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是戰勝國,但是為何英國的海上霸權,陸地霸權卻迅速衰落了呢?其實原因有三點,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1918年,德國和它的所有盟國宣佈投降。11月,兩個交戰方(協約國同盟國)簽署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當天下午在議會宣讀了協議條款,他說:“今天上午11點,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最可怕的戰爭已經結束。我希望我們可以說,到今天上午,當決定人類命運時,任何戰爭都已停止。”1919年1月18日,27個勝利者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和平會議。6月25日,他們與德國簽署了臭名昭著的凡爾賽和約。
戰後英國從德國獲得了大量殖民地,似乎是最大的贏家。但事實上,戰爭給英國造成的損失更為深遠,實際上遠遠大於英國的收入。英國皇家海軍在戰爭中擊沉了145艘德國潛艇,但德國潛艇擊沉的商船總數為1372.4萬噸。除商船外,還擊沉了100多艘各類軍艦。
可以說,德國成本小、利潤大的潛艇戰爭曾經對英國造成致命打擊。沒有美國人的參與,這場海戰的勝負甚至是未知的。1917年,在戰爭最困難的階段,英國首相在下議院發表演講時說:“我希望現在全國都能知道,我們的食物很少,什麼時候比以前多了,就沒有什麼等待了,就會耗盡。”
所以,英國失去霸權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巨大的戰爭損失:
英軍戰死官兵90萬人,損失商船2479艘(776萬噸),佔原船總數的75%,但這些只是表面損失。每天的軍費開支高達數百萬英鎊,整個戰爭造成了1/3的國民財富損失。
1913年,英國有2.3億英鎊的貿易順差,但到1919年戰爭結束時,英國有1.28億英鎊的貿易逆差。此外,它還欠美國8.5億英鎊的國債,經濟從世界第一落入二流。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海軍的實力已達到與皇家海軍相同的水平。此外,它超越大英帝國的綜合國力,也使得其在所有的工業產品的產量和軍事工業能力上,遠遠強於英國。海上霸權轉移到美國是不可逆轉的。
第三就是英國所有殖民地此時已經是離心離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殖民地也為帝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印度陣亡62056人,澳洲陣亡59330人,加拿大陣亡56639人,紐西蘭陣亡16711人,南非、東非和西非陣亡7121人,2000人和850人。在這些數字背後,是數百萬殖民地的窮苦人民加入了英國軍隊,在歐洲戰場上充當炮灰。
他們為勝利做出了貢獻,有理由贏得足夠的國際地位。總之,他們希望從大英帝國那裡得到相應的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獨立意志。然而,他們的願望未能得到滿足。所以,民族獨立運動在所有殖民地都迅速興起。
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稱為英國殖民王國的“王冠上的寶石”的印度,是英國在遠東的最重要的基地,印度的非暴力運動讓英國不堪重負。除此之外,埃及也爆發了此起彼伏的抗議運動,埃及是英國殖民地的心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埃及的持續騷動也讓英國倍感痛苦。這兩次運動對剛剛結束戰爭的英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可以說,英國已經陷入了龐大殖民地的陷阱之中難以自拔。
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英國的衰落也是必然不可逆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