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程序中的一座豐碑。70年過去了,這些健在的老戰士的生命並不僅僅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這個民族,因為他們見證了國家的苦難並奮起抗爭,是民族不屈的象徵,是那個時代民族優秀分子的傑出代表。6月20日,記者來到富拉爾基區龍盛小區1棟1單元3樓,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探訪這位曾經盡忠職守的愛國軍醫——姚廷龍。
這是一位鬚髮皆白、精神矍鑠的耄耋老人,平淡而慈祥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樸素的衣著,樸實無華的言語,思路清晰的他,口中重複最多的話便是,“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奉獻生命。”這樣的一位老人,走在人群中與普通百姓沒有什麼不同。但誰又會想到,在共和國鮮紅的旗幟上記錄著他血染的風采。
童年立志報國姚廷龍,1928年2月生於山東省日照市小嶺北頭村,他剛剛出生三個月後,日照市便籠罩在日軍的陰霾下。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5月11日,日軍在濟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濟南慘案”,造成濟南死傷軍民1.1萬有餘,並將魔爪伸向了原本祥和的日照市。
想起童年的遭遇,那些兵荒馬亂飢寒交迫的日子讓姚廷龍的表情變得痛苦不堪。老人緊閉著雙眼,眉頭深鎖對記者說,那時候最怕聽到的就是大家喊“日本鬼子來了!”一喊我就怕得渾身汗毛都“站”了起來,父母也是一臉的恐懼,抱著我躲起來。村民每個月初五和初十都會趕集,日本人就將機槍對準村莊,頭頂的飛機投下炸彈進行轟炸,漫天掃射的子彈讓村子裡傳來陣陣慘叫聲。看著遍地死傷的村民,我無能為力,年僅6歲的我當時就萌生了想從醫治病救人的想法。
姚廷龍7歲那年父親離世,姚廷龍的母親辛苦的拉扯著三個孩子。“打記事兒起,我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為了怕日本人來搶糧食,還沒等莊稼成熟,我和媽媽就要去地裡摘下小麥,搓成團兒,便於儲藏。有時還會摘了樹種子回來摻在煎餅裡吃,這都算好的時候。”姚廷龍難過地說。
1937年,村子周邊有了八路軍的身影,建立了根據地,讓村民倍感欣喜。可八路軍與日本鬼子激戰發出的槍響,經常讓姚廷龍嚇得從睡夢中驚醒。有一天,姚廷龍經過小嶺南頭村時,看到一排八路軍被日本鬼子綁在樹上當“靶子”進行刺殺和射擊練習,八路軍痛苦的慘叫聲和日本鬼子恐怖的狂笑讓他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慄。“那時候恨透了日本鬼子,所以決定以後一定要去參軍,保家衛國。我告訴媽媽,不管多苦我都要讀書,媽媽把我送到了私塾學習,我努力的背書練字,為的就是能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