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裡有很多秘密,繪製方法東西也有差異,。中國古代繪製地圖的的方法獨樹一幟,與西方繪製地圖的方法還不一樣。
但地圖其實都是遵從數學法則的。出現在圖上的,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符號,而且被縮小了很多。
據歷史考證,石器時代的人類就開始製作地圖。古埃及人用蘆葦繪製地圖,但蘆葦易損,所以古埃及的地圖留下來的並不多。1895年在俄羅斯邁科普古墓出土的銀壺上的線刻地圖,繪製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
托勒密的世界地圖 (公元2世紀),此為15世紀重繪。
中國的地圖,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是 2400 年前的戰國時期,都是實物考古的發現。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發現了三幅繪在帛上的地圖,繪製年代約在西漢時期公元前168年。
古希臘的人為地圖做了很多貢獻,埃拉託斯特尼首先推算出了地球的大小以及子午圈的長度,繪製出預設地球為球體的地圖。喜帕恰斯創立投影法,提出將地球圓周劃分360°。到公元 2 世紀,更有很多新投影法被創立出來。
古埃及地圖(區域性),德國地理學家Georg Braun於 15-16 世紀根據文字記載繪製,圖中還有人像,埃及人的樣子很像現在電影中看到的埃及人。
古代巴黎地圖(區域性),繪製於 1575 年,可以看到河流中很多的船隻,以及人,倒像是《清明上河圖》。
海圖的繪製法則也是投影法,但出現比較晚。現代海圖繪製也用到的投影法則創立於1568年,由荷蘭製圖學者墨卡託創立,叫正軸等角圓柱投影,這個投影主要是將等角航線繪製為直線。
耶路撒冷古地圖,繪製於 1673 年。
01 獨樹一幟的中國製圖法則
中國的古地圖並非用投影法。
中國最早期的地圖製作,理論性並不是很強,但肯定不是用投影法。在西晉時,有一個叫裴秀的人,做的官兒是司空。他總結了中國古地圖的製作經驗,加強了中國古地圖繪製的理論。
裴秀提出來的方法叫作“製圖六體”,這是透過仔細編繪“禹貢地域圖”、“地形方丈圖”等地圖時,總結出來的。《禹貢地域圖》其實是個地圖集,其中有很多文字解釋,共 18 篇,另外還有一篇序文。
《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文字,共一千多個字,主要敘述中國中國地理方物兼均稅。據說是大禹所作,當然這是假託,大禹時期文字絕無如此發達,所以一般研究認為這是戰國時代的作品。王國維認為是西周初所作。
我們平常所說的“大禹分九州”,實際上就是出自於這篇文字,裡面以山脈、河流為標誌,將全國劃分為九州,對九州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都做了簡述。
這應該是個開端,因為中國後來的《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及很多歷史地理著作都受《禹貢》影響。
《禹貢地域圖》
裴秀據此文字繪製《禹貢地域圖》,提出了六條製圖原則,即“製圖六體”。大概如下:
1.分率。其實就是比例尺,原文是“所以辨廣輪之度”。
(“所以”,就是憑此的意思。下同)
2.準望。其實就是方位,這叫“所以正彼此之體”。
3.道里。道,是路;裡,是里程。道理就是道路里程,“所以定所由之數”。
4.高下。指的是地勢起伏。
5.方邪。指的是傾斜角度。
6.迂直。指的是河流、道路的曲直。
這其實是 6 個製圖規則,依六體制圖,可審曲直遠近,避免得之一隅而失之他方的偏差。
其中,分率,也就是比例尺、方向、距離非常重要。
這是有區別於西方人所用的“投影法”的,世界地圖史上比較重要的或者獨樹一幟的方法,直到明末,中國古代地圖一直都遵循“製圖六體”。
02 西方人的繪製地圖有點意思
“中土世界”在哪裡?
中土世界,或者叫中土大陸,有一種翻譯也叫“中洲”或“中原大陸”,以前中國的中原也叫中州,但州字不一樣。西方人這個虛擬的東西就不存在。
因為中土世界本來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即便古英語中很早就有了這個詞,“middangeard”,其字面意思應該是“中間的土地”,總之指的是人類居住的魯地。
但魔幻小說卻把這個作為一個架空世界,其所指的地方,也不是其他星球,就是指的地球,因為以前的世界,西方人將其構想成一片被海洋環繞的大陸。
但就是有人很閒,繪製了“中土世界”的地圖。
《指環王》作者J.R.R.托爾金親筆標註的中土世界地圖,由英國插畫師Pauline Baynes繪製
這個地圖中有不同的人或非人的居住地,比如精靈的領地、矮人的領地、人類的領地等,《指環王》作者還親筆標註了一箇中土世界地圖,其實就是小說地域的架構,後來由一個英國插畫師繪製成地圖。
《指環王》中土世界地圖終稿
古羅馬的地圖,完成時間比較遲
“古羅馬地圖”完成於 1575 年,其中描繪了羅馬七丘。
但古羅馬的歷史可長遠了。甚至,古羅馬人早期的地圖中,甚至標註了中國,約在公元120年時,標註中國位置的古羅馬地圖繪製者馬裡諾·推羅寫道,世界上可居住的地方在西方。他認為可以居住的世界由緯度可延伸至設得蘭群島,經度可延伸至中國。
馬裡諾·推羅還由北極的存在提出了南極的概念。
但這地圖目前已經找不到了。
古羅馬地圖:描繪了羅馬七丘,羅馬七丘指的是古羅馬的七座山丘,位於羅馬心臟地帶臺伯河東側。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七丘為羅馬建城之初的重要宗教與政治中心,所以羅馬被稱為“七丘之城”,當時的七座山分別為凱馬路斯(Cermalus)、契斯庇烏斯(Cispius)、法古塔爾(Fagutal)、奧庇烏斯(Oppius)、帕拉蒂尼(Palatium)、蘇古沙(Sucusa)與威利亞(Velia)。
羅馬七丘
在古希臘時期,有一個叫Posidonius (前150年-前130年)的人,他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遊歷過羅馬世界或者更遠的地方,他透過老人星精準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周長。並且透過觀察繪製過一份大陸的地圖。
所以,西方人很有趣,他們的歷史記載沒有中國翔實,很多時候,都靠神話傳說來作為依據。所謂西方的史詩,其實很多是在寫傳說的。
埃布斯托夫地圖(區域性),繪製於 13 世紀,但卻是一幅世界地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樣子很像在畫畫。
古巴比倫的世界地圖
巴比倫世界地圖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地圖,出現時間約在公元前 600 年以前。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北方朝上。
公元前6世紀(或更早)的古巴比倫地圖,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地圖
但很明顯,繪圖者把巴比倫放在了地圖的中心。這倒有點中國古代的思想意識。但這個地圖不過很簡單地展現了幾座城鎮和一些河流。在巴比倫的周圍有7個島嶼,形成一個七角星,現在看起來像是4個呈放射狀的三角形。
這個地圖主要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其中的內圓代表世界的中心區域,最上方是今天土耳其南部的山地,四周環繞著“鹽海”。附文提到外圍七個地區中,有五個地區有人居住。此外,地圖上還標明瞭“巴比倫”、“德爾”、“蘇薩”、“亞述”、“烏拉爾圖”等地名。
世界上第一幅繪有北歐五國的彩色地圖,完成與 1539 年,是一個瑞典神學家繪製的。
不過,這是一幅海圖,可見那時期,航海很重要。見下圖(區域性精拍):
下圖為區域性放大精拍,可以看到圖文並茂,裡面有蛇等各種動物,還有人、船隻等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版太平洋海圖,是由弗拉芒地圖學家Abraham Ortelius 在 1589 年完成的。其名稱為《馬里斯太平洋海圖》,圖上有非常大的一艘船,那時期,正值西方探險家在海上到處開拓領域的時期,如下圖(區域性精拍):
文言文的世界地圖
這是中國明代的一幅世界地圖,確切日期說不清,但 1389 年的年代應該錯不了,因為據考證地圖上反映的正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政區。
這是現存的最古老的東亞世界地圖之一。
不錯,它用的是“製圖六體”法則。中國在中央,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島、東至日本、西至歐洲和非洲。不過,這張地圖沒有明顯的疆域界限,僅以地名條塊的不同顏色,來區別內外所屬。
比較有趣的是,此圖對於歐洲和非洲地區描繪得都很詳細,繪製得也很規整。
但,此圖上面,沒有繪製長城。其原因學界說法不一。
但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一幅世界地圖了。
此圖名為《大明混一圖》。如下圖:
大明混一圖,原件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世界上第一幅出現在美洲的中文地圖
此圖鼎鼎有名,名為《坤輿萬國全圖》,是由一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 1602 年繪製的,最特殊的是其上全是中文標註。因為那時候,利瑪竇在中國的廣東。而後,他繪製地圖,進京獻圖,明神宗大喜。
最初的名字並不是這個,而是叫《山海輿地全圖》,後來萬曆皇帝時期,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刻印時,改名《坤輿萬國全圖》,這名字一看就很大中國。高5英尺(1.52米),寬12英尺(3.66米)。
《坤輿萬國全圖》,區域性。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外國人繪製的地圖並非以中國為中心,中國位於地圖中間線偏左的地方。
其中還有些更有趣的東西,比如繪有風俗禽獸,四方各置“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月食圖”、“中氣圖”。
這個地圖中,包括了6大洲,比如亞細亞(亞洲)、歐邏巴(歐羅巴洲/歐洲)、利未亞(阿非利加洲/非洲)、北亞墨利加(北亞美利加洲/北美洲)、南亞墨利加(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
這是5 個洲。
最後一個叫“墨瓦蠟泥加”,就是後來的麥哲倫洲,當時歐洲人假想中有一個未知的南方大陸,即指此。
傳入日本並經抄繪、上色的“坤輿萬國全圖”
後來,這幅地圖就出現在了美洲。也許,那時候西方人對於中國有了一些想象,不知道是不是那時候他們就有了侵華之念?反正沒過多少年,西方列強就闖入了中國。以 1840 年為標誌的話,也就隔了二百多年。
左 1-3 幅,“坤輿萬國全圖”現存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版本,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掃描
右 4-6 幅,“坤輿萬國全圖”現存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版本,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掃描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中國沒有《坤輿萬國全圖》的原刻本。中國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據刻本摹繪的彩色《坤輿萬國全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但這個原刻本並不少,目前已發現的原刻本有六幅,其中儲存狀況較好的有2幅,現藏於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詹姆斯·福特·貝爾圖書館。剩餘4幅現藏於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宮城縣圖書館、日本內閣圖書館和法國巴黎的私人收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