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造反在古代的任何一個朝代,上至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只要是被發現並失敗了,那都是非常絕對的殺頭大罪,而且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親戚朋友。或許有人會說,那要是皇帝的嫡系親戚造反呢?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梁武帝蕭衍的六弟蕭宏等。

這裡筆者想說,或許作為皇帝的嫡系血親,造反失敗不會被立刻處死,但往後的代價也絕對是慘重的。比如李承乾造反失敗被流放,最終病死在流放的路上;蕭宏造反失敗被圈禁,最終也是死得不明不白。

但凡事總有例外,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奇人,他一生造反三次,且次次都被發現並失敗,但有趣的是,他每次失敗後都會被赦免,而且也沒有受到任何大的處罰,堪稱歷史奇觀!

燕王劉旦,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生母為李姬。我們在說劉旦之前,可以先簡單地聊聊他的母親,也就是這位李姬。李姬是漢武帝的後宮中,生子最多的一位。除了育有劉旦之外,還有廣陵王劉胥(其他妃嬪包括皇后在內,都只有一子)。

李姬本人在史書上的著墨並不多,但從她所生兩子的情況來看,李姬本人應該也不會是一位特別賢惠的母親。李姬的次子劉胥,因為垂涎皇位而設巫蠱之術詛咒漢昭帝及漢宣帝,事情敗露後還沒等漢宣帝問罪於他,劉胥就因為擔心受刑而自盡。劉胥死後,不僅廣陵國被移除,還連累其子孫不能襲封王爵,最終只能以侯爵傍身。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今天的文章主角兒就是前文提到的燕王劉旦。

劉旦是漢朝第三任燕王,前兩任為異姓王,都是漢高祖劉邦所封。少年時期,劉旦因為就藩比較早,而且對於諸侯國的控制也沒有早期異姓王來得那麼輕鬆自如,所以劉旦也並沒有對太子之位有過多的想法(主要是劉據還活著)。

那時的劉旦精通騎射數術,是漢朝眾多宗室成員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之人。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次子齊王劉閎因病去世。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之亂爆發,太子劉據因為無法自證清白,而被迫起兵與漢武帝相抗衡。但最終還是不敵前來討伐的漢朝正規軍隊,因而兵敗自殺。

如果說之前的劉旦對於皇位沒有任何想法,那麼此時此刻,他便有了想法。原因很簡單,他是漢武帝的第三子,既然前面兩個都已經去世了,那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這皇位則必然是他的。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年邁的漢武帝病重萬分,而此時正值壯年的劉旦便對皇位有了想法,因而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謀反。

劉旦為了爭奪皇位,開始私自招募一些有名的俠士,但這些俠士往往有命案在身,因而劉旦的行為很快就被漢武帝所發現。同時,因為燕國距離長安太遠,所以劉旦便私自提前調動軍隊,以進入長安護衛漢武帝為由,領兵出發。好在劉旦事先派了使者前往長安通報,所以漢武帝僅是斬殺來使並命令劉旦返回燕國。

此次行為雖說並未有直接的反跡,但按照漢朝法律,私自調動軍隊已是有謀反的行為。因而劉旦不僅被廢除三個縣邑,還被下令禁足反省。如果說這一次謀反還不夠明顯,那麼第二次就已經是擺在了檯面之上。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於五柞(zhà )宮,並令漢昭帝劉弗陵繼位。而劉弗陵繼位後很快就惹怒了劉旦,因此他以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為名四處散播謠言,並聯合另外一名漢朝宗室劉澤共同反對漢昭帝。在用謠言蠱惑人心的時候,劉旦還四處招募軍隊,甚至不惜將囚徒也武裝起來。

但可惜的是,因為劉澤在封地準備起兵響應劉旦的時候,不巧被另一位宗室劉成所發現,而且他還提前告知了漢昭帝。隨著劉澤被殺,劉旦的謀反大業也只能宣告結束。但劉旦非常幸運,因為漢昭帝顧忌他是漢武帝在世的長子,因而並沒有懲罰他,甚至連他的封國都保持得非常完整。

如果說此時的劉旦就此安穩下去,那倒也算幸事一樁。但可惜的是,上天很快又一次給劉旦送來了新的考驗。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因為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在輔政的時候與左將軍上官桀發生衝突,因而上官桀便找上劉旦,允諾在朝中作為內應,並等到時機成熟後,就廢掉漢昭帝,改立劉旦為新帝。劉旦被上官桀說服,便又找到一直在宮中照顧漢昭帝的鄠()邑長公主,由他們合謀廢掉漢昭帝。

或許這就是命運,就在他們的謀反計劃將要完美實行的時候,卻被鄠邑長公主門下一個掌管農事的官員發現,並直接上報了朝廷。於是乎漢昭帝立刻行動起來,直接將上官桀族滅,並在這股叛亂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將其撲滅。這是劉旦的第三次叛亂,但他依然沒有受到任何懲處,依然可以做他的燕王。

因為燕國涉嫌謀反,所以漢昭帝下令赦免整個燕國,包括百姓和官員。但這一批的赦免名單裡偏偏沒有劉旦,同時漢昭帝還單獨下旨訓斥劉旦。可憐劉旦有膽量三次造反,這次卻徹底啞了火。隨著漢昭帝傳令官的離開,劉旦當晚便在燕國王宮以自己的藩王璽綬自盡,從而結束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最後,要說這位燕王劉旦也是個有趣之人,他已經是位居藩王之尊,但卻一生中三次謀反,而且還次次都被赦免為小錯小罪。算起來,也是歷史上的一個大奇觀呀!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等。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21歲就當上狀元的明朝首輔,死得活該,卻不應該列入《奸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