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代號】“達萊特”計劃
【英文名稱】Plan Dalet/Plan D(希伯來語:Tokhnit Dalet)
【媒體稱呼】猶太復國主義
【密級】絕密
【發起者】猶太復國主義的主要猶太準軍事組織、地下民兵“哈迦納”
【運作程序】1948年3月
【目的】對即將佔領的巴勒斯坦進行種族清洗
【背景】
“哈迦納”,最初屬於猶太復國主義的地下民兵,後來被以色列國防部收歸為猶太準軍事組織,在1920年至1948年期間是英國對巴勒斯坦的授權,後來成為以色列國防軍的核心。
“哈迦納”登上歷史舞臺,是源於遭受全世界反對與譴責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惡浪——激進的猶太人決定暴力建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關鍵的問題是,他們不僅思想激進,行動更是激進。雖然僅僅是一個準軍事組織,但對於他們的目標卻以非常具有軍事化的方式迅速推進。自1945年以來,“哈迦納”設計並實施了4項有聲有色的總體軍事行動計劃,而這4項軍事行動最終導致以色列的建立和巴勒斯坦人的被剝奪。這4項軍事行動核心是:
“阿列夫”計劃(Plan Aleph或Plan A):1945年2月制定,它的目的是通過單方面補充宣佈獨立,以達到合法鎮壓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抵抗猶太復國主義者佔領巴勒斯坦部分地區的政治目標;“賭注”計劃(Plan Bet或Plan B):1945年9月制定,1947年5月出現,目的是在英國向聯合國提出巴勒斯坦問題、周邊阿拉伯國家對“猶太復國主義分治”計劃(the Zionist Partition Plan)的反對日益增加等新發展背景下,取代“阿列夫”計劃;“吉梅爾”計劃(Plan Gimel、Plan Gimmel或Plan C,也被稱為“5月”計劃):1946年5月制訂,1947年11月/12月實施,它旨在在聯合國分治計劃之後,加強猶太復國主義軍事和警察的動員,並根據需要採取行動;“達萊特”計劃:1948年3月,是最值得注意的。在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的指導下,“達萊特”計劃的大綱早在1944年就已被考慮過,該計劃旨在擴大猶太人控制區,使其超出聯合國分治計劃中分配給擬議中的猶太國的範圍。它的總體目標是在英國任務結束前,即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計劃宣佈他們的國家時,儘可能多地奪取領土。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投票通過了結束英國統治、建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的“巴勒斯坦分治”計劃(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在聯合國批准分治計劃後,猶太人社群立即表示高興,而阿拉伯社群則表示不滿。在投票後的第二天,一連串的阿拉伯襲擊造成至少8名猶太人死亡,其中一人在特拉維夫被狙擊手射擊,在10天前的一次列希襲擊中,有7次在平民巴士上遭到伏擊,據稱這是對他們的報復。這項計劃一經批准,戰爭就開始了,始於1947年的阿拉伯耶路撒冷騷亂。不久之後,暴力事件爆發,並變得越來越普遍。謀殺、報復和反報復接踵而至,導致雙方數十名受害者在這一過程中喪生。由於沒有任何力量介入阻止暴力迴圈的升級,這種樂觀的僵局依然存在。
從1948年1月起,隨著由阿拉伯國家的志願者組成的阿拉伯解放軍若干團在巴勒斯坦境內的干預,行動變得越來越軍事化,每個團都活躍在不同沿海城鎮周圍的不同地區,他們鞏固了在加利利和撒瑪利亞的勢力。阿布德·卡迪爾·胡薩尼和幾百名聖戰軍人從埃及來,在招募了幾千名志願者後,胡薩尼組織了對耶路撒冷10萬名猶太人的封鎖行動。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伊舒夫當局試圖用多達100輛裝甲車的車隊向該城的猶太人提供食物,但隨著在耶路撒冷的傷亡人數越來越多,這一行動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救援車隊蜂擁而至。
到了3月,胡薩尼有時被稱為“道路之戰”的策略,得到了回報。“哈迦納”幾乎所有的裝甲車都被摧毀,封鎖已經全面展開,“哈迦納”人已經損失了100多人。根據本尼·莫里斯的說法,那些居住在高度孤立的內蓋夫和加利利北部猶太人定居點的人的處境也同樣危急。根據伊蘭·帕佩3月初的說法,伊舒夫的安全領導層似乎並不認為整個局勢特別嚴重令人不安,但卻忙於制定一個總體計劃。
這種情況導致美國撤回了對分治計劃的支援,從而鼓勵阿拉伯聯盟相信,在阿拉伯解放軍的支援下,巴勒斯坦人可以結束分治。與此同時,英國於1948年2月7日決定支援外約旦吞併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部分。
1947年,大衛·本-古裡安重組了“哈迦納”,並進一步發展為強制徵兵:這個國家的每一個猶太男女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軍事裝備是經由“巴拉克”行動(Operation Balak),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庫存中採購來的。“巴拉克”行動計劃於1948年3月初被送到“哈迦納”部隊,包括旅的一般部分和行動命令,其中規定了哪些村莊應成為目標和其他具體任務。計劃的一般部分也被髮送給了伊舒夫的政治領導人。
外形與DC漫畫人物——“企鵝”極為神似的大衛·本-古裡安
在這個計劃中,“哈迦納”也開始從一個地下組織轉變為正規軍,改組包括組建旅和前線司令部。所述目標除改組外,還包括控制計劃中的猶太國地區以及其邊界以外的猶太定居點地區。通過加強周邊地區和道路上的據點,征服靠近猶太人定居點的阿拉伯村莊,佔領英國的基地和警察局(英國人正從那裡撤出)來實現控制。
“達萊特”計劃的介紹說:
(a)“達萊特”計劃的目標是控制希伯來州的地區並保衛其邊界。它還旨在控制(希伯來國)邊界以外的猶太人定居點和集中區,對抗從該國境外或境內基地活動的正規、半正規和小型部隊。
計劃稍後指出:
(f)一般來說,本計劃的目的不是在希伯來國邊界以外進行佔領。但是,對於可以作為滲透到國家領土的跳板的直接靠近邊界的敵人基地,必須按照上述方針暫時佔領和搜查這些基地,然後將其納入我們的防禦系統,直至行動停止。
據大衛·塔爾說:
“達萊特”計劃戰略要求在指定的猶太國地區內及其假定的邊界沿線建立和穩定一條由猶太人控制的連續防線,並要求在阿拉伯部隊進駐時對其進行騷擾和干涉。這一戰略的成功取決於3個因素:
1、清洗猶太國家邊界上的阿拉伯存在地區;
2、鞏固阿拉伯縱隊前進路線上的猶太定居點;
3、以及在阿拉伯軍隊前進時對其進行襲擊。
計劃詳述了:
根據(b)鞏固防禦系統和防禦工事的計劃第3節,要求佔領警察局、控制政府設施和保護二級交通幹線。本標題下的第4部分包括以下有爭議的段落:
對位於我們防禦系統內部或附近的敵人人口中心展開行動,以防止他們被現役武裝部隊用作基地。這些操作可分為以下幾類:
摧毀村莊(在廢墟中縱火、炸燬和埋設地雷),特別是那些難以持續控制的人口中心。
按照以下指導方針開展搜尋和控制行動:包圍村莊並在其內部進行搜尋。如果發生抵抗,武裝部隊必須被摧毀,人民必須被驅逐出國家邊界。
以上述方式清空的村莊,必須納入固定防禦體系,必要時必須加強防禦。
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衛戍部隊將進入村莊,在村莊內或能夠進行完全戰術控制的地點佔據陣地。部隊指揮官將沒收村裡的所有武器、無線裝置和機動車輛。此外,他還將拘留所有政治嫌疑犯。在與(猶太)政治當局協商後,將任命由該村人民組成的機構來管理該村的內部事務。在每個地區,將任命一名(猶太人)負責安排該地區內所有(阿拉伯)村莊和人口中心的政治和行政事務。
(g)段除其他外,在該國境內和境外進行反擊:
反攻一般是這樣進行的:一個營一般大小的部隊,要深入滲透,集中進攻人口中心和敵方基地,與駐紮在那裡的敵軍一起消滅人口中心和敵方基地。
【行動經過】
1948年4月初,“達萊特”計劃開始實施。這標誌著戰爭第二階段的開始,根據本尼·莫里斯的說法,在戰爭中,“哈迦納”從防禦轉為進攻。
第一次行動名為“納克鬆”(Operation Nachshon),包括解除對耶路撒冷的封鎖。4月5日至4月20日期間,來自“哈迦納”的“吉瓦蒂”旅和“帕爾馬赫”的“哈雷爾”旅的1500出動人次,釋放了前往該市的航線。這次行動是成功的,足夠維持兩個月的糧食被卡車運到耶路撒冷,分發給猶太人。
與此同時,4月4日至14日,阿拉伯解放軍的第一次大規模行動在米什馬爾·海梅克被徹底擊敗,結束於一場“德魯茲之戰”。與此同時,德魯茲同盟國也因叛變而喪失。
在“達萊特”計劃所預見的建立猶太人領土連續性的框架內,“哈迦納”、“帕爾馬赫”和“伊爾岡”的部隊打算征服混合區。提比里亞、海法、薩菲、貝桑、賈法和阿克里都淪陷了。然而,“達萊特”計劃還沒有開始,在這段時間裡,巴勒斯坦社會受到了震動,導致25萬巴勒斯坦人逃亡。
當時英國基本上已經撤軍。局勢迫使鄰近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進行干預,但他們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他們無法集結足夠的力量扭轉戰局。許多巴勒斯坦人的希望寄託在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的阿拉伯軍團身上,但他無意建立一個由巴勒斯坦管理的國家,因為他希望儘可能吞併英國授權的巴勒斯坦領土。
【後續】
為了準備進攻,“哈迦納”成功地發動了“伊夫塔赫”行動(Operation Yiftah)和“本-阿米”行動(Operation Ben-'Ami),以確保加利利猶太人定居點的安全,並發動了“基爾肖恩”行動(Operation Kilshon),在耶路撒冷周圍建立了統一戰線。
為被圍困的耶路撒冷運送食物和物資的車隊
【關聯性】
“達萊特”計劃具有戰略行動計劃的特徵,其自身沒有行動序列,但與其它3個組成了一個行動序列。
1、並且,以“達萊特”計劃為起點,“哈迦納”先後發起了雨點一般密集的、與之相關的各類行動:
“納克遜”行動(Operation Nachshon):4月1日,開闢了一條連線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走廊,這些領土被分配給未來的阿拉伯國家,行動成功;
“哈雷爾”行動(Operation Harel):4月15日,在分配給未來阿拉伯國家的領土上開闢了一條連線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走廊,以拉特倫為中心的,行動失敗;
“比烏爾·哈梅茲”行動(Operation Bi'ur Hametz):4月21日,佔領分配給未來猶太國的海法領土,行動成功;
“Yevusi”行動(Operation Yevusi):4月27日,打破對耶路撒冷聖體分離區的圍困,行動失敗;
“哈梅茲”行動(Operation Hametz):4月27日,佔領分配給未來阿拉伯國家的領土,行動成功;
“伊夫塔赫”行動(Operation Yiftach):4月28日,鞏固分配給未來猶太國的所有東加利利領土的控制權,行動成功;
“馬塔特”行動(Operation Matateh):5月3日,可能會清除提比利亞和東加利利之間的阿拉伯勢力,這些領土被分配給未來的猶太國家,行動成功;
“馬卡比”行動(Operation Maccabi):5月7日,可能清除拉特朗附近的阿拉伯部隊,離開耶路撒冷,布盧克斯地區分配給未來阿拉伯國家,任務失敗;
“吉迪恩”行動(Operation Gideon):5月11日,清除阿拉伯軍隊在貝特謝安山谷地區分配給未來猶太國的領土,行動成功;
“巴拉克”行動(Operation Barak):5月12日,清除阿拉伯軍隊在南蓋夫北部被分配給未來猶太國的領土,由於埃及的入侵而停止;
“本-阿米”行動(Operation Ben-'Ami):5月14日,清除可能會分配給未來阿拉伯國家的阿克里和西加利利地區的阿拉伯軍隊,行動失敗;
“基爾肖恩”行動(Operation Kilshon):5月14日,清除可能在耶路撒冷聖體分離新城的阿拉伯武裝力量,行動成功;
“什菲馮”行動(Operation Shfifon):5月14日,可能打破對耶路撒冷聖體分離區舊城猶太人區的圍困,行動失敗。
2、另外,“納克遜”行動、“Yevusi”行動屬於聯合軍事行動,與之相關的還有:
“丹尼”行動(Operation Danny);
“凱德姆”行動(Operation Kedem)。
3、最後,“達萊特”計劃還是“巴勒斯坦分治”計劃(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聯合國分治”計劃(UN Partition Plan)的必然產物及連鎖反應。
【影響】
根據本尼·莫里斯的說法,這項計劃從4月2日開始執行了大約8周。在這幾個星期裡,伊舒夫的位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阿拉伯領導人離開了這個國家,當地領導層垮臺。
在猶太人方面,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死亡的人數是1253人,其中500人是平民。
在阿拉伯方面,猶太人的反擊和進攻導致了25-30萬人的大規模流亡。本尼·莫里斯這場“人口劇變……使阿拉伯國家更接近於‘侵略’,他們對侵略基本上不感興趣”。
“達萊特”計劃的意圖受到很多爭議,歷史學家在一個極端宣稱它完全是防禦的,而另一極端的歷史學家斷言這項計劃旨在最大限度地征服和驅逐。
根據法國曆史學家亨利·勞倫斯的說法,通過比較約旦和埃及軍隊的作戰行動,可以清楚地看到普蘭·戴爾特軍事層面的重要性。由於驅逐巴勒斯坦人而獲得的沿海地區的種族同質性,緩解了埃及前進的停頓,而位於阿拉伯人口區的猶太耶路撒冷則被約旦軍隊包圍。
歷史學家聲稱“達萊特”計劃旨在最大限度地征服和征服。
瓦利德·哈利迪(巴勒斯坦研究所祕書長)在向美國耶路撒冷問題委員會致辭[需要引證]時提出了這一解釋:
正如“哈迦納”的“達萊特”計劃所證明的那樣,猶太領導人決心將設想中的猶太國與耶路撒冷聖體分離區聯絡起來。但是,分離體位於設想中的巴勒斯坦國中間的阿拉伯領土深處,因此這種聯絡只能在軍事上進行。
哈利迪稱“達萊特”計劃為“征服巴勒斯坦”總體計劃(Master Plan for the Conquest of Palestine)。他指出,猶太復國主義的移交思想和在整個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的思想,以及猶太復國主義者軍事行動的進攻性是他解釋的主要證據。
巴以歷史學家伊蘭·帕佩在其著作《巴以種族清洗》中斷言,“達萊特”計劃是“種族清洗的藍圖”:
... 這個……藍圖清楚明確地闡明了這一點:巴勒斯坦人必須離開……該計劃的目的實際上是摧毀巴勒斯坦的城鄉地區
帕佩區分了“達萊特”計劃的總部分和部隊的作戰命令。根據帕佩的說法,該計劃的總部分被分發給了政客們,這一部分誤導了“哈迦納”的真正意圖。真正的計劃“不是作為模糊的指導方針,而是作為明確的行動命令”下達給旅指揮官。除了總科之外,“每個旅長都收到一份必須被佔領、摧毀和驅逐的村莊或社群的名單”。
歷史學家斷言“達萊特”計劃是防衛性的。以色列歷史學家本尼·莫里斯在《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誕生》一書中討論了“猶太復國主義思想中的人口遷移”這一概念的相關性。莫里斯總結說,在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40年代初,有猶太復國主義者支援轉移,而這種“轉移思想”已經使伊舒夫的心靈接受了它在發生時的自然和必然,它不等同於預先計劃。在制定驅逐政策或總計劃時沒有釋出;伊舒夫及其軍隊沒有參加1948年由阿拉伯一方發起的帶有驅逐政策或計劃的戰爭。
關於“達萊特”計劃的意圖,戴爾·莫里斯寫道:
“達萊特”計劃的實質是將敵對和潛在的敵對勢力清除出預期的猶太國的領土內部,在(阿拉伯國家)反擊之前和預期入侵之前,在主要的猶太人口集中地之間建立領土連續性,並確保未來國家的邊界安全。“哈迦納”認為幾乎所有的村莊都是積極的或潛在的敵對狀態
“達萊特”計劃既沒有被高階外勤人員理解,也沒有被用作驅逐“阿拉伯人”的全面指示。但是,在規定驅逐或摧毀抵抗或可能威脅伊舒夫的村莊時,它構成了前線、旅、區和營指揮官(在每種情況下,他們都辯稱軍事必要性)驅逐的戰略原則和全權委託,併為指揮官提供了事後、正式和有說服力的掩護行動。然而,在4月至6月期間,很少有指揮官面臨必須執行驅逐條款的道德困境。城鎮居民和村民通常在戰鬥前或戰鬥期間離家出走,“哈迦納”很少需要決定或釋出驅逐令……“
以色列歷史學家約夫·蓋爾伯的說法,“達萊特”計劃是一個防禦計劃:
儘管“達萊特”計劃規定了反擊,但它是一個防禦計劃,其目標是:
(1)根據分割線保護即將建立的猶太國的邊界;
(2)在面臨入侵企圖時確保其領土的連續性;
(3)保障道路上的行動自由和;
(4)使基本日常活動得以繼續。
蓋爾伯反對他所說的“巴勒斯坦人制訂的”“達萊特”計劃。蓋爾伯說:“該文字明確澄清,驅逐只涉及那些將與“哈迦納”戰鬥並抵抗佔領的村莊,而不是所有的阿拉伯村莊。”
軍事歷史學家大衛·塔爾寫道,“該計劃確實為摧毀巴勒斯坦村莊和驅逐居民提供了條件;這不是該計劃的組成原因”,並且“其目的是確保對根據分治決議分配給猶太人的領土的完全控制,從而使“哈迦納”面對阿拉伯入侵的最佳戰略位置”。
歷史學家們對“達勒特”計劃的確切作者有一些分歧。據一些人說,這是當時“哈迦納”臨時首領伊蓋爾·亞丁分析的結果,本-古裡安讓他負責制定一項計劃,為阿拉伯國家宣佈的干預行動做準備。根據伊蘭·帕佩的說法,這項計劃是由“顧問公司”提出的,該公司由大約十幾名軍事和安全人士以及阿拉伯事務專家組成,在本·古裡安的指導下完成的。
已經被收編的伊蓋爾·亞丁(中間)
“達萊特”計劃是本系列行動計劃中的最後一個,也是不太重要的計劃,僅僅是概述了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巴勒斯坦及其土著居民的想法。但是其意圖備受爭議,一方的歷史學家斷言它完全是防禦性的,而另一方的歷史學家則斷言,該計劃旨在進行種族清洗,從一開始就是精心策劃的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達萊特”計劃是一套指導方針,其明確目的是控制猶太國領土,保衛其邊界和人民,包括邊界外的猶太人,以防阿拉伯正規軍入侵,“達萊特”計劃要求征服阿拉伯城鎮和村莊,在分配給擬議的猶太國的地區內和沿線,根據“聯合國分治”計劃(UN Partition Plan)。如果發生抵抗,被征服村莊的人口將被驅逐出猶太國的邊界。如果沒有抵抗,居民們可以留在軍事統治之下。
【代號說明】
“達萊特”,首字母是希伯來語字母表中的第4個字母,或者說代號僅僅是一個序數詞而已。
-
1 #
-
2 #
沒有自已的祖國,只能流浪與受害。為此,必要時要不擇手段。
為什麼歷史上猶太民族不受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