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即東漢滅亡的倒數第二年,翌年曹丕稱帝東漢滅亡三國時代就此開啟。
這一年被曹操稱為虎步關右的夏侯淵亡於黃忠的馬下;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的五子良將於禁降於關羽的帳中;抬棺決死的白馬將軍龐德斬於荊州的陣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殺;扮作商人白衣渡江的吳下阿蒙病死在公安的宮殿,而我們的故事要從建安二十二年講起。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法正和劉備:“曹操已經得到了漢中,但沒有依據有利的地形繼續進攻我們,說明老家必定著火。而他留下的夏侯淵、張郃等人不是我吹都是垃圾,,此時我們前往征討必定將漢中拿下。”劉備覺得“先生說的對啊,我也是這麼想的”,隨即率領法正等人進軍漢中。
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建安二十二年冬,劉備先派遣張飛、馬超、吳蘭、雷銅奇襲部隊走金牛道在固山、下辯等地駐紮,想繞到曹軍的後方伺機發動攻擊。如果奇襲成功曹軍的側翼暴露,直接回家。但被曹休識破曹洪率軍進攻,吳蘭被殺張飛撤走。
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六月,劉備率軍從金牛道來到陽平關外,與駐守陽平關的夏侯淵對峙。
這是漢中之戰的第一階段,劉備是進攻方,夏侯淵是防守方。劉備的進攻既有奇兵襲擊又有正面部隊,奇正並進,是非常高明的方法。夏侯淵這邊也不是傻子(雖然有白地將軍這個稱號)識破了奇襲並殺掉了吳蘭等將領,但並沒有進一步採取行動阻止劉備軍,讓劉備軍紮營立寨,站穩腳步。奇兵這種進攻方式本就是高風險高回報,如果奇襲成功漢中之戰就不用打了會變成劉備軍摧枯拉朽般解決戰鬥,雖然被識破擊敗卻沒有對戰局有太大的影響。
七月曹操率軍西征,討伐劉備;九月曹操抵達長安。在曹操尚未到達漢中時,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冬—219年春,劉備開始尋求突破口。劉備的軍隊駐紮在陽平關外,漢水河邊(漢水古稱沔水)地方非常的狹窄僅幾百米,軍隊根本無法展開從正面進攻只能從兩側尋求突破。劉備先派遣陳式帶領十餘營的兵力,近萬餘人去“絕馬鳴閣道”,夏侯淵趕忙派張郃駐紮廣石來抵禦,陳式進攻未果,隨後被援軍徐晃擊破。
“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這只是一次嘗試,如果成功就是翻版的定軍山。在派遣陳式“絕馬鳴閣道”同時,劉備將陽平關外的大寨交給高翔防守,自己則親率軍隊向東南出發翻越米倉山,順利的在定軍山駐軍。
“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