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朝沿襲了唐朝燦爛文明,極為的推崇文人,宋太祖還曾經告誡子孫不得殺害文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宋朝對待讀書的一種態度。

宋朝是歷史上出名的"重文輕武"朝代,也可以說是文人的黃金時代,在這種社會氛圍的影響下,宋朝讀書人大增,宋詞的興起就是一種具體表現,除了男子愛讀書,女子也喜愛讀書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是宋朝人士。為何宋朝推行重文輕武政策,也是有多個原因的。

宋朝重文輕武的原因

對前朝的歷史保持警惕。唐朝開啟大一統局面,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從中唐時期,安史之亂開始,為了防止暴亂,常駐紮在邊界的軍隊拓展到了內地,不管是地方上還是州府裡,都設有軍政,大則設節度使,小則設觀察處置使。

在唐後期形成了藩鎮,中央對地方的管控一向比較艱難,地方上的軍官權利逐漸見漲,後代的歷史學家把這一現象稱為"藩鎮割據"。在晚唐時期,社會矛盾激化,許多農民爆發了戰亂,地方上的藩鎮擁兵自立,最終造成了唐朝走向滅亡。

唐朝的滅亡就是給了武將太多的權利,宋朝的首位皇帝趙匡胤就是在戰亂中被擁立的為王的,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指宋太祖趙匡胤。自身就是從武將變成帝王,自然也害怕被下一個武將推翻政權,為了預防武將專政,所以重用文人,打擊武將。

宋朝為了打擊武將,在後期還出現文人統兵的現象,武將受到限制,統治者規定定期更換將領,隔斷武將與地方的聯絡。武將的地位非常尷尬,在這種局面下,從武的人越來越少,多數人都選擇從文。

社會發展的需要。晚唐五代的混亂,使的國家遭遇了重創,當時國家面臨內部秩序混亂,外部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何收復國家領土和如何治理國家,恢復經濟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武將常被稱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只會打天下,但是不會發展天下,如果要發展經濟,還是的需要文人,宋太祖自己就說武將出身,一度害怕國家成了短命王朝,所以重用士大夫改革科舉制也是形勢所逼,而且科舉制放寬了錄取指標,進士名額多,這引得讀書風潮再次興盛。

宋朝宋文輕武的具體表現

一、發展科舉制

首先,宋朝重視科舉制度,還取消了門第限制,不管是寒門子弟,還是商人戶籍,都可以考科舉,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是改革門楣的好機會。

還有就是宋朝建立初期,國家需要的人才多,科舉制選官的人數變多,大部分人都有忠君愛國,想要為國效力,在這一制度的推行下,考科舉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文人地位高於武將

宋朝為了降低武將地位,限制武將專權,除了減少武將人數,還打擊武將的積極性。為了分權設立三司,分別為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

雖然都手握兵權,但是握兵權、調兵權和統兵權是分開管理的,在這一制度處,武將的行為極為的不便,有時候都不好管理部下,但是這樣保證了權利集中在皇帝手裡。

除此之外,如果同品階的官員,武將要對文臣行禮,而且軍隊中的錢糧是由文官掌握的,武將不僅權利受限,在地位上也明顯的低於文臣,這讓不少的武將選擇棄武從文,或者辭職歸家。

三、文人的福利、待遇高於武將

有歷史學家研究,古代官吏俸祿最少的莫過於明朝,而福利待遇最好的當屬於宋朝。

宋朝雖說經濟發達,並且重文輕武,有許多文臣"智囊團",但是宋朝官員的俸祿制度比較混亂,就算是取得了進士稱謂,但是沒有去做官,也是可以拿薪資的,如果去做官了還另外加錢,如果有官員去其他地方上辦公務,還有補貼。

除了錢財,其他的福利也是非常多的,按照品階不同,還可以領米糧、衣物、茶食、酒水,就連冬天的煤炭都有,可以說是生活中能用到的,都能成為福利發下去,而且薪資還非常高,有人按照古代的物價和現在的物價做了換算,品階高的月收入可上百萬,品階最低的縣官一個月也有幾萬。但是這些都是文臣的待遇,武將的待遇要縮水一些。

四、宋太祖的推崇

有人曾評價:"宋朝優禮士大夫,極少貶斥,誅戮更屬絕無",這一現象要從宋太祖趙匡胤說起,宋太祖為了提高文人地位,打擊武將,於是告誡子孫,永遠不能殺士大夫,並且刻在了誓碑上,"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如果殺了士大夫還會受到上天懲罰。

這一祖制讓文人的地位再次提高,不少人也選擇發奮圖強考取功名。不過,萬事無絕對,在宋朝時期,還是有不少計程車大夫觸犯了皇家底線,最後被殺害了。但文人比起武將始終更有底氣。

宋朝重文輕武的成果

一、宋詞的興起

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使的宋朝產生了許多文人,宋詞更是具有代表性。

不同於唐詩的豪放,宋朝更加的婉約,與唐詩並稱為"雙絕",宋朝有長有短,看似隨性,實則內涵豐富,還分為了豪放派和婉約派,常被用於曲目歌詞,又被稱為曲子詞、樂府、樂章等。

在如今我們所看見的古人詩詞作者中,有不少的都是宋朝人,比如說《蝶戀花》的作者柳永,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還有李煜、晏幾道,常被吟唱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作者蘇軾,還有陸游、辛棄疾等,這些我們耳熟聞詳的作者都是宋朝人。

宋詞的興起,給中華文化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力,詩人常把社會現象、家國情懷、還有自身經歷帶入到文中。如果說重文輕武是宋朝的偏頗,那麼宋詞就是宋朝的饋贈。關於宋朝的歷史,好些都是從宋詞裡面得到的線索,另外宋詞的一些作品,影響了千年。

蘇軾的《水調歌頭》,經歷無數個朝代,在當今中秋時,思念親人時,都會道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次流傳千古的詩詞,都是中華文化的獨一無二的寶藏。

二、印刷術的發展

宋朝重文輕武,使得社會上普遍興起讀書,但是在古代筆墨都是非常貴的,在唐朝才發明雕版印刷術,但是在文人的黃金時代裡,雕版印刷術還是不夠用的,宋朝人為了解決這個煩惱,所以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這是中國印刷術的一塊里程碑,促進了中國的發展程序,也推進了中國的科技水平發展,代表了中國古代的智慧,現在活字印刷術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字印刷術的產生,還有利於宋朝文化的保留和傳承。總之,活字印刷術是宋朝重文輕武政策下的一個科技成就。

三、出現了許多名人

宋朝重用文臣,也培養了不少名垂千古的頂級文臣,趙普被稱為:"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北宋的開國功臣,有一顆忠君愛國的心。

趙普曾經推薦一個人做官,但是宋太祖不同意,直接駁回了他,到了第二天趙普又推薦這個人,還沒說完,直接就被宋太祖拒絕了,到了第三天,趙普又推薦這個人,這次宋太祖忍無可忍,氣的把奏摺撕碎瞭然後扔在地上,趙普面色不變的跪在地上,把這些碎片都給撿起來了,過些天,趙普上朝時,把貼上好的碎片又拼湊起來的奏摺呈給宋太祖看,這一次宋太祖任用了這個人。

范仲淹,大家只知道他的詩詞,卻不知道他也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在現代,史學家評價他為:"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這應該是對他的最高評價。

范仲淹是寒門出身,在科舉考試時,中乙科第九十七名成為一名進士,這個成績不算好,但是范仲淹憑藉自己的才能,爬到宰相之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他的座右銘。

宋朝重文輕武帶來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官僚隊伍龐大,但是行政效率極低,國家面臨改革,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就是拯救國家

他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主張改革科舉、精簡官員、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新政才實施幾個月,國家就有了一個新面貌。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文學方面,他是影響至今的文者,在國家方面,他是為了國家發展的忠者。王安石最出名的事件是"王安石變法"和"熙河開邊"。

在北宋時,國家面臨積貧積弱的困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國家財政負擔大,百姓稅負重,豪強地主盤踞勢力,商人對市場進行操縱,國家面臨困境。

王安石推行市易法、青苗法、保甲法,還主張興建水利工程,這些措施遭到了部分貴族商人的抵制,但是其成效十分明顯,既改善了國家困境,還減輕了百姓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是王安石的功勞。

重文輕武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宋朝重文輕武帶來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積極方面,宋朝重文輕武,正如宋太祖的願景,有利於中央集權統一,把權利握在皇帝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武將專權,促進社會穩定。

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使得宋朝文學風氣極盛,為宋詞的發展提供了依託,宋詞的影響之深,在當今,學習宋詞已經成了每一個學生的必經之路,而且宋詞內容豐富,記載了中國歷史文化,對於研究宋朝起了極大的作用,除了影響中國,還發展到了外國,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張明信片。

其次,宋朝重文輕武,大力的推進科舉制度,讓宋朝出現了不少愛國文臣,就像范仲淹、王安石等,他們的政治觀點,可以說是超脫書代,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都有時代都有借鑑作用。

而宋朝重文輕武帶來的弊端,也使得宋朝最終走向滅亡,對其他國家而言都有借鑑意義。還有宋朝文學風氣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推動了中國的歷史程序。上面這些都是重文輕武政策下帶來的積極影響,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

二、消極影響

重文輕武,提高文人地位,打擊武將,是極為不公平的一件事。

文人地位提高,同階的武將還需要向文臣作禮,武將的待遇也沒文臣的好,一些軍中要職,還交給文臣來辦理,這些都是不尊重武將的行為,嚴重的打擊了武將的積極性,使得武將對國家統治者不滿意。

讓許多忠君愛國的武將寧願為素人也不願入朝為官,到了宋朝後期,國家面臨困境,遭遇外敵威脅,但是卻沒有出眾的武將領軍,這些行為都加快了宋朝的滅亡進度。

過度的奉承文人,以文臣治國,宋太祖還告誡子孫不得殺害文臣,久而久之,會助長文臣的囂張氣焰。有人稱宋朝為盛產奸臣的朝代,給了文臣太多的權利,又沒有武者制衡,可能宋太祖也沒想到,武將沒有專權,但沒有兵力的文臣專權了。

著名奸臣秦檜,位極宰相,還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父子,雖為朝中重臣,但是私下結黨營私,屢興大獄,朱熹曾經評價他:"秦檜之罪所以上通於天,萬死而不足以贖買",足以看出奸臣之危害。在宋朝,像秦檜一樣的奸臣還有不少,這些都是過度重文下產生的危害。

結語

宋朝重文輕武,可以說是興在此舉,敗也在此舉。在宋朝建立初期,重文輕武確實有利於政權的統一,為國家的發展,培育了不少的人才,但是一個國家,文武兩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打擊武者,只會造成國家失衡,為後期的強國之路埋下了弊端。

另外宋朝重文輕武,使得宋朝文學風氣興盛,促進了宋詞的發展,為豐富中華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還有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豐富了中國文化。而且宋朝還出現了不少的愛國文臣,這種人才對於國家培養人才,起了模範作用。

總之,一個國家,要想長遠發展,一定要學會制衡,文學武學二者缺一不可,另外統治者一定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讓奸臣當道,要警惕國家的內外風險。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不管是對古代還是現代,國內還是國外都起了借鑑作用,希望大家在做人或者做管理者的時候 能從中獲取經驗。

【參考文獻】:

《細說宋朝》

《兩宋風雲》

《我是宋朝人》

《宋史紀事本末》

《宋朝頂級文臣》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3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推恩令在西周屬常規操作,以分封制的瓦解,揭示貴族精神底層邏輯