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太和門一帶,是大清宮廷的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太和門東廡內有緞庫、甲庫、氈庫、北鞍庫、南鞍庫;西廡則有銀庫、皮庫瓷庫、衣庫和茶庫。所以太和門的安全歷來受到高度重視,晝夜有官兵看守巡查,貞度門的左右兩旁就是侍衛值宿處所。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光緒年間,一場無情的大火使這三座門全部毀之一炬。
光緒十四年的冬夜,紫禁城內大火沖天,沉睡的人們看到大火直燒天空,整個宮內立刻亂成一團。火是從貞度門開始的,緊鄰的太和門也處在相當的危險之中。官中立刻抽調守衛京城的步軍奮力撲救,然而當時宮中的防火裝置已相當陳舊,加上數九寒天,太和門前金水河裡的水已凍成厚冰,人們費勁的鑿開一尺多厚的冰層,結果下面的水オ有幾寸深,數千人眼睜睜地看著大火爬上了太和門。火借風勢,忽東忽西,直到十七日大火才被撲滅。
這次大火不但燒燬了貞度門、太和門、昭德門,而且旁邊的庫房也被燒燬好幾間,損失巨大。更不幸的是正處於光緒皇帝籌備大婚之際,距婚典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朝門突然起火,這對皇帝大婚非常不吉利,光緒皇帝恨得咬牙切齒。
在光緒皇帝授意下,刑部對貞度門失火案審查:那天夜裡,護軍校寶山帶領10餘名護軍在西大庫值班。其中護軍富山、雙奎二人因年老行動不便,寶山就叫他們在貞度門內住宿,看守鎖封,未派他們巡更,在貞度門後山牆簷柱上,掛著一個洋鐵油燈,由於時間久了,燈火已將柱子烤焦。
這一夜富山、雙奎又照慣例將油燈點上掛在柱子上,過了一段時間,二人就睡著了。油燈烤著了柱子,直到四更時才被巡邏的其他護軍發現,撲救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刑部對火災的直接肇事者富山、雙奎判處死刑一一絞監候秋後處決,而對其他負有間接責任的官員則分別處以降級、罰俸處理。對在救火過程中的有功人員則依情況不同分別嘉獎,有的賞給銀兩,有的賞給緞匹,有的封官晉爵。
無獨有偶,皇宮內廷的乾清宮也曾遭受大火吞噬。乾清宮曾是明代14個皇帝和清代2個皇帝的寢宮;也是歷朝皇帝臨軒聽政、引見庶僚、舉行內廷典禮、披閱奏章的場所。
嘉慶二年的黃昏,乾清宮突然火光沖天,風高物燥,而古建築又是磚木結構,遇火更易烈焰沖天,結果造成了乾清宮和其他一些宮殿已成廢墟。
調查其失火情由:是掌火太監郝士通不慎引起。一般皇官內取暖方式有二:一是在宮殿的地面下邊砌有火道或在炕床下砌有火道,由設在殿外廊子下的灶口處添炭,謂之“暖閣”;二是在官殿內設有銅質火盆或精工細做的掐絲琺琅熏籠,謂之“薰殿”。
未盡灼的炭應立即埋滅、貯存在炕洞內,預備次日再用,但太監郝士通將炭埋悶熄滅,貪圖近便,放在東穿堂楠木福旁,不料其復行回性。顯然,乾清宮火災是值班太監嚴重失職所造成。對失火太監郝士通按例擬絞,且立即執行。
儘管光緒帝極力救火,無奈太后開歷史的倒車,清王朝的頹敗已經無可避免,接踵而來的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亥革命,風起雲湧,把清王朝埋進了歷史的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