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段子,比如桓溫便是其中之一,此人用一個陰差陽錯的命令,打贏了一場艱難的戰役。
桓溫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是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桓溫出身高貴,為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後來更是成為了晉明帝的女婿。
桓溫相貌堂堂,文武雙全,《晉書》這樣評價他:“桓溫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奇才,見賞通人,夙標令譽”。同時,桓溫還是一個能力突出之人,他曾經領兵消滅成漢,聲名大盛,後來還曾三次領導北伐,通過多年的努力,成功把控了晉朝的朝政,甚至能夠操縱皇帝的廢立,聲望最高的時候,他還想過要稱帝。
當然,桓溫的能力並不僅僅體現在處理朝政大事方面,還體現在軍事能力上,畢竟在亂世年代,沒有一點軍事能力,是很難立足,也很難保護國家的。而桓溫最為有趣的故事,便是發生在他打仗的過程中,其對手為成漢。
桓溫準備攻打成漢的時候,成漢的國力很弱小,因此桓溫連皇帝都沒有告訴,便帶著自己的愛將袁喬和一萬精兵對成漢進行了突襲。果不其然,成漢毫無準備,因此被打得落荒而逃。很快的,桓溫便帶著大軍打到了成都城下。
眼看著勝利在望,但是桓溫卻覺得形勢越發嚴峻了。此時晉軍長途跋涉,並且經過了長時間的作戰,早就疲憊不堪,而成漢軍隊方面則開始反應過來,倘若沒有奮起反抗的話,面臨他們的便是亡國的結局。再加上此時成漢軍隊的人數遠勝於晉軍,因此成都一戰成為了最難打的一仗。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桓溫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為了保全大局,於是做出了收兵的決定。然而,便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小插曲發生了。桓溫發出的撤軍令被誤傳成為了進攻命令,士兵們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向前衝,在成漢認為敵軍已經準備撤了,開始鬆懈的時候,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的原因,晉軍最終取得了勝利,成漢就此亡國。
經過此戰之後,桓溫成為了晉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讓他有了控制朝政的資本,最終才會成長為國家之中的權臣。
由此不難看出,有些時候,出點小差錯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不過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千萬不要這麼想,畢竟在千百年的歲月中,只出現了一個桓溫,而無數的人則因為差錯而走上了末路。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卷九十七至卷一百零三、《晉書》卷九十八、《世說新語·任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