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南方和北方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它自東晉十六國至隋朝,開始於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劉宋,終止於公元589年隋滅陳國。
南北朝發展示意圖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與北朝,都各自具備特點,也相繼存活了169年,但為什麼最終都被隋朝消滅,讓其實現全國統一呢?今天就來闡述一下個人的觀點。
一. 南朝的特點
南朝從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分別經歷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這四朝的共同特點如下:
1. 政權都是由漢族人掌握的,其軍事制度都延續東晉時的募兵制,四朝的都城全部選擇了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2. 寒人掌機要:即貧苦人代替門閥士族掌管政權,這是劉宋朝開創並形成的一種政治局面。這種局面不僅被此後的南朝各代所延續,同時也被漢化改革後的北朝所借鑑,用以對沖門閥貴族對皇權的威脅,進而影響了整個南北朝歷史的政局走向。
宋武帝劉裕
3. 朝代的政權更迭,都是透過軍事政變實現的;而且四個朝代都表現為先盛後衰,其壽命都不太長,最長的劉宋為59年,最短的南齊只有23年。
二. 北朝的特點
北朝是從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共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它們的共同特點如下:
首先,北朝五國開國皇帝們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貴;其次它們的政治體制類同,因北朝都是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缺乏政治經驗,因此都重用漢人世族,並形成雙方文化的融合,當然,這種混合的過程產生了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鎮民變、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等。
公元445年南北朝地圖
北朝在軍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採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統一華北後逐漸成為世兵制。北朝後期出現府兵制,它成為後來隋唐兵制的基礎。
三. 南北朝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第一, 南北朝各朝在其強盛時期,都比較重視政治改革、發展經濟。由於以長江為界,南朝與北朝長期隔江而治,所以各自都出現短暫的強盛期,如劉宋宋武帝、宋文帝兩代君王建立的"元嘉之治";北齊文宣帝高洋在國內勸農興學,組織編制齊律,重用楊愔等相才,注意肅清吏治,使得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等都相當發達,並且成為當時北齊、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
北齊文宣帝高洋
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並未因為三國鼎立、南北對峙而中斷,反而因士人的覺醒而更為活潑開放,如北朝呈現出以中原文化為主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點,其文學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溫子昇。敘事長詩以《木蘭詩》為代表;而南朝文學代表是駢文,講究格律、詞藻、用典,抒發一些富貴閒愁,以庾信、應揚的文章為代表。劉勰的《文心雕龍》成為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鉅著。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編選的《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這兩部鉅著都對後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南朝重視經濟文化發展,北朝側重軍事力量積聚:西晉的滅亡,源於諸王的叛亂,本來就盤踞在邊境的少數民族趁機進入了中原地區,北方的稍微有點實力計程車大夫都逃到南方去了,這也從側面導致了南方文化的繁榮,同時也使得南方很多原本人煙稀少的地區變得富裕起來。而北朝卻長年處於政權更替、戰爭紛亂狀態。
《文心雕龍》藏書
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南北兩朝後期的軍事力量發生了不同的變化,首先,留在北方的大家族開始形成一股新的勢力,於此同時,遊牧民族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都已經鮮卑化或者漢化,勢力逐漸穩定下來。這兩股勢力的融合,導致北朝雖然並不統一,但是軍事實力得到了延續,名臣名將輩出。
反觀南朝,前期還有謝安、劉裕等名將,到梁武帝末期,雖然軍隊尚有戰力,卻面臨無將可用的窘境,最終導致巴蜀地區和長江以北地區也被北朝趁機佔領。大片領土的缺失讓南朝終於開始全面走下坡路,陳霸先建立的陳朝雖然有多個皇帝算得上是有德之君,但是卻挽回不了已經形成的頹勢。從此南北朝就變為南弱北強格局。
北周、北齊與南陳對峙圖
四. 隋朝摘取果實統一全國
到朝北朝後期,北周武帝宇文邕,對內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他對外一舉消滅北齊後統一了我國北方領土;遺憾的是在後來討伐突厥的戰爭中不幸得病,過早去世。否則,他很有可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壯舉。如果那樣,也許就沒有後來隋朝的事了。
當週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乘機掌握了北周朝廷的實權,他透過授禪北周靜帝建立了隋朝,然後透過經營八年之後,他一舉發兵消滅南朝陳統一了中國。在摘取了北周勝利果實的同時,又開創了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南北朝並立形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