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排外情緒,自古以來就有。在中國還處於春秋時期,中原各國就開始找組織抱團,各種排外了。有了排外情緒,地域歧視也就隨之而來了。

春秋時代的鄙視鏈是這樣的:

由於當時名義上還尊周王室為天子,跟周王室親緣關係越近的諸侯國,就越居於鄙視鏈的上端,以“正統”自居。這些國家首先以姓來分群,也就是說,姬姓國家為一個群體。比如魯、鄭、衛、蔡等國都是周天子的直系親屬,他們代表的就是高大上的城裡人,有文化。

但是,周天子在分封諸侯的時候,考慮到天下的地理局勢,總要把一些有能力的弟弟或臣子封到偏遠一點的地區去鎮守,比如,有能力的姜太公封在齊國,攔住東夷,同樣牛的周公旦封在魯國,一是防東夷,二也是為了制衡齊國。賢能不亞於姜太公和周公的召公奭封在燕國,和封在衛國的衛康叔一起防禦北狄,唐叔虞封在山西(唐/晉),同樣防禦戎狄。地圖的南邊,有很大一塊空地都丟給了楚國,同時,為了防止楚國做大,周朝又在淮河流域封了一幫如隨國、鄖國、之類的“漢陽諸姬”,讓他們折騰吧!西戎呢?誰去防。當初分封諸侯的時候,周王室還在鎬京,也就是他們自己聯合虢國、晉國一起防禦。這樣,等於大家在四面八方一起保衛祖國。

▲諸侯分佈圖

這樣一來,就有了地域上的分法,無所謂是不是姬家人了。

比如,燕國雖然是正宗周王室姬姓封國,但在整個西周到春秋時期基本都遊離在主流社會之外,在悶頭跟北狄做鬥爭。齊桓公作為外姓諸侯,反而帶頭“尊王攘夷”,成了中原諸侯都認可的帶頭大哥。等西周滅了以後,周天子遷都洛陽,基本已經準備放棄西邊了,於是將陝西那塊地丟給了老實人秦國,秦國自此在那邊耕耘,長期跟西戎玩,也就變成了大家口中的“西戎”。

本來是以姓分群,現在更大程度變成了以地域分群。於是,真正地處河洛一帶,長期團結在周王室周圍的諸侯國,就叫中原諸侯國。

這些國家因為地處中原,又長期抱團,便各種看不起周邊的那些跟蠻夷雜居的人,秦國在他們眼裡是西戎,楚國在他們口中是南蠻子,莒、郯 就是東夷,至於北狄,雖然大家不好意思把晉國叫北狄,但早期的晉國在他們眼裡也和戎狄差不多, 小宗並大宗這種違反周禮,顛倒政局的事,就發生在晉國呢。

對,當初地域歧視的口號,就是把別人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而搞這些地域歧視的,也就是現在河南一帶的諸侯。河南老鄉驚喜不,當初是你們歧視別人~歧視範圍大到湖北、安徽、北京、天津、重慶、四川、陝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等等,可牛了……

▲東夷西戎南蠻北翟

隨著時間發展,東夷基本已被齊魯收服,後來晉國也加入了大家庭,成為了中原諸侯的代表,大家喜歡集體來懟的,就剩下野心勃勃的楚蠻子了。

楚國人很鬱悶,覺得自己經過長期努力混得挺不錯的了,已經很努力地想融入主流社會了,但大家總說他土,楚蠻子楚蠻子地叫,搞得楚國一點集體榮譽感都沒了,於是乾脆以“蠻夷自居”。你不是說我是蠻夷我沒素質嗎?那我就沒素質給你們瞧瞧。

有個叫熊渠的楚老大想脫離周王室範圍另立系統自立稱王,於是熊渠在公開場合發表著名講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反正我是蠻夷,我跟你們不在一個系統,我也不接受你們封的子爵,不跟你們一樣的稱號尊諡,我現在不當子,我們要當爸爸,跟周天子平起平坐。

別人喊他蠻夷,他就以此為藉口搞事情,想成立“一國兩制”,別說,“天上九頭鳥”不是瞎傳的。

楚國還有一則廣為流傳的狡猾記錄,當時楚國想打周邊的隨國,自古以來中原諸侯發起攻伐都要有個名頭,不能說你想揍誰就揍誰。於是隨國很納悶,就派人去交涉說:“我無罪!”

楚國怎麼說?楚國說:“我蠻夷也!”

怎麼樣?老子想揍你就揍你,沒道理可講,反正我是蠻夷,就是不講素質。你們歧視我們,我們教你們做人。

所以說,風水輪流轉,鄙視鏈的方向,也是隨著實力消長隨時轉換的。很快,到了春秋中期,“蠻夷們”實力大增,翻身做主,這就輪到中原人民滑落到鄙視鏈下游了,中原各國人民悲哀地發現,那些被我歧視過的,好像都報復回來了。

鄭國(新鄭)、宋國(商丘),都是中原大國,四周的蠻夷勢力坐大,就輪到他們日子難過了。

鄭國本來是東周諸國中的“先富群體”,繻葛之戰,鄭國以諸侯身份打敗周天子,正經牛過一陣,但後來逐漸衰落,淪為各國段子手的靶子,像“鄭人買履”、“買櫝還珠”,基本都是拿鄭國開黑。不過這些段子真正嘲諷的物件都是商人,因為當時農業社會,重農輕商。而鄭國在立國之初為了發展經濟,跟商人簽訂了互貿協議若干,走得比較近,所以連帶著躺槍了。

至於宋國,幾乎自帶“招黑體質”。

宋國人也是商朝後裔,從身份上來說,就有點尷尬。但宋國人很以此自豪,一直以“周朝的高貴客人”自居,並不融入周文化——這麼另類,不黑你黑誰呢?於是,結合宋國人自己演繹的歷史,先秦諸子們在文學作品裡也寫了不少針對宋國的埋汰故事,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野人獻曝”等,都把宋國描述成了一個固執和愚昧的形象。

作為被歧視的物件,在一個典故中,宋國用事實證明,他們鄭國還要更招黑。這就是“鄭昭宋聾”。

話說此時,正是春秋中期,當時的國際主流模式是晉楚爭霸。楚莊王在邲之戰中戰勝晉國,成為了當時國際霸主。但是,晉國的跟班宋國是個頑固分子,不懂學習小草的優良品質——隨風倒,儘管晉國敗了,宋國還是梗著脖子不服氣。為了服宋,楚莊王靈機一動想了一個點子——宣揚和平。

▲楚莊王,張光北飾

楚莊王叫來兩個和平特使,一個是兒子王子馮,一個是大夫申舟,請他們到當時國際上還享有一定威信的齊國和晉國去宣達和平理念。王子馮接到的命令是出使晉國,申舟出使的是齊國。當時中華大地上列國縱橫,從楚國去晉國需要經過鄭國,去齊國要經過宋國,而楚莊王故意不給倆人開楚國官方的借路單。

但可想而知,鄭國一貫是個聰明人,晉國一敗,馬上就倒向了楚國,所以,兒子馮經過鄭國,鄭國一定會好吃好喝招待,去宋國的申舟則可能會遇到點麻煩,比如會因為無故越境被抓起來……使者被辱,楚莊王屆時就可以趁機發兵去教訓宋國。

王子馮輕鬆接受任務。

但申舟有疑惑了,在腦海中開啟國際地圖一看,完全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於是向楚王申請借路單。

楚莊王心說被看穿了,強裝鎮定:“要借路單幹什麼?人家小馮去晉國,路過鄭國沒給拿借路單。”

申舟趕緊爭辯:“不行啊大王,鄭昭宋聾哇。”

申舟不明就裡地繼續跟楚莊王分析情形:鄭國地處四戰之地,既靠近楚國,也毗鄰晉國,在晉楚爭霸期間,他們早就學會了“小人之德如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但宋國可一直跟楚國不對付。簡而言之,鄭國人很機靈,宋國人很傻。所以,路過鄭國不開借路單沒問題,但路過宋國不開,自己就有去無回了。

敲黑板,成語鄭昭宋聾由這裡產生,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地圖炮。

楚莊王安慰道:“你是我的人,誰敢殺你?誰動你,哥帶人滅了他們。”

唉,申舟本來還想再爭取一下,但見大王這樣說,只好嘆了口氣,跑回去拉著兒子申犀就往宮裡跑,算是把兒子介紹給大王,託孤了。交代完情況,申舟哭喪著臉出發。人倒黴起來走路都踩狗屎,剛走到宋國邊境,就被宋國的總理華元逮了個正著。

華元:“噫,楚國佬,幹啥來的?”

申舟:“呵呵,華總好,我去山東半島出差。”

華元:“那你是路過我們宋國了?借路單拿出來看看。”

申舟:“啊,出門急,忘帶了。”

華元:“哼,你就忽悠吧楚國佬。你路過我宋國不給我們打招呼,這是當我大宋沒人了啊?把我們當成楚國的附庸,當亡國奴對待啊。好啊,殺了你宋國也要亡國,反正都要死,我們是殷人後裔,我們要尊嚴!”

申舟:“……”

哼唧完最後一聲,申舟被剁了。

訊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楚王宮,楚莊王本以為頂多是使者被抓,大國被羞辱一下,沒想到宋國楞到這地步,當場氣得瞠目結舌,袖子一甩,暴走去了。當時楚莊王鞋子也顧不上穿,直接衝出了門,等侍從反應過來,趕緊分工行動,拿鞋子的、拿佩劍的、駕馬車的都忙了起來,楚莊王衝到院子外,拿鞋子的追上了,到寢宮外,拿佩劍的把劍送到了楚莊王手裡。關鍵是,生氣的楚莊王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個勁往前衝,一直追到集市上,駕馬車的才終於把楚莊王喊上了車。

這下,楚國完全可以出兵教訓宋國了。集結好軍隊,楚三軍向河南開發,圍困宋國首都商丘。宋國人也真硬氣,一連好幾個月過去,宋國既不投降,也不突圍,城裡糧食用盡,大家就互相吃別人的兒子。沒辦法,自己的誰捨得吃。

就這樣僵持到了第二年的五月,楚莊王有點沒脾氣了,再不回家,今年的莊稼要耽誤。

申舟的兒子申犀一聽要班師,趕緊跪下哭訴:“老大,你說過如果有人殺我爸爸,你會報仇的。”

“這個,那個,是這麼說過哈。”楚莊王違背承諾,有點臉紅。

此時,司機申叔時跑出來出主意,讓一部分人留下圍城,一部分人就地種地插秧,給宋國這幫傻子看看楚國不撤兵的決心。

沒多久,宋國求救晉國無門,只有派當初一根筋的總理華元偷渡楚營,爬上楚國國防部長子反的大床,談了一通這樣中不中,那樣中不中等不可描述的交易。楚國接受了宋國的投降。

▲網友繪子反被脅迫

幾個月的圍困,宋國將士餓得面黃肌瘦,老百姓也餓死了一批,農事更是耽誤了。堅持了這麼久,最後還是投降,簽署了不平等條約若干。宋國,484撒?

那麼王子馮呢?王子馮路過鄭國,鄭國人民見到霸主家的王子親臨,一路親切會見,友好招待。王子馮順利到達晉國的首都絳城,宣達了楚莊王的和平理念。晉國人民熱情招待了王子馮,吃吃喝喝了一段時間,王子馮帶著和平契約啟程回國,圓滿完成了任務。

現在再來看,鄭國、宋國都是大河南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看來,有時候地圖炮還是不無道理,真的是鄭昭宋聾啊。

有意思的是,兩千年後,鄭國首都成了河南省的省會,宋國首都商丘更加落寞無聞了,歷史車輪碾壓過的痕跡清晰可見……

(鳳凰網歷史)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澤東親手播下株洲革命火種——株洲境內最早黨組織株洲轉運局黨支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