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棄用的敗將,卻得到左宗棠重用,後成太平軍談之色變的虎將
後人皆知左宗棠和曾國藩的矛盾,凡是曾國藩不用的人,左宗棠一般都會重用。其實,左宗棠和曾國藩也有過蜜月期,左宗棠曾經是曾國藩的師爺,左宗棠後來有所成就,與曾國藩前期的提拔不無關係。曾國藩棄之不用的人並非一無是處的蠢材,相反有的還是頗有能力的將才,只不過因為種種複雜的原因,才為左宗棠所用,比如被太平軍稱之為"王虎"而不敢與之交戰的王珍。
01老湘軍的創始人當年追隨左宗棠抬棺入疆,與敵人浴血奮戰,老湘軍便是主力之一,這支部隊的創始人就是王珍。王珍是典型的的湖南知識分子,身上既有傳統儒學知識分子的性格,又有勇猛無敵的將才性格。太平軍活躍後,王珍和老師羅澤南招募訓練鄉勇,積極備戰。
曾國藩奉旨回鄉幫辦湖南團練之時,與王珍也曾有過甜蜜的合作期。曾國藩當時已經頗有名望,王珍仰慕曾國藩,經常向曾國藩請教乃人之常情,而曾國藩幫辦團練,也需要王珍這樣的人才,因此兩人相互配合,共同組建起日後協助清朝中興的湘軍。
可是這蜜月期並不長,曾國藩為人沉穩大氣,行事風格穩健,而王珍則恃才傲物,野心甚大,尤其是不願意處處聽命於曾國藩,試圖獨當一面成為帥才,曾國藩、王珍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太平軍西征之時,湖北、湖南、江西多地告急。為了增加湘軍的力量,抵抗太平軍的進攻,曾國藩命令王珍繼續招募鄉勇。因為糧草問題,曾國藩讓王珍只招募三營的人數,可是王珍為了擴充實力,招募了三千多湖南人,還跑到省城拉餉銀。曾、王兩人的隔閡進一步擴大。
在太平軍進逼武昌時,湖廣總督命王珍馳援,湖南巡撫駱秉章也督促王珍部援助武昌。王珍整頓兵馬,準備在進攻武昌時鍛鍊隊伍,擴充實力,卻遭到了曾國藩的斷然拒絕。
在這件事上,曾國藩一方面是認為王珍部實力不足,當前準備不充分,另一方面曾國藩案也有私心,他看到了王珍的野心,想打壓王珍。對於曾國藩來說,如果王珍自立門戶,會嚴重挑戰自己的權威,導致湘軍離心離德,隊伍不好管理。
為了打擊王珍,維護自己在湘軍中的威望,曾國藩也是費盡心機,這點也令後人頗有微詞。他在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的信中說王珍"意氣滿溢,精神上浮,言事太易,心竊慮其難於與謀大事""志有餘而才不足",在湖廣總督等官員面前又說王珍"才器難以馭眾""而不宜於當大寇"。
為了徹底打壓王珍,曾國藩強迫王珍"裁軍",壓縮隊伍規模。被逼無奈的王珍徹底與曾國藩決裂,曾國藩名義上將王珍逐出湘軍,相當長的時間內,兩個人形同陌路,嶽州之戰時曾國藩甚至還落井下石。
02被曾國藩痛罵的敗軍之將王珍之所以敢和曾國藩叫板是有本錢的,早在招募鄉勇尋求餉銀之時,王珍便和省城官員打通了關係,尤其是得到了湖南巡撫駱秉章以及駱秉章幕僚左宗棠的賞識。
別看左宗棠只是駱秉章的幕友,實際上卻成了當時湖南的"二號巡撫"。駱秉章完全信任並重用左宗棠,自己當了甩手掌櫃,湖南大小事務基本都由左宗棠決定。所以左宗棠看上的人,駱秉章自然也十分看重。
王珍與曾國藩的矛盾,恰好給了駱秉章和左宗棠制衡曾國藩的機會。駱秉章之前在呼叫湘軍一事上與曾國藩有齟齬,左宗棠也因為和曾國藩有矛盾才離開曾國藩。如今看到王珍的軍事才能,也想透過王珍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至於過分依賴曾國藩。
所以,儘管曾國藩多次向駱秉章等人寫信,抹黑王珍的能力,但是駱秉章和左宗棠卻對王珍非常欣賞,並多方面支援王珍。在王珍和曾國藩決裂後,駱秉章和左宗棠將王珍納入麾下。王珍的隊伍雖然也是湘軍,但為了與曾國藩的湘軍進行區別,這支隊伍被稱為"老湘軍"。
不得不說,曾國藩看人的眼光還是很犀利的。不久王珍打了一個大敗仗,遭到了曾國藩的痛罵,卻再次被駱秉章和左宗棠相救,而王珍則不負駱秉章和左宗棠等人的厚愛,在此後的戰鬥中越戰越猛,終成一員虎將。
事情是這樣的,1854年太平軍再次向湖北、湖南進攻,曾國藩和王珍分別帶隊迎戰太平軍。曾國藩倒是沒有遭遇大挫折,但是王珍卻被太平軍圍困在嶽州。這嶽州空無糧草,早就有部下勸說王珍不要進城,可驕橫的王珍執意進駐嶽州,結果被太平軍團團圍住,晝夜攻擊,王珍的老湘軍損失慘重。
曾國藩見死不救,直到王珍損失殆盡時,才在手下人苦苦勸告下出兵相救。面對敗將,曾國藩大罵王珍"狂夫,幾何不敗事!"因為王珍的失敗,打亂了曾國藩整體作戰計劃,難怪曾國藩如此生氣。
曾國藩雖然最後救援了,但也是等到王珍快打沒的時候才出手的,老湘軍僅剩不足千人,王珍更加痛恨曾國藩。曾國藩欲懲罰王珍,駱秉章和左宗棠卻百般袒護,終於救下王珍,結果王珍"褫其官而不奪其職",王珍依然可以帶兵。
03知恥而後勇經過此次失利,王珍"知恥而後勇",在戰鬥中愈發成熟。左宗棠及時安慰王珍,讓王珍吸取教訓,並且肯定了王珍的軍事才能和老湘軍的戰鬥力。軍事上的失利讓王珍心情十分沮喪,又被曾國藩痛罵一頓,灰心喪氣到了極點,左宗棠的撫慰讓王珍感動不已。
人其實都這樣,別說王珍這樣的將軍,就算我們普通人,在遭遇挫折與失敗時,如果能夠有人出來說句話鼓勵自己,甚至伸出援手、雪中送炭,這種恩情也會讓人感念一輩子。面對左宗棠的撫慰,王珍稱這種感情"雖骨肉無以加",從此以後對左宗棠更加感恩戴德。
曾國藩帶領湘軍大部隊東征太平軍後,湖南的防禦力量中堅便成了王珍和他的老湘軍。為了防範太平軍經由湖南南部進入湖南,王珍聽從左宗棠調遣,進駐東華,多次擊退太平軍的進攻,打破了太平軍從湖南南部進犯長沙的打算。
不僅如此,在左宗棠的指揮下,王珍帶領士兵轉戰湖南各地,並且多次以少勝多。有的時候,王珍的老湘軍要連續數日行軍,加上湖南本身多山地,出現人困馬乏也是常有的事。此時王珍便鼓舞士氣,用精神激勵法戰勝困難,並戰勝對手。
王珍的老湘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很強悍,而且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八旗軍中賭博酗酒的陋習,在這支隊伍裡面根本看不見。所以,即便面對強悍的太平軍,王珍的老湘軍也經常取勝。
在軍事上左宗棠的確有一手,王珍取勝與左宗棠的指揮密切相關,當然左宗棠對王珍的鼓勵也非常重要。看到王珍多次取勝,左宗棠及時去信表揚王珍的作戰能力。在信中,左宗棠肯定了王珍最近幾次取得的勝利,這勝利證明了王珍軍事能力的增強,也洗刷了嶽州之敗的恥辱。在信的末尾,還鼓勵王珍"譭譽不足道,功名亦不足道",樹立更加遠大的志向。
04士為知己者死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王珍視左宗棠為知己,也為左宗棠守衛湖南拼盡全力。左宗棠在湖南的六年,正是太平天國實力強勁的幾年,正是在王珍等一批將領的保護下,湖南才得以在曾國藩東征、內部空虛之際依然不出大的亂子。
其實王珍和曾國藩的關係在後期也得到了改善,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太平軍,而且王珍也想借助曾國藩的威望來改善老湘軍的處境,因此兩人也有過相互支援。
1856年,當曾國藩在江西被太平軍團團包圍時,王珍不計前嫌,身先士卒,帶領老湘軍幫助曾國藩,同時奔走呼號,為解救曾國藩尋求更多的支援。危機解除之後,曾國藩和王珍的關係有所緩和,兩個人時不時有書信來往,並最終冰釋前嫌。
王珍病逝後,不僅駱秉章、左宗棠非常傷心,連曾國藩也甚為嘆息,在輓聯之中稱讚王珍為"一代名將",失去王珍如同"驚失萬里長城",兩個人的恩恩怨怨就此煙消雲散。
值得一提的是,老湘軍此後還立過大功,而且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王珍去世後,劉錦堂、李光久等都擔任過老湘軍的首領。在收復伊犁的過程中,左宗棠以老湘軍為主力進攻叛軍,老湘軍多次立下功勳,為收復新疆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此後老湘軍被裁撤,所剩不多,但是老湘軍的根和魂還在。在1895年與日軍的戰鬥中,老湘軍與數倍於己的日軍戰鬥,沒有一個投降,全部戰死,連日軍都十分佩服,稱其為"神軍"。
如果王珍能夠聽到這個稱呼,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國藩全集》《清末有個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