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回說到,自顧不暇的古羅馬人拋棄了不列顛尼亞這塊兒殖民地,留下凱爾特人自生自滅……

第五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英格蘭誕生記

在羅馬帝國的衰落期,不列顛尼亞省做為一個殖民地,也在同時走著下坡路。很多城鎮被廢棄,農村地區又再次陷入了混戰爭地盤的日子,人們紛紛逃離,這段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黑暗時代。

英國的黑暗時代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一塊空白期,也就是說混亂到沒有人記錄具體發生了什麼。

這段時間,一批新的入侵者——來自歐洲大陸的、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耳曼部落,來到了不列顛島。但是針對他們到來後發生的事情,史學界說法不一,不知道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了當地人,還是當地部落主動接納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化和語言,反正歷史一下子跳到6世紀末,英格蘭的土地上大部分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了。直到現在,英語的核心仍然是盎格魯-撒克遜語。

(典型的盎格魯-撒克遜家庭)

歷史學家雖然這樣說,但是英國民間流傳著很多當地人反抗盎格魯-撒克遜人侵略的故事。

你一定聽說過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

這位傳說中的英雄帶著他的眾多傳奇故事一直被英國人所崇拜,雖然事實上人們對這位偉大人物幾乎一無所知。他是凱爾特人?羅馬-不列顛人?來自英格蘭、威爾士還是蘇格蘭?甚至人們也不能肯定他到底跟誰打過仗,興許是和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可能是跟凱爾特人中的異教徒,或者跟更多的“反派”都打過仗。亞瑟王謎一般的人生正是由於他存在於那段沒有被記載的空白時期,因此我們也無法判斷是否真有這麼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過,即使溫徹斯特的城堡裡陳列著那張傳說中的圓桌:

變成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英格蘭,有多個獨立的王國被建立,其中有七個王國比較大,因此這個歷史時期被稱為“七國時代”。而在這七個王國裡,又逐漸發展出最有勢力的三大王國:韋塞克斯(Wessex),今英格蘭南部;麥西亞(Mercia),今英格蘭中部;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今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南部。

盎格魯-撒克遜人對英格蘭的佔領使基督教不停退到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教皇為了挽救這種糟糕的情況,在公元6世紀晚期派出傳道士們前往英格蘭復興基督教,其中最著名的是神學家奧古斯丁。我們上篇中提到的肯特伯雷大教堂,便是在他建造的修道院基礎上擴建的。與此同時,另一位傳教士艾登憑藉著過人的熱情和努力,成功地令幾乎整個麥西亞和諾森布里亞的人皈依了基督教,而且於公元635年在霍利島(Lindisfarne)的海濱建立了一所修道院——林迪斯凡(Lindisfarne)修道院:

繼續說回英格蘭的三大王國。

其中,諾森布里亞是第一個做大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公元8世紀,位於英格蘭中部的麥西亞王國日漸強盛起來;如此再過了一個世紀,風水輪流轉,位於英格蘭西部的韋塞克斯王國又成為了實力最強國。

總之一句話,三個王國輪換著稱霸,但畢竟都是同根同源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講著同樣的語言,因此三個王國的整體地盤還是都被看成是一大塊土地——英格蘭。

這裡要提到一個重要的城市——溫徹斯特(Winchester),公元670年,西撒克遜主教們把教會搬到了這裡,使溫徹斯特成為韋塞克斯王國最重要的城市,並於艾爾弗雷德大帝統治期間(871-899)被定為首都,她一直被譽為是古英格蘭的心臟。

(溫徹斯特大教堂,始建於1070年,完工於1093年)

第六篇:威爾士,在被迫陷入的混亂中覺醒

從公元50年左右羅馬人進入威爾士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威爾士歷史便開始了。當時人們使用的是布立吞語,後來逐漸演變為威爾士語。

羅馬人在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之間的撤離也給威爾士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威爾士的凱爾特人也自得其樂地生活在被羅馬文化影響的文化氛圍中,並信仰著基督教,然而這種平和的日子不是他們想過就能一直過的。

在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了英格蘭的土地時,居住在愛爾蘭的Scotti人也在6世紀末入侵了蘇格蘭。這場入侵導致很多蘇格蘭王國的臣民遷入威爾士,而這些新移民繼續在威爾士的海岸線上堅持著和入侵者Scotti人的戰鬥。

這些新移民中,包括來自高多汀王國(蘇格蘭和英格蘭交界處)的一位著名人物Cunedda,他後來在威爾士北部建立了圭內斯(Gwynedd)王國,這是羅馬帝國的繼承國之一,它一直持續到1216年威爾士地區統一成威爾士公國——而公國的統治者正是當時的圭內斯國王羅埃林大王。

圭內斯這個名字也保留下來,現在做為威爾士西北部的一個郡。此處古蹟眾多,如果前來旅行的話,不要錯過“擅長”鬧鬼的Penrhyn Castle。

身處威爾士西北的圭內斯為何能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呢?這多虧了境內的斯諾多尼亞國家公園,這裡有威爾士最高的山和最深的峽谷,與此同時蔚藍大海又近在咫尺。

說到這應該也要負責任地講幾句高多汀這個王國,這部分有些亂,就像英格蘭黑暗時代那些雜亂無章的歷史一樣。

高多汀是位於英格蘭東北和蘇格蘭東南部的一支布立吞人組建的王國。看到這個地理位置,就不難想像她的命運了。大約公元600年左右,高多汀人和入侵的盎格魯人交過一場血戰,這場戰爭令高多汀人民有機會表現了勇敢,但同時也損失慘重。

為什麼這場戰爭如此有名呢?上篇我們提到了一位英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亞瑟王,這位英雄人物第一次在史籍中出場就是在威爾士著名的吟遊史詩《高多汀》裡。高多汀的著名人物Cunedda來威爾士建立了圭內斯王國後,更多的高多汀人前來投靠,並在威爾士紮下根來。

除了來自蘇格蘭的新移民,也有大批移民從英格蘭西南、甚至法國西部地區湧入。與此同時基督教的傳教士也在6、7世紀來了,威爾士開始出現很多寺院。其中有一位修道士叫Dewi,他後來成了威爾士的守護神,也就是聖大衛(Saint David)。

(聖大衛大教堂)

大衛出生於威爾士西南海岸,父母皆是貴族,傳說中他是亞瑟王的侄子。據說威爾士的布立吞人和撒克遜人大戰的前一晚,聖大衛建議布立吞人在帽子上別上韭蔥,以此分辨是敵是友從而幫助布立吞人凱旋而歸;而威爾士語裡的韭蔥和水仙花極其相似,一直被人們混用,於是後來水仙花成了第二國花。

聖大衛做為一位得道高僧,於公元589年的3月1日以超過一百多歲的高齡去世。自12世紀起,他便被尊為聖大衛,而3月1日做為聖大衛日,也成為了威爾士的國慶日。

(聖大衛日的遊行慶祝)

(聖大衛日的裝備——黃水仙和韭蔥)

與此同時,傳說中還有另一位聖人也出生於聖大衛城附近,那就是愛爾蘭的守護神Saint Patric。說到這我再給大家添點兒亂,繼續彙報一種歷史傳說:據說聖大衛其實是愛爾蘭人,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來,愛爾蘭人的守護神是威爾士人,而威爾士人的守護神是愛爾蘭人。

歷史的真相大概永遠不會出現,但是historic-uk.com上採取了聖大衛是威爾士人這種說法。

(聖大衛是個美麗的海濱小城,附近便是著名的彭布羅克海岸長途徒步小道——感覺每篇都會不由自主地介紹一條徒步路線)

威爾士人在動盪中開始了精神層面的學習,而已逐漸在英格蘭站住腳跟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沒有理由不向西多走一步。事實上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威爾士的騷擾一直沒有斷過,至於為什麼沒能佔領威爾士,大概是由於亞瑟王的存在吧。

(據說梅花J就是傳說中的亞瑟王圓桌騎士中的蘭斯洛特爵士)

在長期的戰爭壓力和大量新移民湧入的衝擊下,威爾士各部落終於意識到是時候聯合了,他們把自己稱為Cymry(同胞),這個詞在威爾士語中指的就是威爾士人,國家的概念開始萌芽。

這時候已經到了公元8世紀,英格蘭西部的麥西亞王國日漸強盛起來,他的國王奧法(Offa),在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建造了一條防禦性溝渠——奧法大堤,做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邊界線。自此,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土地範圍便被界明瞭。

(現在,奧法大堤依舊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分水嶺)

曾經的奧法大堤如今是這副樣子,如果你在田野裡和她不期而遇,會想到她曾經劃寫的歷史嗎?

奧法大堤之路(Offa’s Dyke Path)同樣是一條英國著名的長途徒步線路。她沿著威爾士南部的切普斯托(Chepstow)和北部Prestatyn海岸的英格蘭-威爾士界線,順著古老的奧法大堤延伸出去177英里,穿過峽谷、沼澤、原始森林,一路上景色非常美麗。

那麼此時此刻,英國北部的蘇格蘭人在幹什麼呢?

第七篇:蘇格蘭王國的雛形

上一篇我們提到,羅馬人撤走後,愛爾蘭的Scotti人橫渡海峽,開始了大規模對蘇格蘭的侵略。到5世紀末,他們就成立了Dalriad王國。與此同時,皮克特人依然是蘇格蘭最大的部落,並逐漸侵佔了高多汀王國的很多領土。

擴張的同時,皮克特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北面有海盜的騷擾,南邊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軍隊。公元7世紀,英格蘭北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諾森布里亞王國試圖在蘇格蘭的阿爾巴地區建立殖民地,受到了當地皮克特人的奮起抵抗。

(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古時諾森布里亞王國的部分領土,有著美麗綿長的海岸線和壯闊景觀的國家公園)

與此同時,Scotti人越來越多,並不斷向皮克特地區滲入;皮克特人在不知不覺中和Scotti人逐漸融合。

時間到了公元9世紀,Dalriad王國的國王肯尼斯有一個匹克特公主身份的母親,這個血統令他有機會收復匹克特地區。大約在公元843年左右,他宣稱自己是整個阿爾巴地區的君主,是Scotti人和匹克特人的共同統治者;他成立了阿爾巴王國,首都在今天珀斯郡(Perth)的歷史名鎮斯昆(Scone)附近。

可就在隨後極短的時間內,匹克特文化忽然就消失了。Scotti人在蘇格蘭地區取得了政治和文化上的主導地位,匹克特人被同化了。而阿爾巴的名字也演變成了Sctotia.

(做過蘇格蘭幾百年首府的斯昆,19世紀重建了修道院,改名為斯昆宮。這個宮殿和王室無關,是當地貴族修建的,遊客們喜歡前來欣賞庭院中自由的孔雀們,大概就是所謂的“閒庭野鶴”吧。)

不過肯尼斯去世時候的頭銜依舊是皮克特人國王,並非阿爾巴國王。因此有史學家對肯尼斯建立阿爾巴王國這件事情持質疑態度,他們認為這只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威而編造的一系列傳說。反正之後的數百年間,所有的蘇格蘭國王都宣稱自己是他的直系後裔,血統純正。

截至目前,看起來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都有了大局已定的形式,各方勢力割據妥當。那麼,歷史在英國這塊土地上會這麼平和地發展下去了嗎?

第八篇:維京人正式登場

不列顛這個命運多舛的地區,還沒來得及從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國鼎力的局勢中獲得太多的和平時光,又有一波入侵者從歐洲大陸來了。

事實上不列顛島已經被北歐海盜騷擾有一段時期了,尤其是蘇格蘭外圍的某些群島,但直到9世紀初北歐人才開始了有規模的大舉進攻。

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這支維京人,大部分是丹麥人,他們從英格蘭東北入侵,迅速佔領了大片領土,並在約克建立了都城,命名Jorvik,計劃著接下來的整體入侵。

(約克的維京村)

丹麥人的進攻迅猛無比,到公元870年時,除了韋塞克斯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都在他們手裡了。韋塞克斯的國王艾塞爾雷德和他的弟弟艾爾弗雷德一直堅持著反抗,其中弟弟艾爾弗雷德的表現更為出色。

國王艾塞爾雷德在871年的戰爭中受傷去世,弟弟繼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艾爾弗雷德大帝,也是那個將溫徹斯特定為首都的國王。

艾爾弗雷德率領盎格魯-撒克遜軍隊對丹麥人進行了長期而艱辛的反抗,對於他們來說戰事並不順利,國王甚至有好幾個月都在逃亡之中。然而不管如何艱難,艾爾弗雷德終於在886年將北歐海盜趕回了北方,令自己成了英格蘭的民族英雄。

英格蘭終於沒有被北歐人全部吞併,而是被分成了兩塊,東北部是“丹麥法區”,西南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領土。

北歐海盜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是一個反派,傳說中的他們也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據說他們總是乘著長船而來,戴著角型頭盔和長矛出現,殺光所有人後擄走所有財物,就是這個造型:

這張圖片來自1月份在蘇格蘭的設得蘭島(Shetland)舉行的維京節。等等,既然北歐海盜如此壞,為什麼後世的英國人還要cosplay他們呢?還舉辦節日!

其實呢,在英國人們更多使用維京人、而非北歐海盜這個詞。維京人是斯堪的那維亞人的一支,他們白膚金髮、高大威猛。而海盜並非他們的唯一職業,他們的後代更傾向認為維京人是探險家、武士和商人。當然英國也並非他們唯一感興趣的目標地,他們的足跡遍佈歐洲大陸直至北極,歐洲歷史將公元790年到1066年這段時期稱為維京時代。

有人認為維京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事”,還有人認為是“進行貿易”的意思。不管維京人到底是不是海盜,他們無法否認殖民者這個身份。做為殖民者,他們在英國開枝散葉,留下生生不息的後代。而這些後代對於自己有維京血統這件事非常驕傲,他們認為那是勇敢的象徵。

所以在蘇格蘭的設得蘭群島,每年的一月末會有一次大型的維京火祭活動:

在每年的2月,約克城也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包括維京長船比賽、戰事模擬重演以及北歐文化展覽等:

第九篇:一個英格蘭霸主的誕生

韋塞克斯國王艾爾弗雷德在886年將丹麥人趕回了北方,令自己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民族英雄,並封自己為盎格魯-撒克遜國王,且成為了第一個有“大帝”稱號的盎格魯-撒克遜君主,韋塞克斯也成為最有實力的英格蘭王國。

艾爾弗雷德大帝去世後,他的兒子長者愛德華(Edward the Elder)繼承了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的稱號。他也繼承了父親的英勇和智慧,堅持與丹麥人的戰鬥,併成功地從丹麥人手裡奪回很多土地。韋塞克斯王國的力量更加擴大,長者愛德華實際已經成為了整個英格蘭的統治者。

接下來是長者愛德華的兒子埃塞爾斯坦,他於924年繼任了盎格魯-撒克遜之王,也繼承了祖輩與丹麥人戰鬥的事業,並最終佔領了約克。

然而等到埃塞爾斯坦死後,丹麥人捲土重來;直到他的第二個兄弟埃德雷德在位期間的公元954年,盎格魯-撒克遜人才徹底趕走了丹麥人,埃德雷德統一了英格蘭!

(美麗的約克郡)

說到這我們需要轉個彎,來看看威爾士。

公元8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愛爾蘭海盜對威爾士的夾擊,令威爾士人第一次聯合起來,接著出現了一條奧法大堤,標明瞭威爾士和英格蘭的界線。9世紀開始北歐維京人的入侵,又令威爾士的小國們再次聯合,共同禦敵。

還記得圭內斯王國嗎?那個由蘇格蘭高多汀移民在威爾士北部建立的羅馬繼承國。這個時候他的統治者叫羅德里,也是一名出色的君主,不僅將維京人擊退,也開始了統一威爾士的程序。很多資料裡將他稱為威爾士國王,然實際上他的權利範圍並未能到達威爾士南部。

同艾爾弗雷德家族一樣,羅德里家族也繼承著祖輩優秀的君主基因。他的孫子海韋爾幾乎就要完成了威爾士的統一大業,他針對威爾士地區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標誌著人權意識的出現,這個舉動令海韋爾青史留名,後世稱他為Hywel the Good。

如果當時的威爾士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很可能就改變了後來的歷史。可惜這個年輕的國家畢竟實力不足——遠遠不足於隔壁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

927年,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埃塞爾斯坦向威爾士眾小國提出建議,如果尊他為最高君主,那麼他將協助他們共同抗擊北歐維京人。於是,艾爾弗雷德大帝的孫子就這樣打敗了羅德里大帝的孫子。

同年,埃塞爾斯坦成為真正意義上整個盎格魯-撒克遜地區的國王。他發行了印有自己肖像的硬幣——他為自己加冕了,所有土地證書上都寫“不列顛國王”。實際上,他確實已經是不列顛的王了。

威爾士就這樣被英格蘭的君主收服了,那麼這個時候的蘇格蘭呢?

第十篇:蘇格蘭建國

蘇格蘭傳說中的第一位國王是肯尼斯,後世認為是他建立了阿爾巴王國。然而這個故事並未能獲得所有史學家的認可,所以更大的可能是蘇格蘭王室的後代為了彰顯自己血統的正宗而進行的杜撰。但是即使王國沒有建立,肯尼斯曾做為整個阿爾巴地區的君主這件事還是有著極大可能性的。

(阿爾巴是蘇格蘭的蓋爾語名字)

肯尼斯之後的五位繼任者在歷史上獲得的稱號都依舊是皮克特人之王,直到唐納德二世。

唐納德二世在位期間,維京人時常入侵。他帶領軍隊殊死反抗,最大的一場戰爭發生在和挪威人之間,最終以阿爾巴勝利而告終。這時候阿爾巴王國的名字已經真正存在了,唐納德二世也是第一位以阿爾巴國王的名號下葬的君主。

而真正令阿爾巴取代皮克特人這個名字的是君士坦丁三世,他是肯尼斯的孫子。君士坦丁三世在位期間,維京人和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都對蘇格蘭侵擾不斷。

這樣的歷史一直延續到公元11世紀,蘇格蘭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亞爾賓王朝結束,接著就上演了一幕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故事……

1034年,亞爾賓王朝最後一任國王馬爾科姆二世去世,令人驚訝的是他把王位傳給了外孫鄧肯,而且居然沒有得到家族的激烈反對。鄧肯在位時的蘇格蘭王朝為鄧凱爾德王朝,這個王朝只存在了六年,因為一個著名人物出場了——麥克白。

這名家喻戶曉的人物一方面令人們都瞭解到這段蘇格蘭歷史,另一方面,做為一個戲劇人物,必然會經過藝術加工,不免令歷史受到一定程度的誤解。

麥克白也是馬爾科姆二世的外孫,是蘇格蘭莫瑞地區的統治者和貴族。鄧肯在位期間除了對外有戰爭,也經常滋擾蘇格蘭貴族,掠奪他們的土地。1040年鄧肯率軍進入莫瑞,交戰中鄧肯一世被殺,麥克白繼位。

在國內的很多不滿聲中,麥克白依然做了17年的國王。從11世紀50年代,麥克白持續與英格蘭交戰,這期間的英格蘭打著將“坎布理亞國王之子馬爾科姆”推上王位的口號。這個馬爾科姆是否就是鄧肯之子,歷史學家們展開了激烈而長久的爭論,畢竟鄧肯之子馬爾科姆在其父死後到底避難何方一直是個謎。

跳過這段謎一般的歷史,事情開始變得晴朗是在1057年,麥克白在戰場上被馬爾科姆重創,不久便死去,將王位傳給繼子;但這位繼子很快就被馬爾科姆殺死。

(麥克白做為莎士比亞的經典舞臺形象,值得去倫敦的環球劇場欣賞一次)

1058年4月25日,馬爾科姆加冕稱王,和他的英格蘭王后瑪格麗特一起建立了坎莫爾王朝,這個王朝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一直統治著蘇格蘭。

相比已經強大了很久的英格蘭,蘇格蘭王朝的統治有著後來居上的架勢。畢竟各國割據的英格蘭雖然已經有了事實上的霸主,但並未形成以血統傳代的皇家王朝。那麼,她會很快趕上蘇格蘭的步伐,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嗎?在此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意外的荊棘呢?

下期預告:封建王朝開始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文人的黃金時代,為何宋朝重文輕武,社會風氣造就不一樣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