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始皇帝”誕生由來

秦始皇本姓嬴姓、趙氏、名政,嚴格應該叫嬴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趙本來一家。嬴政13歲時由於秦莊襄王去世而繼承王位,由於年幼由秦相呂不韋把持朝政多年,後來22歲親理朝政,經過一番消敵奪權戰爭掌握實權,開始了他一生兼併六國、建立統一大業的雄才偉略。嬴政延續秦相範睢“遠交近攻”策略,將滅韓、趙作為主要目標,經過17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統一的封建王朝,成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偉大事業。創業成功那一年秦王政只有39歲。他自詡自己“德過三皇,功高五帝”,為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將三皇五帝各取一字始稱“皇帝”,因為是秦朝的第一個皇帝又稱“秦始皇”,從此朕字成了皇帝專有稱呼登上了歷史舞臺,延續近2000年。從此皇帝成為中國曆朝歷代的最高統治者。

二、功過是非

作為中國歷史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秉承秦國一貫做法銳意進取、大膽改革、順應歷史潮流,功績卓著,不愧為千古一帝。

1、改革過去的分封制為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以下設有三公九卿負責處理國家中央事務。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屬文官,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屬武官,掌管軍政事務;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文書。三公之下設九卿,即奉常(管宗廟禮儀)、郎中令(宮廷警衛,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宦官趙高開始就是郎中令)、衛蔚(宮廷保衛)、太僕(宮廷車馬)、廷尉(刑法)、典客(民族事務和外交)、宗正(皇族內部事務)、治粟內史(財政)、少府(山海地澤稅收)。三公九卿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地方推行郡縣制,把天下分為36郡,郡以下設縣,每個郡縣均由皇帝任命地方長官,管理地方事務。這樣全國權力皇帝一人掌握,政令執行都是皇帝自己乾綱獨斷。秦始皇這套政體制度一直延續至今,歷代皆行秦政事。

2、舉國同體、政令統一。

秦始皇下令統一全國政令,拆除六國時建立的關隘險關,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高速公路(馳道),通達全國36郡。就連馳道寬度等設計標準也全部標準化,以方便資訊傳遞和政令下達,這就是“車同軌”的由來。

3、統一文字和度量衡

為了語言交流方便,方便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秦始皇下令李斯統一六國文字為“小篆”,達到“書同文”標準。而後又統一度量衡,規定度:分為寸、尺、丈;量:分為升、鬥、桶;衡:以10錢為1兩,16兩為1斤(半斤八兩知道怎麼回事了吧),120斤為一石(dan)。

4、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等遊牧民族的侵擾,下令開始修築長城,為了修築長城秦始皇從全國各地徵調50萬民工服徭役,當時幾乎是傾全國之力,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入侵,前後4年多時間就有30多萬人服徭役致死。孟姜女丈夫範喜良結婚後第二天就去修築長城,就是因為丈夫服徭役達3年之多最終累死在長城腳下,噩耗傳來孟姜女心灰意冷哭訴著投海自盡殉情而死,留下一段悲情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反映出修築長城令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他對抵抗匈奴南侵,保護生產發展,促進人民安居樂業,加強秦王朝的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

5、勤於政事、體察民情。

秦始皇擁有雄才大略,一生勤於政事,每天親自批閱檔案120斤以上,宵衣旰食從不敢懈怠。還時常出巡體察民間疾苦,五次出巡基本上能體恤民情,偵查四方。

6、大興土木、偏聽奸佞。

秦始皇功勳卓著,對這個歷史的貢獻有目共睹,但是他個人脾氣殘暴、殺戮狂妄,為了消滅反對之聲,想當然聽信讒言,坑殺儒生,焚燬六國之典籍,給這個文化造成極大的損失。

即位之初即開始大興土木,在長安城西南修築阿房宮,宮殿宏大精美,殿宇樓閣,層層疊嶂迴廊交錯,風雨不侵,耗資巨大,直到秦始皇死都沒有完成。為了彰顯皇威和他至高無上皇權,在驪山腳下大規模修建驪山陵墓,以作為死後的寢宮。陵墓周邊長五里,高100多米,深及三泉,穹頂日月星辰,水銀為江河大海,從13歲即位開始修築,到他50歲去世時,前後長達36年。秦始皇一生從開發嶺南、到修築長城、再到修馳道、建阿房宮、秦始皇陵前後幾十年徵調徭役民工達300萬人,而全國人口大約2000萬,可見當時民眾徭役之苦之沉重。也難怪會有後期大澤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

縱然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有他殘暴狠毒的一面,但是他所開創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以及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歷史貢獻不失為空前絕後,不斷推動中國歷史的車輪快速前進。

3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登基半道下場:我一個人坐那個位置害怕,你和我一起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