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中,共有皇帝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在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在這四百多位皇帝中,大多是昏庸無能的平庸君主,能稱得上聖主明君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而清朝的雍正皇帝就算得上是一位聖明的皇帝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其實主要就是靠中間的雍正皇帝艱苦促成頂峰的。然而這樣一位勤政的皇帝,壽命卻只有57歲,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3年,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那麼雍正皇帝為何短命呢?首先我們可以排除遺傳因素,因為康熙與乾隆兩位皇帝,前者是雍正的父親,後者是雍正的兒子,他們都是有名的長壽皇帝,所以雍正的基因不可能差的。
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被人陷害的可能,康熙、雍正、乾隆諸帝統治之時,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對宦官的約束非常嚴格。嚴禁宦官干預朝政。如吃酒賭博、當差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在宦官來說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時還禁止太監與外廷官員、王公大臣的來往。而且雍正的後代只有弘曆一人可承大統,這也就不存在因為皇子惦記王位而謀害父王的可能。除了清朝末年的光緒皇帝外,沒有一位皇帝是被人陷害致死的,而光緒皇帝之所以被人陷害,那也是因為他並沒有成為真正的統治者。所以我們基本可以排除雍正帝被陷害的可能。
雍正帝的死因還要從他的日常作息來看,眾所周知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勤奮的皇帝,在位13年中每年只給自己放3天假,他常年每晚10點入睡,而次日的凌晨2點鐘就起床忙公務了,每天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在他一生批閱的萬本奏摺中,僅批語就寫了1000多萬字,每天親自批閱的奏摺,少則一二十件,多則三十四件,很多奏摺的批語甚至比奏摺本身的內容還要多。而在清朝時還沒有現代的原子筆、鋼筆等,毛筆書寫顯得更耗精力。其實雍正在位期間,也有不少王公大臣,後宮嬪妃以及雍正的貼身太監勸過雍正不要太操勞,注意身體等,但雍正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概不理,在加上雍正本身的脾氣很倔,天子之言,一言九鼎,久而久之也就無人敢勸了。
除了過於操勞外,雍正之所以短命可能跟他吃補藥有關。雍正為了自己能夠有更好的精力處理朝政,事必躬親,經常吃各種補藥,但再好的補藥也不如有個好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況且是藥都有三分毒,常年亂吃補藥肯定會大傷身體元氣的。在雍正快死的那幾年,雍正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就開始吃丹藥,以求延年益壽,結果可想而知,丹藥只會加速生命的結束。
於是,1735年10月8日晚雍正帝在圓明園行宮暴卒,根據雍正重臣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