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上那個焚書坑儒,廣建宮室,透支民力,輕罪重罰,專制暴政的秦始皇,竟成了為了百姓而選擇開戰的明君了?
在滾滾而至的歷史長流中,除了近代的社會主義和近乎傳說的堯舜禹禪讓制的高尚情操外,還沒見過哪個皇帝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和不再遭受戰火紛飛選擇放棄皇位。除非是眼看著不敵,回天乏術找了個偉大的藉口罷了。
沒見過為了百姓放棄皇位,為了女人倒是有幾個,清朝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深陷情海,董小宛的死,讓他無心朝政,最後剃度出家。再一個是國外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了有夫之婦辛普森夫人放棄皇位。不得不感嘆寧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真摯愛情。
但是為了美色把自己的皇位弄丟的就比比皆是,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就是其中一位。為了國家安泰,百姓安康,繼而勵精圖治的皇帝還是蠻多的,但要不是為了保住自己家的江山,避免官逼民反,大多數皇帝也樂得享樂。
要是說為了百姓的安居,順從百姓的民意,而選擇主動發起戰爭,那實在冠冕堂皇。《大秦賦》透過50來集的篇幅宮鬥戲份,講述了秦始皇如何坐穩朝堂,手握皇權,透過十幾集來橫掃六國。也不知道編劇怎麼想的,這麼恢弘的歷史事情和這麼龐大的歷史跨度,偏偏把焦點集中在幾個女人,男人勾心鬥角上面。在橫掃六國上還給出了“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苦”這樣的征伐理由,還楚國人不想當楚國人,要當秦國人。
當秦國人幹嘛?
當秦國人去舉報親人,朋友,鄰居,人人自危,人人彷徨,連坐制在秦國可是推廣的很好,輕罪重罰。
當秦國人,不跟自己的父親,兄弟同室居住,一家子兩個兒子到了立戶年齡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除了維持家庭吃喝,其餘全部歸國家所有,獎勵耕戰,兵農合一,以奸制善,好人還要被奸惡之人管束。
秦國已然是一臺戰爭機器,整個國家像是由軍隊組成,一切目的為了效忠王權,真的有人願意背棄自己的家鄉,去當秦國人嗎?
拿大眾熟知長平之戰說,這一役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兵卒,在戰國初年時,人口應該在2700萬到3000萬之間,到了西漢初年,經歷秦朝這一個時代,加上戰國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人口銳減到1500萬。誰還敢說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苦,而選擇主動發動戰爭。就不能說統一為大勢所趨,我不犯人,怕人犯我。
2000多年前的人物為什麼非要加上主觀的個人色彩,征伐戰爭刻畫刻畫成了《封神榜》裡的“武王伐紂”。在和平年代,何必站在權貴視角,戰爭帶給平民的傷害才是最大的,2000多年後何不站在百姓的視角的看待戰爭。
日本侵華的最大罪魁禍首之一“東條英機”鼓勵武士道精神,戰敗一刻,敦促其切腹,遲遲不敢下刀,東京審判滿口狡辯,還不是怕死。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為了戰爭施行的種種制度也暴露了它的缺陷,沒有戰爭,沒有戰功,用戰功得到田地和官位的機會沒有了,重農抑商,經濟不振,加上我們課本上熟知的一些秦始皇的作為。造就了秦朝的短暫。
這一段歷史,有它的偉大之處,但不至於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