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子和不和,子孝不孝,子廉不廉。

曹仁是魏國柱石,功勳彪炳。然而關於其早年履歷,陳《志》則語焉不詳。

更可怪者,是仁弟曹純,記載更加簡略。靠裴松之的校補,才勉強拼湊出模糊的輪廓。

結合有限的史料記載,可以推斷出曹仁的早年經歷相當坎坷,甚至可能有過“被逐出宗門”的黑暗往事。

雖然陳壽、王沈等人對曹仁的過往竭力迴避,但透過散碎的史料,依然可以窺見其背後故事。

本文共 3500 字,閱讀需 7 分鐘

曹氏宗門的異類

譙沛曹氏是東漢末期的新貴。其發跡濫觴,始自“入宮為宦,歷仕四朝”的閹人曹騰。

在與曹操平輩的“諸夏侯曹氏”當中,曹仁是唯一的異類。

譙沛的諸夏侯曹們,或者“諄諄好學”、或者“家富於財”、或者“事親至孝”,大抵處在“暴發戶向門閥”的轉化階段。

梳理曹氏宗人與外家,其早年履歷大致如下:

(1)夏侯惇

夏侯惇尊師重道。早年因為“人辱其師”,便抽刀斬之。成年後“身在軍旅、迎師受業”,得到時人的交口稱讚。

(惇)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魏書 夏侯惇傳》

(2)夏侯淵

夏侯淵事親至孝。早年逢兗、豫災荒,淵棄幼子,而養亡弟孤女。

時兗、豫大亂,淵以飢乏,棄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魏略》

不幸的是,夏侯小姐未及成年,便被張飛擄走強娶。

(3)曹洪

曹洪豪富,史不絕書,乃至文帝“求絹不得而銜恨”。

曹操在世時,譙縣稽核每戶家產,稱曹操與曹洪“家資相等”,曹操大笑,自嘲遠不及子廉之富。

譙令平(曹)洪貲財與(曹)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貲那得如子廉耶!”--《魏略》

曹洪家富而吝嗇

而且曹洪仗著伯父曹鼎為尚書令,年紀輕輕便步入仕途,官至蘄春縣長。

(4)曹純

曹純與曹洪相似,家富於財且年少發跡。童僕門客百餘人,十八歲入朝為黃門侍郎,特為清貴。

(曹純)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年十八,為黃門侍郎。--《英雄記》

(5)曹邵

曹邵至忠至孝。豫州牧黃琬追殺曹操時,曹邵以身殉死,護佑曹操脫險。因此其子曹真,特受武、文二帝寵愛。

豫州刺史黃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曹)邵獨遇害。--王沈《魏書》

除上述與曹操平輩的諸夏侯曹氏,《魏書九》還記錄了兩位曹操的子侄輩,即曹休與曹真。

曹真即曹邵子,幼年被曹操收養,不論。

曹休則“事母至孝”。宗族流散時,獨負老母,渡江至吳,又流徙荊州,轉歸中土。母薨,曹休“形容憔悴、水米不進”,時人嘉之。

(曹)休喪母,至孝。(文)帝使侍中奪喪服,使飲酒食肉,休受詔而形體益憔悴。--王沈《魏書》

綜上可見,曹操發跡時的“諸夏侯曹氏成員”,均具備了“至孝”或“豪富”等特徵。

唯有曹仁,脫離故鄉,獨自跑到徐州去做馬賊;還聚集了千餘強盜,打家劫舍。與譙沛宗族大相徑庭。

(仁)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魏書 曹仁傳》

因此便有必要探究曹仁的行為動機。

曹仁與曹純

次子曹純,贏家通吃;長子曹仁,卻一無所得。

按《魏書》記載,曹仁與曹純是同父兄弟;按《英雄記》所載,二人還是同產兄弟(即同母兄弟)。

(曹)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曹)仁別居。--《英雄記》

可怪之處,是弟弟曹純“承繼家業、豪富多金”,哥哥曹仁卻“流徙淮泗、落草為寇”。

(曹純)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純綱紀督御,不失其理,鄉里鹹以為能。好學問,敬愛學士,學士多歸焉,由是為遠近所稱。--《英雄記》

曹純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

既然曹仁與曹純同父同母,可知均為嫡子。仁為長、純為幼,完全沒有“嫡長子吃土、嫡次子吃肉”的道理。可知曹仁因為某些緣故,喪失了繼承權。

按曹純“年十四喪父”,而“同產兄曹仁別居”的記載看,曹仁應該早已被曹熾逐出家門。

注:曹熾即曹仁、曹純生父。

(曹純)與同產兄(曹)仁別居。--《英雄記》

按制度規定,父母不死,兄弟不準“別居”(即分家)。即使在明清時代,如父母尚在,而子女膽敢未經准許而別居,上告縣官是要受杖責的。可知曹熾死前,曹仁便已離開父母與弟弟,另立門戶。

因此弟弟曹純繼承全部家業,也就能得到解釋。

同時,可以從《英雄記》、王沈《魏書》與《三國志》的記載中,大致推斷出曹仁被逐出家門的時間範圍。

按曹純“年二十隨太祖赴襄邑募兵”,可知彼時當在中平六年(189)。則曹純生於建寧三年(170)。

(純)二十,從太祖到(陳留)襄邑募兵。--《英雄記》

冬十二月,(曹操)始起兵於(陳留)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魏書 武帝紀》

從黃初四年“曹仁卒年五十六”可知,其生年當在建寧元年(168)

仁時年五十六。--王沈《魏書》

換言之,曹仁和曹純的年齡,僅僅相差兩歲。因此曹純(年十四)喪父時,曹仁不過十六。

曹仁年未弱冠(滿二十)、便分家別居。考慮到彼時其父尚在,可知應是遭到驅逐。

《曹仁傳》中提到的“仁少時不修行檢”,應是“別居”的誘因。可惜未詳何事。

仁少時不修行檢。--《魏書 曹仁傳》

曹仁身為曹熾嫡長子,喪失了財富與地位的繼承權、也喪失了入仕的機會、甚至連合居的權利都被剝奪。

也不難理解為何《曹純傳》寫得如此粗率簡略(220字)。因為弟弟的早年履歷,完全是哥哥的黑歷史。

曹仁在徐州

曹仁傳開篇提到的“仁少好弓馬弋獵”,恐怕主要是遮掩其“少年落草”的醜事。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魏書 曹仁傳》

畢竟譙沛曹氏在漢末顯赫一時,宗族成員或“家富多金”或“事親至孝”,唯有曹仁這個異類,少年別居、流落外州。

曹仁並非最早的“從龍元勳”,曹操身邊的諸夏侯曹氏,最早是夏侯惇、曹純與曹洪。曹仁加入比較晚。

從曹仁跟隨曹操征伐的記載來看,時間下限當在初平四年(193)討伐袁術。

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魏書 曹仁傳》

曹仁從太祖破袁術

彼時曹仁的頭銜是“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實際校尉是假,別部司馬才是真。

所謂“別部司馬”,其實就是半獨立的部曲帥。曹仁在徐州落草時,“陰結少年千餘人”,說白了是個強盜頭子。

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魏書 曹仁傳》

此處“少年”即指青年流氓。

比如武帝征伐西域,招募“郡國惡少年”,許褚在汝南保屯為寇,“聚合少年宗族千餘家”;孫堅在下邳“招募鄉里少年”;劉備在涿縣大合徒眾,“少年多附之”。

從曹仁的生年(168)以及別居時間(183)來看,從光和六年(183)至初平四年(193)的十餘年間,其一直在淮泗地區做強盜。

不難理解。在曹純“贏家通吃”以後,曹仁絕不可能繼續留在老家。難不成求弟弟賞口飯吃,成為宗族眼中的笑柄?

在小農經濟、宗族聚居的社會環境下,類似曹仁這種被“破門”的反面人物,斷然無法在鄉里繼續生活。

換個角度看,外鄉的亡命生涯,也賦予了曹仁超凡的雄豪氣概。

曹仁“有勇略”,異乎常人,乃至“曹公器之”。最可為佐證者,便是周瑜圍攻江陵(209),曹仁使部曲將牛金、率三百死士陷陣,又自領數十鐵騎蹂踐,大破吳兵。觀者失色,三軍鹹壯其勇。

(陳)矯等初見(曹)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魏書 曹仁傳》

曹仁勇冠三軍

著名的“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不如”的典故,說的就是曹仁亡命陷陣的故事。

注:孟賁、夏育是先秦著名勇士。

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傅子》

其實從曹仁的早年履歷,不難看出其有至少十年“亡命之徒”的顛沛生活。因此膽氣凌人、輕生忘死。

從這個角度看,其“部曲將”牛金,很可能也是早年跟隨其打家劫舍的悍匪。

(曹仁)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周瑜)挑戰。--《魏書 曹仁傳》

部曲是親信私兵,牛金大概出身於曹仁麾下的“千餘少年”。

小結

本文還是秉承一貫的寫作思路,從史書記載的散碎片段與特殊記載中,抽離線索,重新串聯整合,以填補史料間的縫隙。

有時雖不免“求之過深”的弊病,但也不失為拓展思路的手段。

曹仁的早年履歷語焉不詳,但從其“不修行檢、分戶別居”,與胞弟曹純“承繼家業”的記載中,不難看出曹仁少時的窘境。

遭到宗族驅逐、失去了繼承權的嫡長子,在混亂暴戾的時代中,除了流浪外鄉、聚眾為寇,似乎也沒有更好的出路。

在諸夏侯曹氏“尊師重道”、“家富於財”、“事親至孝”的大環境下,曹仁無疑是最大的變數與異類。

仁弟曹純,兼備了“孝順”、“富有”、“好學”等諸多美好品性;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而曹仁身為嫡長子,卻因不修德行、而淪為族人眼中的“害群之馬”。乃至被迫遠遁。

不過淮泗地區的流浪史,也賦予了曹仁超凡的才武與膽色。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信矣。

最有趣之處,是曹仁字“子孝”而曹純字“子和”。實際是哥哥不孝,弟弟也不和。

如果考慮到曹洪字“子廉”,卻是曹氏宗族的頭號蠹蟲,可知子孝不孝、子和不和、子廉也不廉。

理想固然豐滿,現實卻如此骨感。令人啞然失笑。

Thanks for reading.

3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駕崩之後,後宮佳麗3000將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