挺進。

3)德軍對基輔以南的合圍

7月16日-8月7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贏得了烏曼戰役的勝利,使得基輔南邊門戶洞開。

此時,駐守基輔的蘇軍已經成為了蘇聯烏克蘭地區唯一的駐軍,且已經被德軍從四個方向逐漸合圍。

4)相持階段

但是,基輔及周邊衛星城鎮的蘇軍畢竟是以逸待勞,且有人數和火力上的優勢。因此,在之後一個月時間裡,雙方開始了長期的拉鋸戰,蘇軍甚至發動了幾次成功的反擊讓德軍有所後退。

而且,基輔東部的羅姆內依然在蘇軍手中,因此這個方向成為了蘇軍唯一的突破口。

5)殲滅階段

但是,由於對戰局和時機判斷的失誤,直到9月10日羅姆內的淪陷,才讓蘇軍統帥布瓊尼發現基輔已經成為了甕中之鱉。9月13日,布瓊尼被憤怒的斯大林撤職,更是導致基輔蘇軍群龍無首,只能各自為戰,加速了其失敗的步伐。

9月16日,德軍對基輔蘇軍發動了最後的圍殲戰。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缺乏裝甲部隊的蘇軍雖然英勇抵抗但也無濟於事。經過5天的戰鬥,9月20日,蘇聯第三大城市基輔最終淪陷。

9月26日,基輔附近亞戈京的蘇軍被徹底殲滅,蘇聯徹底失去了基輔以及周邊城鎮的控制,進而失去了整個烏克蘭地區。德軍以32,000人的傷亡代價,殲滅和俘虜了蘇軍共計844,300人,獲得了基輔戰役的壓倒性勝利。


戰後戰略形勢

隨著基輔的淪陷,蘇聯南部門戶洞開,而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伏爾加河流域的斯大林格勒。與此同時,德國在地中海和北非戰場也勢如破竹,陸續在克里特戰役(1941年6月1日)和加查拉戰役(1942年6月21日)大敗同盟國,從而徹底控制了東南歐和大部分北非地區。

此外,幾乎所有的Continental中立國都倒向了德國,西班牙暗中派出了藍色師團加入蘇德戰爭,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妄圖在處於劣勢的仇敵蘇聯手中分一杯羹,瑞典則允許德軍從其領土通過,其他國家則主要是在經濟上支援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也隨著在蘇德戰爭前期的大勝成為了歐洲歷史上第三個基本統一歐洲大陸的陸權大帝國,並在1942年初期達到了極盛。

1942年 德意志第三帝國極盛

結語:德國在基輔戰役之後成功取代蘇聯成為西世界島乃至整個世界島的霸主。但是,擁有龐大戰略縱深以及強大工業能力的蘇聯越戰越強,最終讓德國像當年的法國和英國一樣曇花一現、功虧一簣。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拿破崙時期參戰各國部隊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