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知道,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很多都比較年幼,因此太后們便掌握了大權,代為處理朝政。太后只是決策者,執行還是要靠官員,她們當然選擇自己信任和親近的親族。因此,東漢時期的外戚,都非常有權勢,這個勢頭從光武帝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漢獻帝。

作為外戚來說,他們輕而易舉就獲得了重要的權力,再加上有太后的撐腰,胡作非為是家常便飯。更有甚至,如同西漢的王莽,後來的跋扈將軍樑翼,藐視皇權,自然與皇帝與其它大臣形成了對立。兩漢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漢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凡事也有例外,有個外戚家族,其實還是很不錯的。他們並不作奸犯科,也不囂張跋扈,始終低調隱忍。即便這樣,還是被皇帝視為心腹大患而剷除。為此,連朝廷的官員,天下的百姓,都為他們鳴冤。

這個外戚家族,就是漢和帝第二任皇后鄧綏的母家。其實這個家族,原本就是顯赫一時。鄧綏的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曾經向漢光武帝獻出“圖天下策”的重要綱領。等到鄧綏成為皇后,鄧家就更加榮耀了。

鄧皇后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不可能知道後來東漢帝國被外戚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她熟讀史書,對於之前歷史是非常精通。從諸呂之亂,到王莽篡漢,從霍光到竇憲,外戚是如何成為帝國的心腹之患,又是如何為非作歹,並且最終灰飛煙滅,這都是歷歷在目的。

因此,在當皇后的時候,她一直懇求漢和帝不要給自己的兄弟加封太多。所以,在漢和帝時期,她的哥哥鄧騭始終不過是一名虎賁中郎將而已。我相信,這不是完全是鄧皇后的謙虛和惺惺作態,她一定是從史書上看到過外戚有多麼興盛,就有多麼破落,興盛快,衰亡也快。

等到漢和帝駕崩之後,東漢朝廷的局面一時非常混亂。因為鄧太后也沒有生子,漢和帝養在民間的劉隆倉促繼位。劉隆只是出生百天的嬰兒,活到一歲就夭折。因此,鄧太后與自己哥哥商量,迎立了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帝,即漢安帝。

漢安帝繼位的時候,也才13歲,因此還是由鄧太后代他管理國家。這個時候,就回到了本文開篇所說的局面。國家太大,太后一人無法治理,她只能選擇相信自己的親族們,給他們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幫助皇族。

任用外戚,是迫不得已,鄧太后也深知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將會向當年的王政君一樣,眼睜睜看著侄兒王莽篡奪漢家天下。因此,她時時刻刻敲打自己的親族,不讓他們為非作歹,更不能生出叛逆之心。

比如說,鄧太后最重用的是自己的哥哥鄧騭,讓他以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掌控朝政。這樣顯赫的位置,巴結之人肯定不少,但因為鄧太后的教導,鄧騭從來不敢亂來。鄧騭不敢,他的兒子鄧鳳卻膽大妄為,收受了別人的賄賂。此事敗露後,鄧騭深感辜負了太后,和妻子一起剃光頭髮請罪。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個處罰很輕,是表面文章。但其實古代人對於身體髮膚看得很重,曹操割掉自己的鬍鬚,就代替自己償命,鄧騭身為權力最大的官員,卻剃了個光頭,在當時來看已經是極大的羞辱了。

而且,鄧騭與霍光、竇憲、樑翼等等外戚不同的是,他極為謙虛恭敬,也很優待士人,名臣楊震就曾經受到他的徵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以鄧騭為首的鄧家,是東漢朝少見安分守己的外戚。所以,清朝人焦秉貞在構思《歷朝賢后故事圖》中,就將鄧綏的戒飭宗族圖作為第四幅。

可是,世事難料,作惡多端的外戚,遭到了天理迴圈的報應。鄧家這樣的好外戚,沒想到也沒有好下場。鄧太后去世後,曾經受到懲罰的官員,立即誣陷鄧騭。漢安帝立即將鄧騭降為羅侯,遣送回封地。鄧氏家族其它成員,相繼被貶為庶人,前前後後有幾十人之多。

鄧騭與兒子鄧鳳回到家中,氣不過這種變故,絕食而死表示抗議。此後又有幾位鄧氏外戚自殺,朝野一片譁然。其中大司農朱寵脫光上衣,抬著棺材入朝向漢安帝說理,為鄧騭鳴冤。百姓也在民間響應,此起彼伏一片哀痛聲。

有的史書記載漢安帝是被小人矇蔽,其實小珏認為,自始至終都是漢安帝一個人的主意。他13歲登基,等到26歲時,鄧太后死了才拿回大權,做了13年的傀儡皇帝。鄧太后一直不肯將權力給他,這也讓他心懷怨恨。如果鄧騭不除,仍然擔任原來的官職,那他豈不是要一輩子要活在鄧家人的陰影之中?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代女王武則天,創下了幾個歷史之最,你們可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