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王嬴政蕩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結束了諸侯治國的歷史,開啟了官僚治國的時代。

雖然,秦朝政權葬送在秦二世胡亥的手裡,但是後世歷朝歷代皆延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實現郡縣制、官僚治國”的策略。後世的這一做法宛如商鞅被秦人車裂後,秦人依舊遵守“商君約定”一樣。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策略的先進性難以超越。

後世的這一做法,同時也使得華夏文明成為至今唯一存續的古文明之一。這一做法也使得華夏文明哺育之下的人種還是那個人種。原因就是:這些策略造成的“認同、齊心、團結”效應。

秦朝為何會覆亡?有人說是因為秦朝的暴政,官逼民反;有人說是因為李斯和趙高狼狽為奸,自私誤國;有人說是因為胡亥鳩佔鵲巢、德不配位;有人說是因為六國舊族復仇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這些原因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教科書裡的“陳勝吳廣點燃了農民起義之火”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嬴政生前為秦朝儲備了充足的顯性實力和軟實力,就算二世、三世使勁敗家,也不會這麼迅速地使“萬世之夢”破碎了。正是由於嬴政的急功近利為“秦傳二世而亡“留下了隱患。

1. 以法令的形式強制廢除分封制,忽視了對官僚系統積極性的保護

在那個意識形態混亂的時代裡,官僚們的心中沒有信念和主義的概念,”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成了積極性的唯一潤滑劑。

那時的分封制,類似於現代的員工入股激勵制度。大量有功官員會在心裡盤算:家天下不廢除,只廢除分封制。不就是皇帝的權益不變,有功之臣的地位從諸侯變成奴隸了嗎?

不患貧而患不均。保留家天下,廢除分封制在大量有古制情節的官員心裡埋下了“叛逆”的種子。

廢除分封制雖然避免了諸侯國尾大不掉、長期混戰的可能性,但也影響了追隨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這種積極性影響的是”官員對治下之民的關心、關注“程度。

2. 法令絕對嚴苛造成的系列後果,沒有引起嬴政的注意。

禁衛軍統領樊無期在平定嫪毐叛亂的過程中,對還在襁褓中的公子扶蘇保護不力,畏罪潛逃,進而叛國;身為丞相,又是國丈的羋啟在督運軍糧的過程中,也畏罪叛國。

法令的絕對嚴苛釀造的這兩起惡性事件,如果能引起嬴政的重視,並且能對法令做合理的最佳化,或許就可以避免日後的“陳勝吳廣在赴邊關服徭役的過程中,延誤日期,畏罪揭竿而起”顛覆性導火索了。

法令的絕對嚴苛其實就是臭名昭著的“不問過程,只看結果”的始祖。它不僅流傳下來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惡俗,也催生了“飲鴆止渴”式的蠢行。

細節決定成敗,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3. 過於依賴人才進口,疏於對人才的培養。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從秦穆公任用百里奚奮發強國開始,到秦王嬴政重用法家大才李斯,在439年的光陰裡,秦國王位上坐過24位奮鬥者,而在秦國朝堂上頂天立地的重臣基本都是來自東方六國的”棄子“,基本沒有秦國本土的人才。

開疆拓土需要人才,安撫萬民、治理天下更需要人才。或許秦國的掌舵者以為:日後還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函谷關外引進人才。

但是,秦一統天下之後,在“嚴苛法令、書同文甚至焚書坑儒”的天氣條件下,各地已經無法長出野生的大才了。

野生的大才需要特定的環境,包括秦王嬴政的雄才偉略也源於他幼年時期經受的磨難和欺辱。他的坎坷經歷空前絕後,就是他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的不可替代元素。

痴迷於野生資源豐富的營養,沒有人工培養未雨綢繆的意識,造成了秦朝人才的青黃不接。同時,秦朝的掌控者沒有研究分析“人才培養、成長”規律的意識也是秦朝人才青黃不接的根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多算勝,少算不勝。

造成這些疏忽,或許是嬴政精力不濟、分身乏術的原因吧。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不妨帶著“平常心”去看秦始皇——大秦該不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