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解讀頭條號
要說誰祖上最闊,愛新覺羅的朋友可能不堪寂寞。但真正可以站起來吼一兩聲的,是蒙古。
當年蒙古人席捲世界那會兒,他們的鐵蹄噠噠混著揚鞭喧囂的聲音足以讓任何一個修建了高大宮殿,書寫了萬千聖言的王朝顫抖。這是屬於蒙古的“黃金時代”。
奈何,蒙古人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短暫的馳騁亞歐,放馬四海,磨劍五山之後,蒙古人又回到了漠北草原,那片生養他們這些粗糲筋肉的水土之上。
歲月來去之間,蒙古人雖難現當年的輝煌盛景,然而也並沒那個異族能讓蒙古人低下睥睨過世界蒼生的頭顱。
蒙古重甲騎兵
大明朝那會,蒙古人基本被拒之長城之外,雖然不斷襲擾大明,甚至還在土木堡抓了個大明皇帝(明英宗)玩玩,但是總體而言,蒙古人和明朝的戰爭中天平是倒向農業文明的。
但是,蒙古人仍然像草原上“野火燒不盡”的草般頑強。
明朝終其276年之國祚也沒法子征服著北方不老實的鄰居。漠北和漠南,都遊走大量的蒙古牧民,水草豐茂之時,他們是安順淳樸的順民。可一到冬春,等草原一蕪,這些順民就披起甲冑操著長槍而來。
1644年,大明歿了,風雨悽悽,天地同悲。
最終大明朝沒被和自己鬥了幾百年的蒙古傷到皮肉,反倒被陝西的李闖和東北的金人撿了漏。
而這回,蒙古會和漁獵民族滿清撕破臉嗎?
哎呀,所謂大清皇帝我們也瞧不上眼在往前的歲月裡,生活在東北極寒之地的女真部落,被大明死死摁住。
在依舊逍遙在塞外草原的蒙古人看來,女真人是下人一等的奴才。
白山黑水之間漁獵起家的女真人,縱有打得大明軍抱頭鼠竄的八旗鐵騎,但哪有本事和風沙草原磨練下,桀驁不馴的蒙古人硬抗?無異於班門弄斧嘛!
在建立後金,割據一方的狠人努爾哈赤老頭還活著的歲月裡,也得和蒙古人好聲好氣地說著話。
當時努爾哈赤一面要應付明軍,一邊不太能和蒙古糾纏不清。蒙古諸部人口龐大,而且驍勇善戰,在1644年,明朝滅亡之時,蒙古諸部人口達到3百多萬,而滿人也不過20來萬。
清軍
而其實在13世紀,滿洲被蒙古人征服之後,女真人的蒙古化是顯而易見。因為所謂的滿語和滿文不過是蒙古語和蒙古文字的變體。
滿族的文化血管裡流著蒙古血。
可努爾哈赤又打不過人家,打不過這個生啖肉食,飲盡風雪的剽悍民族。
而血脈傳承的關係和同為塞外民族的心理接近,讓這兩個同樣敵視漢人的民族走到了一起。
蒙古多美女?那大清皇帝就來和親!不得不說,清朝前期的政治智慧真是沒話說!
和親是中原王朝的傳統伎倆,可清太祖努爾哈赤老頭卻用得順溜極了。
為了平息蒙古人的對滿清的敵意,努爾哈赤和蒙古諸部開始了長達2百多年的和親歷史,從大明還在中原的時候直到清朝滅亡。
這是歷史留給蒙古最後的溫柔。
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努爾哈赤就以蒙古科爾沁部明安汗之女“頗有風姿”為由,娶了過來,自此開始了所謂“滿蒙一家”的歷史。
後來聲名赫赫的皇太極之妻小孝莊太后亦然是蒙古血統,甚至直到溥儀那時候,他納妃的時候也娶了個蒙古妃子——文秀。而除此之外,清朝也時不時送出一些滿族格格去給蒙古大汗們。
粉飾出了一派祥和之景。
除此之外,滿清還不斷給蒙古汗王們封爵封王,所以在清軍的營房裡是遍地蒙古人。
而通婚之後。既然如此,意思很明白,我大清皇帝身上都流著蒙古血,你蒙古若同室操戈於心何忍?這一招很奏效,蒙古諸部中大多數部族因此被愛新覺羅籠絡。在皇太極起兵攻打大明遼東時,科爾沁部的23個貝勒通通傾囊以助,還帶著兵為皇太極效馬前之勞。
在蒙古人的幫助下,本來人數劣勢的清軍勢如破竹,大破寧遠城,大敗祖大壽。
但這個時候的蒙古人並不算就是低了頭,這也不過是軍事的聯姻罷了。
這些扎著小辮,穿著皮毛大衣的蒙古哥兒們仍然不算是你大清的“刀斧手”和家臣。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大清算是繼承了大統。一開始,清朝還不願意自稱是漢家王朝的繼承人,而是蒙元的,道理很明白,蒙古大哥們惹不起。
西藏有佛教?那咱們就都信這個!而用聯姻拔掉了蒙古人的一顆獠牙後,另外一顆獠牙,清朝皇帝選擇了用宗教來拔。
佛教傳入蒙古這片民風剽悍,血肉粗糲的地域是在元朝之時,元憲宗那會,藏傳佛教正式進入蒙古。到了萬曆年間,整個蒙古已然是如《清史稿》所言:蒙古深信喇嘛教,極盛矣。
蒙古當然不都是對大清皇帝俯首帖耳的小白兔,他們更像是脫韁的Mustang。
比如”黃金家族“後裔,蒙古諸部的共主林丹汗就是個刺頭,先是打明朝,後又聯明抗後金,最後被皇太極打得跑去了青海,客死異鄉,42歲。
林丹汗為什麼輸了?當然當時的大清已然站穩了腳跟,但一個關鍵不能忽視,宗教。
林丹汗這人叛逆,當時整個蒙古基本都信藏傳佛教的黃教(分為黃,白,黑,紅四大教派),而林丹汗偏偏要信紅教,這讓他和皇太極鏖戰之時,蒙古人也不幫著。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大清皇帝當然能看到這一點。
特別是康熙平定了作亂的葛爾丹部和乾隆平定準噶爾部後,更是明白。
叛亂的準噶爾蒙古汗國
清朝皇帝盯上了在蒙古草原上呼風喚雨的藏傳佛教,為了籠絡蒙古人和藏人,清朝皇帝也篤信藏傳佛教,而不再寵幸滿族的傳統宗教薩滿教,佛教也成為了大清帝國的國教。
與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如出一轍。
從皇太極開始,強制蒙古人信教,以及通過蒙古禪宗來控制諸個部落成為了滿清皇帝的一招奇招。
不得不說,滿清皇帝用宗教明面上的做法,在暗地裡減少蒙古人口的羈縻政策實在絕。
在那個部族共生死的時代,減少了人口,就減少了話語權。
清朝強制所有的蒙古人信藏傳佛教還不算啥,更絕的是所有的蒙古家庭,每一戶都必須要有男丁從佛為僧侶,甚至是”兄弟八人,七人為僧,兄弟五人,四人為僧“。
而藏傳佛教規定:僧侶不得還俗,亦不得娶妻生子。
除此之外,還在漠北蒙古大肆修建佛圖和寺廟,比如乾隆年間,就在蒙古修建了超過4千多寺廟。清朝皇帝還闊了一把,規定蒙古僧侶免除賦稅徭役,以國家之力招納僧侶,大量窮困潦倒的蒙古青年眼見不需要四處遊牧,就可以安居生活,享受國家俸祿,也就自然遁入空門。
管理蒙古的清朝官員和將軍也是政教合一來管理這片野蠻的土地。
直到今天,內外蒙古依舊是篤信藏傳佛教,可謂是”蒙古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風沙中“。
蒙古佛教
如此一來,蒙古人口極具銳減。從乾隆年間到民國建立後,1千2百萬人只剩寥寥2百多萬。
這一招非常成功,加之由於明代就開始的通商,天花和梅毒在清朝時肆虐漠北蒙古,我們前面提到的林丹汗,他就是因為天花在青海撒手人寰。
由於蒙古男人被囿於寺廟,蒙古草原上隨性豪放的交歡也就欲發糜爛,梅毒差點讓蒙古族滅族,有句著名的言論:”不待武力征服,五十年內,蒙古將被梅毒滅亡“。
蒙古人口銳減,哪有底氣叫板已經統治了廣大漢人的清朝朝廷?
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脫下了戎裝裘馬,穿上紅黃羅衫,低下了頭。
從巨集觀角度看蒙古為何臣服滿清說到底,咱還是不能武斷。
滿清打敗蒙古真的只是聯姻,宗教這麼簡單嗎?
非也,非也。
是文明的車輪碾碎了那些不可一世的鐵蹄。早在努爾哈赤的年月裡,他就清醒地認識到,通過遊牧是無法統治一個巨大的國家,雖然入主中原之後,滿清朝廷立刻選擇了漢文化。而蒙古的固步自封終於是讓它走在了歷史的塵埃裡。
蒙古帝國
其實“戰場上打不贏,怎麼談都是一個結果”,蒙古的軍隊說難聽點在蒙古帝國的號角平息之後,已然是散兵遊勇。即使偶有大如葛爾丹的軍閥勢力,也不復當年盛景,而清朝則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怎麼看都是一個結果。
與其說蒙古向滿清低下了頭,不如說是他們的文明向滾滾而前的歷史低下了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