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下分封制對大一統帝國的影響,我在這裡選擇兩個樣本,一個是漢帝國的七國之亂,另一個則是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
從歷史背景來看,八王之亂和七國之亂的產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都是一個帝國剛剛建立不久,七國之亂髮生在漢初,帝國的締造者劉邦已經死去了,他的繼任者們在內部鬥爭中,並沒有改變國家治理的總的方針政策,也就是所謂的蕭規曹隨,漢文帝發展了以民生息的政策,國力已經恢復了。在漢景帝繼承了皇帝位後,國家已經是蒸蒸日上的局面了。西晉王朝最初的形勢和漢初也有著驚人的相似,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發展積累,為司馬炎統一三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炎同樣也是一個能力出眾的帝王,在他統治的25年間,西晉王朝也是快速發展,進入了強盛期。
漢初分封制和西晉分封制形成原因也是一樣的。劉邦在4年艱苦的楚漢戰爭中僥倖勝利,認為秦的覆滅其中一條重要原因是沒有同姓藩王的佐翼,孤掌難鳴,中央政權會被權臣控制,導致秦二世而亡,於是漢初的大封同姓王就是水到渠成。西晉的情況和漢初也非常類似,司馬氏父子三人透過殘酷的權利鬥爭,竊取了曹魏的勝利果實,為了防止自家政權再次被權臣竊取的情況發生,同樣採取了大封同姓王措施,以鞏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
還有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髮生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就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藩王與日俱增的實力和中央集權皇帝收回藩王權利的願望,埋下尖銳衝突的矛盾。同姓王封地不遵守中央的事件都是時有發生。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髮生時也有很多不同,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一條,我認為是,中央集權的穩定性不同。漢景帝執政時國力已經非常強大,漢景帝劉啟年富力強,在他的身邊已經形成了一群經驗豐富的輔臣。晉惠帝司馬衷則是主少國疑,外戚輔政,皇后干政,權利中樞交替頻繁。
透過上述的分析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形:在完全相同的制度下,執行人的不同,形成的結果也是南轅北轍。
七國之亂後一個強大的漢帝國出現了,在隨後三次的漢匈戰爭中,擊潰了長期困擾中原王朝的穩定問題。可以說對中國版圖的初步定型起了關鍵作用。
而八王之亂後,西晉帝國在短暫的高潮後很快瓦解了,天下也從此進入了長達300年的亂世。形成了中國人第一次的南渡。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得出,在中國封建王朝的發展中,明君政治一直是其決定性作用,帝國的興衰往往寄於一人之成敗,這是天下幸事還是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